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伯夫妇的教育改革实践

2013-08-15曹婉莉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韦伯社会科学

曹婉莉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工业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及英国教育的现状

悉尼与比阿特丽斯·韦伯(Sidneyand Beatrice Webb)夫妇,是英国著名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的领导人,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夫妇,在政界、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也是社会改革家,为改善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作出了各种努力,韦伯夫妇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其社会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末,英国面对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英国经济的衰落与工业化大发展下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德国等后起之秀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飞速发展让英国吃惊。在促动德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的发达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英国国内,教育的混乱和落后着实令人堪忧,“就学校教育方面观,19世纪的英国实较于欧洲各国进步最迟”[1]。

韦伯夫妇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得到了加强,在19世纪的工业化时代,教育是改变广大工人阶级和一般人穷困现状的有效途径,本着教育平等和教育为工业社会服务的理念,韦伯夫妇以伦敦为主要阵地,开始了他们的教育改革实践。

二、韦伯夫妇的教育改革实践

1.在伦敦教育技术委员会中的改革

伦敦教育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893年,是隶属于伦敦郡议会的行政机构,它是在韦伯的倡导下成立的,韦伯在任委员会主席期间,对伦敦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

(1)扩大教育范围的奖学金制度

韦伯夫妇通过调查发现,在伦敦,“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共680000人,但其中只有1000人可以得到奖学金,而且还附带有法律义务和条件”[2]。很多穷人的孩子由于家庭无法负担教育经费而辍学,从而切断了他们升入中等学校学习的机会。中等学校的规模和在校学生人数也严重不够,在威斯敏斯特区,上中等学校的学生只占适龄儿童的3%,他们大多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工人阶级子女上中等学校的比例更低,而且几乎都集中在工人阶级上层,在Bethnal Green区有47个工人阶级的子女上中等学校,而其中只有3个是劳工子女;在Poplar区有27个工人阶级子女,其中只有1个是劳工子女。[3]因此,中等教育在工人阶级子女当中非常紧缺。而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初等教育只是提供了操作机器的初级工所具备的基本条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未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普及性的中等教育。在韦伯的倡议下,伦敦郡议会通过了“奖学金阶梯制度”,教育技术委员会每年在每个区设立500个初级奖学金名额,提供给每周收入不超过3英镑或年收入不超过150英镑的家庭,奖学金的内容除了包含学费以外,还包括为失去儿童劳动力收入的父母提供每年10英镑的部分经济赔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某些家庭本身阻止孩子上学的问题。这些奖学金能让基础学校的小学生获得进入中级学校或高年级学习的机会。初级奖学金之上还有为中级学校和大学设立的中级奖学金和高级奖学金,名额依次减少。这样的梯级奖学金制度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着重提供初级和中级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同时也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业经济救助体系。后来,奖学金阶梯制度有了扩展,到1904年时,每区初级奖学金人数上升到600人,另设5个高等学校奖特别学金、3个教师旅行补助名额、30个艺术奖学金,另外还有800个专门为妇女和女童提供的经济奖学金。韦伯在教育技术委员会的大量工作,促进了伦敦学校奖学金制度的成熟和完善,使其成为除行政立法手段之外最有效的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实施改革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它为伦敦特别是伦敦东区的贫困儿童完成初级教育并进入中级学校深造提供了契机。

(2)提倡技术教育

韦伯夫妇认为,中等教育既包括传统的中学教育,也应包括技术教育。这正好符合19世纪末伦敦进步党对希望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的指导方针。经过调查,韦伯向伦敦郡议会提交了一份中等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发现伦敦的中等教育情况不仅落后于其他国家,甚至比英国其他城市还落后很多,夜校是当时中等技术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曼彻斯特地区夜校的人数是伦敦的6倍。每年有10万学生从伦敦的各级初等学校中辍学,而他们平均至少应该多读3年,伦敦的夜校里面应该有30—40万的年轻人在继续他们的学业,但现在包括科学、艺术和技术学校里面的所有学生总数才3万人。在韦伯的努力下,几乎所有的工艺学校、艺术学校和技术教育机构都得到了政府不同程度的资助,技术教育在伦敦开始繁荣。韦伯夫妇希望让技术教育能够成为大部分非特权阶级的子女接受中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为其中的勤奋者提供大学深造的机会。这种“中等+技术”的学校既能让工人阶级补充必要的文化知识,又能学到谋生的本领。一方面,他们普通中级学校改善教学方法,融入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课程;另一方面,他们鼓励工人阶级子女在完成初级学校的学习以后进入技术学校或者夜校学习,说服政府减免技术学校的学费,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名额。韦伯认为,拥有高素质的工业队伍才能使英国在激烈地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在一次讲话中总结道:对于保持我们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的霸主地位,我们现在能够依靠的除了年轻人及他们的智力以外别无其它。[4]

