APP下载

辛亥革命史迹与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

2013-08-15莫嘉明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护法辛亥革命旧址

莫嘉明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管理部 广东 广州 510055)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在广州拥有丰富的辛亥革命史迹,从而也使广州成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史迹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辛亥革命是从广东开始的。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黄兴指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广东等各省纷纷响应,最终促使革命的胜利。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三次赴广州建立政权。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政权,任非常大总统。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本营,任陆海军大元帅。辛亥革命前后时期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资源有:1907年成立的广东咨议局旧址、纪念黄花岗起义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和推动国民革命的所在地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遗址上建立的中山纪念堂、反映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的辛亥革命纪念馆等。

一、广东咨议局旧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

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现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广东咨议局旧址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南面为石砌荷池拱桥。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八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1948年,大门入口改建四条罗马式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晚清时期实行预备立宪,广东咨议局在此成立。1911年,广东全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广东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后,这里成为广东都督府和广东省议会。民国初年,这里曾是中华民国非常国会所在地。1917年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海陆军大元帅。1921年二次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

二、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见证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越华路小东营,是1911年广州辛亥三二九起义时的指挥部。

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从1894年(光绪二十年)创立兴中会起,至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之前,组织过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最为悲壮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黄兴指挥的黄花岗起义,又称三二九起义。

该旧址占地面积443平方米,是一幢三进三间的青砖民房。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三二九起义,在此建立指挥部。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总指挥黄兴率领称为“选锋队”的敢死队160多人攻打两广总督署,起义爆发。因敌强我弱,起义失败。牺牲的革命党人有72具遗骸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三二九起义震撼清政府的统治,为武昌起义胜利的前奏。此址原为私人物业,20世纪50年代初,李诵刚秉承其父李章达(原广东省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遗愿将该房捐献给国家,辟为纪念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是安葬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三二九起义失败后,骨干会员牺牲80余人。同盟会会员、《时事画报》编辑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有72具,丛葬于黄花岗。这座陵园布局庄严雄伟,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具埃及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墓园正门有镌刻孙中山题写“浩气长存”牌坊,园内有“七十二烈士之墓”碑,“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还有“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自由女神像,以及孙中山手植的青松等。

三、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是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和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纺织路,大元帅府旧址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曾在此推动和领导护法运动。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馆舍原为广东士敏土厂。该厂始建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生产规模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水泥厂。孙中山1917年和1923年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就任“大元帅”。

1917年,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以广东士敏土厂为大元帅府。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1917~1918年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发动护法战争,支持云南、广西、广东等省组织护国军,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923年2月,孙中山驱逐陈炯明叛军,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仍在广东士敏土厂设立大元帅府。大本营成立时期,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国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在国共合作方针的指引下,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得到迅速发展。

四、中山纪念堂遗址是孙中山领导二次护法运动的历史见证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31年建成。这里原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旧址,二次护法期间孙中山在此领导革命运动。清代,这里为广东巡抚署卫队——抚标的箭道。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在此建立临时大总统府。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时遭到摧毁。孙中山逝世后,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决议在此兴建中山纪念堂,以纪念孙中山。

中山纪念堂为著名建筑专家吕彦直设计。纪念堂建在孙中山总统府遗址上,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仿古宫殿式八角形建筑,大堂内空间广阔,中央没有柱子,是建筑艺术的杰作。堂内有孙中山的浮雕石像和《总理遗嘱》刻石,堂前立孙中山全身青铜像,铜像基座上刻着《建国大纲》的内容。

五、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深刻反映广州是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定位

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2011年10月建成开放。建筑面积为18,000平方米。这是广州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项重要文化项目。

纪念馆建筑群的布局,由北向南,沿主轴线分布有牌坊、烈士浮雕墙、纪念塑像、前景观广场、馆舍、后景观广场,形成随地势起伏的景观线。纪念馆展出《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史主题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名人》等陈列展览,并展出一批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包括孙中山随身携带的密电译码本、与辛亥革命爆发有关的湖广铁路债券、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等珍贵文物。

辛亥革命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物,深刻反映广东省、广州市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对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反映广州市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定位,深刻反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人为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富强作出的卓越贡献。

辛亥革命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反映广州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广州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铭刻着悠久的历史,铸造了广州的文化品格。广州人在充满活力地创造今天、迎接明天的时候,那些从漫长的昨天积淀下来的文化品格,构建使我们充满自信地迎接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广州市拥有丰富的辛亥革命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每年都有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回乡参观瞻仰,缅怀革命先辈对振兴中华建立的卓越功勋。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宣传广州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就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纪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变革,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1]广州文化局,编.广州文物志[J].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2]广州市地方志办,编.广州市志·旅游志[J].广州:广州市地方志办,2000.

[3]王宏钧,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广州市文化局,编.名城词典[C].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2.

[5]陆林,编.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护法辛亥革命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油画
武林盟主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教主贵姓(十一)
教主贵姓(三)
教主贵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