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人书法创作的心理因素

2013-08-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功利心态

郑 苗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0300)

杨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著名书画家陆维钊认为,扬雄这一论断最足以表达书法之精义,他说:“此处画字,也可以作描绘解,书法即是心理的描绘,也即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心绪情感的变化。”本文就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索,以就教于诸家。

一、书法创作的心理因素是受创作目的制约的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没有目的艺术动机是不存在的,艺术动机所提出的目的,保证了艺术活动的诸因素指向目的协调活动”。书法创作是人的行为,而人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人类的整体或综合利益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事实上绝对非功利的行为不可能存在。通常情况下,功利或功利主义是遏制创作心态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多少书家呼唤书法创作的真性情。“书者,抒也”,它是书家纯正、真切而天真的心性、心情、心机不知不觉得流露、丝毫没有表现什么的意识。但书法创作毕竟有它的目的性,其动机显然有稚俗、纯杂之分。或自娱或赠友,或销售或展示,或出版或刊石.....既有目的,就会涂上功利的色彩,只不过是因目的不同,功利色彩的程度不一罢了。自然法则很有趣,某种行为愈想达到某种目的,取得某种功利,反而愈达不到,取不得。王羲之写《兰亭集叙》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时,“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境地,与友“一觞一咏”的氛围中进行的,就其创作的心态而言,是建立在“理”和“仕”的心理流程上的,清心寡欲,笔随心转,意法相成,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可是当他日后再书《兰亭》时,或因时、境、情的变化,或因某种目的驱动,心理因素不自觉地为之受抑,以至勉为之而不能奏效。笔者在书法实践中常有这种情况,因创作目的、作品用途的不同,时而志气平和,时而心情紧张,和平时常出佳作,紧张时难得精品。启功先生曾说过:“眼前无粗精纸,手下无乖合字,心中无得失念,难矣哉。”这是客观事实,但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书家有无驾驭自己的心态的能力。历史上许多著名书家,一生贫困潦倒,心中无得失念?可他们的理性、理智、理想,主导着心理,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为功名而烦恼,不为得失而动心,他们中除少数追逐仕途外,一般很少啖于功利,特别是民间书家,无高名之累,个性介入少,一般顺从需者要求,他们或濡墨自娱,或应嘱遣兴,或文笔往来,或相聚弄翰,心态自然畅怡,抒发的是真性情。尽管有些遗存的尺牍、信札有涂改匡正的痕迹,但仍不失为珍品。尽管也有像徵明“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的情况,但多数出自不经意之手,是为寄言而书,而不是为书悦于人的表层痛苦,不为社会评价,商业坐标去左右,选定“火山喷发”的挥毫心态和“解衣盘 ”的心迹基调,追求性灵化的自然之美,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作品,如《鸭头丸帖》、《祭侄稿》之类都闪烁着精神的光华。

书法创作中目的性和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关键是要从平时做起,摆脱利益的诱惑,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手中的笔就会纯任性情,佳作迭出。

二、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因素,除受书法创作目的的制约外,还受到书法审美心理的调控

书法创作的过程,同时又是培养与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从艺理认识出发思考技理,又从技理领悟艺理,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发。“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欲望占支配地位,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某种‘求奇’、‘求新’、‘求异’和‘求佳’的心理特征”,“在求‘佳’欲望支配下,产生一系列审美的‘求最’心理”。

审美认知是一种鉴赏能力的表现,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突破这些界限的重要的因素,审美的认识能力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心理修养分不开,体于广博的社会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诸多的艺术修养课目中,书法欣赏对提高书家的创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尽可能地对古今优秀书作观赏、研究,不断校正自己分辨美丑的眼睛,摄取其象,感觉其美,并逐步在心里上贮存自己感情和理性上肯定,接受的东西,就能促进审美意识的不断丰富和升华。

三、书法创作心里因素构成的重要基因是“胆”

书法创作心里因素构成的重要基因是“胆”,即胆量、胆气、胆识。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说的都要是“胆”和“艺”之间的辩证关系,怀素“诡形怪状翻合宜”,“驰毫骤墨列奔驷”,就蕴含着艺高胆大的道理。胆量是心理拘谨的克星,胆气是精神亢奋的催化,胆识是审美认知的载体。当然,这不是说作书只要有胆就行,如若功力修养甚差,只重气势夺人,则难免陷于无知妄为,岂谈书法创作?这种人胆愈大,作书愈丑。

书法的学习与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要求书家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练心就是修炼心理因素,始终把自己的创作心态修炼到志气和平,胸襟坦荡的最佳状态。仅此而已,别无他择。

[1]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1-2.

[2]高楠.文艺心理探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25-26.

[3]尉天池.书法创作散论,书法创作与评审[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

[4]高庆年.造型艺术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1988:48-50.

[5]尉天池.粗说我的书法创,当代书坛名家精品与技法[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8:7.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功利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