2.改组伦敦大学

牛津和剑桥大学是英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标杆,直到19世纪末,英国的高等教育从学科分类方式到学校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都是向牛津和剑桥看齐,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照牛津、剑桥模式在运行。古老的教育体制使英国高等教育显得死气沉沉。以伦敦为首的英国高教体制只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举止优雅”的绅士,根本不关心学生真正能够学到什么,贵族式收费使大学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韦伯夫妇认为,伦敦的高等教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只会被现代工业化社会所抛弃。他们提出,伦敦的大学在本科教育水平上不应该与牛津和剑桥相比,它应该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这种特色和优势应该符合首都伦敦的需要而且能为学生创造机会。韦伯夫妇以伦敦大学为试点和平台,实施其高等教育改革。

首先,伦敦大学不应该只是贵族的学校。韦伯通过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使更多中产阶级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利用伦敦的地理优势,招收走读生,以减小学校的开支,降低学费,使年收入在1500英镑以下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大学的学费。这样,中产阶级家庭便可以成为伦敦大学的主要学生来源,对韦伯夫妇来说,伦敦大学的学生规模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2万人。极大的招生规模将使伦敦大学成为一个中产阶级的高等学府,这在当时的英国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伦敦大学的教学重点不是传统的神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而是实用性更强的学科。学科侧重的不同使伦敦大学在师资队伍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组,教师队伍进行了分级和多元化调整,教学方式进行灵活改变,如广泛多元的选修课程等等。最后,韦伯在伦敦大学的管理制度上也进行了的改革。每个系除了有自己图书馆以外还有一名主管或秘书,负责多元化的行政工作,如筹集资金,寻找和联系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各种资源,保持与伦敦每个区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以确保知识的产出能够得到及时的利用。

3.创办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成熟,社会科学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英国传统的教育,注重古典人文学科的研究,轻视实用性强的社会科学。韦伯夫妇指出,不仅是中级学校应该重视技术教育,高等学府中技术教育的发展也能为社会培养针对专业领域、实用性强的人才。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就的建立,为英国现代意义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韦伯夫妇于1894年创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她是英国近代史当中一所特殊的高校,是第一所明确提倡社会科学教育而非古典人文教育的高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建立之时,韦伯夫妇就为它确定了办学的特色:与牛津和剑桥不一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建立是为了促进“研究社会的科学”的发展。她除了大部分学科会与政治学和经济学相关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目标:她将致力于研究和调查英国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转等相关问题。

韦伯夫妇认为,社会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因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需要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在学科建设上,除了经济学、政治学以外,还有法律、统计学和人类学(尽管当时很多人认为研究“肮脏的野人的生活习惯”毫无意义)等。韦伯夫妇始终提倡自由的学术气氛,他们深知,社会科学和其它任何科学一样,如果失去自由,那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让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享有学术自由,韦伯夫妇坚持学院是一个纯学术的团体,可以讨论任何观点,但不代表任何一种思想观念或派别。自由思想和多元学术的精神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立校以来的宗旨,它也使这所学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焕发生机,在这所学校里感受到的不是剑桥、牛津似的呆板的学术空气,它创造了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在这所学校里,人们可以自由地、科学地学习或讲授知识,追求任何信条和他们认为正确的真理,不管是社会主义的或是非社会主义的。”[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开启了现代英国高等教育中对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新篇章,在现代英国学术院校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在英国近现代史上,韦伯夫妇或许不是第一个提倡建立社会科学研究专门高校的人,但他们却是第一个将此愿望成功付诸实施的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建立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它在伦敦和伦敦的高等学府中开辟了一块专门研习社会科学的领地,提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平台,从这个平台出发,社会科学知识将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利用。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韦伯夫妇尽力让学术界知名人士来执教政治经济学院,罗素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都曾是立校初期的教师,贝弗里奇、罗宾斯、哈耶克和拉斯基,则是韦伯夫妇精心挑选的学院掌门人。此外,韦伯夫妇还为学院成立兼职教师团体,聘请社会各界有名望的人士为学生做演讲,麦克唐纳曾是讲师中的一员。他们的努力不仅培养了大批改造社会的专家,还使LSE的声名远播,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子,这里面就包括现代中国著名学者罗隆基、储安平、费孝通、王造时等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不负韦伯夫妇所望,至今仍是英国知名的社会科学研究重镇,英国工党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三、结论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受自由主义学说的影响,国家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各级教育情况混杂,教育机构管理不善等多方面问题。而19世纪末工业和经济竞争的加剧,迫使英国政府开始重视国家教育。对教育事业加以规范化,发展以技术教育为代表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韦伯夫妇的各项教育改革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他们提出,教育是工业社会的敲门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最重要的国家政策之一。[6]

韦伯夫妇秉持以教育促进民主,扩大自由,增进平等的理念,无论是诸如成立伦敦教育委员会、改革伦敦奖学金制度、倡导技术教育等代表官方进行的教育体系改革,又或是创办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私人影响下进行的教育实践,都在扩大教育范围、增加教育功能、促进教育平等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影响范围从伦敦扩展到全英国,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体系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

[1]雷通群:《西洋教育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333.

[2]A.M.Mc Briar,Fabian Socialism and English Politics 1884-1918,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2,p211.

[3]Royden J.Harrison,The Life and Times of Sidney and Beatrice Webb,London:Macmil lanpressLtd.,2000,p272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韦伯社会科学
历史和哲学中国的政治经济内涵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抵达最终目的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五月是什么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韦伯空间望远镜
高中生学好政治经济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