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管理的路径选择

2013-08-15徐光超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公平政府

徐光超

(河南省直党校 河南 郑州 450002)

自韦伯的理想官僚制模型提出以来,现代官僚组织就确立了严格的效率取向,以此来作为评判政府是否优良的标准。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历次改革的焦点和重点无一例外的也集中在提高行政效率上,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的社会公正问题。因此,作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地方政策制定者的地方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以及怎样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就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地方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和意义与中央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和意义是一致的。

(一)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提出了政府社会管理的出发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而只有在社会公平的条件下,人民才有可能真正保障与维护其合法权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其根本权益。

(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由政府自身的职能所决定的

政府行使政府职权,通过权力运用、制度确立、制定法规等手段来实现对社会的调控与管理,以保障社会能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与进步,使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发展与壮大。社会公平的保证是社会群体心理稳定的前提,当一个社会群体的心理剧烈地震荡时,它的社会价值体系将崩塌,各种社会的矛盾因素和冲突因素将剧增,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只有保障社会公平,政府才能有效地实现其职能。

(三)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

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及其成员的发展与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理想价值追求。尽管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公平价值各不相同,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社会公平理想的追求。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公平的存在,才会去推动他们所认同的并能保障他们的社会权利的社会向前发展。

二、地方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的结果与理想存在差距

社会公平问题的存在有着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和制度的多方面原因,地方政府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结果与理想总是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缺乏对社会公平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现阶段,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建设,公民对社会公平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平领域认识不断扩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全社会公民的共识。但某些地方政府对社会公平的的重要性和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在实践中不能很好把握和贯彻社会公平。特别是由于某些地方政府中存在一批素质低下的干部,他们在政策水平、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水平和执政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决策制定失误和决策执行失误等。

(二)政府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惩治力度不够

制度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惩治收效不好。在收入方面,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的存在;权力运用方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的存在;政府官员的腐败等破坏了社会公平。党和政府下大决心和大力气要惩治丑恶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任务仍很艰巨。

(三)地方政府缺乏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的政治激励

由于“实行经济分权与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的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是我国政府治理结构的核心特征。”[2]财政分权的财政激励和政治集权的政治晋升激励导致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展开竞争,也左右着地方政府对处理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尽管地方政府肩负本辖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任,但当上级政府主要按照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时,为了追求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当然以短期的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目标,而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只能让位或者服务于这一目标。

三、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与完善各项关于社会公平的制度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都与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有关,所以地方政府要对症下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各项关于社会公平的制度。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当前,要严格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制度建设目标。例如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等。

(二)建立精简与高效的地方政府组织

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和地方政府成员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为民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地方政府承担着引领本地区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责任。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如何发挥,其执政能力高低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建立、营造良好的政府组织环境,精简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成员素质,并提高组织效率,为社会公平的追求提供组织保证。而要保持政府的精简高效,“就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执政水平,通过干部人事制度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使政府形成一支高素质和高效率的干部队伍”[3]。

(三)加强对社会公平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倾向

因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只有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才能覆盖整个社会,所以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政策的制定者,为了本地区的繁荣与富强,也必须利用政策的制定和调控优势。第一,地方政府要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地区比较优势制定地方主导产业政策,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区际优势互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二,地方政府要为本地区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例如,利用政策制定和调控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企业到本地办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增强人们的社会满意度等等。第三,在社会公平方面,地方政策可以允许本地区内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首先富裕起来,但政策又必须面对大部分人、大部分地区,控制过大差距,使先富帮后富,抑制贫富两极分化。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2]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

[3]付姚生主编:《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2).

猜你喜欢

公平政府
公平对抗
笨柴兄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必须公平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