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民众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2013-08-15黎进深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幸福感生活

黎进深

(安顺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一、引言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苦苦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目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2012年“十一”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曾经策划了一个大型群众采访活动叫“你幸福吗?”,并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该节目。由于是在街头随机采访,被采访者都是普通老百姓,事先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当被记者突然问到这个问题时,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有的人一边干着手里的活,还有的人对幸福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各种各样关于幸福的答复,也成了当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你幸福吗?”“我不姓福”,更是引起了网友的一片热议。

二、影响幸福感的现实因素

幸福,这个看似单纯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会让人们觉得难以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仿佛又被附加了很多其它因素。

1、从当今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我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食品多种多样、衣服五颜六色,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可能使得民众幸福感也同步提高。2010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幸福指数却没有同比例的增长。[1]我国正处于幸福发展战略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的严重结构差孕育着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凸显,社会管理水平成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推行的却相对缓慢。官本位思想,以及由官本位思想引发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行业垄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以社会民生为例,贫富悬殊、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身份歧视、高考分数线差异、房价的飙升,这些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无不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理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有这么一句话:“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生活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孟子能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见幸福的标准在中国两千多年来就没多少变化。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论语》里的话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基本思维,也道出了今天人们的心声。这些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切身体会的基本民生问题是否妥善解决始终是百姓心中幸福感的重要尺度和评判参考。

2、从个人方面来讲,社会压力已经成为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竞争自然就有压力。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适应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压力。例如,随着物价的上涨,父母抚养子女的经济压力提高;同样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赡养老人”,在现在社会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也变成了有心无力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为了就业不得不选择漂泊异乡打拼,微薄的收入、高额的生活支出以及短暂的假期让这些摆脱了黄土地融入城市的年轻人对于侍奉双亲有心无力。《论语·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成为了多少在外拼搏年轻人的辛酸与无奈。都市生活买房、子女上学、户口,都是每个小家庭所面临的压力;农村年轻劳动力为了改变生活选择外出打工,生活环境的艰苦与工作的劳累能否换回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呢?关注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现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财富、为了职位、为了业绩,人们每天被迫生活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

三、幸福感的标准

幸福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中西方哲学家都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的良好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随顺自然的法则,崇尚道法自然,心灵离开“尘世”的纷扰,让身体和心灵都过着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生活。[2]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而西方还有一种基于自然人性上的幸福论,其中代表人物伊壁鸠鲁曾经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仍是得到快乐”。功利主义则强调幸福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3]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四、获得幸福的途径

幸福感人人渴求,如何才能获得幸福?通过央视现场采访的不同回答,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个人而言,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幸福感提升的最好表现。人生价值的实现首先就要通过在劳动中获得。劳动中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同时,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发展过道路上会有坎坷,这就更需要民众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诱惑、废除盲目的拜金主义和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我们经常说物质的幸福仅仅属于幸福的低级层次,当物质的幸福达到一定的层次后人们对更加注重精神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感、一种成就感,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又见诸于每个人的行动,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我们需要用心感受幸福、用行动获得幸福。我们所追求、所提倡的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又超越了物质欲望的精神的长久幸福。采访中,货摊摊主认为“快快乐乐就是幸福”,我相信他所说的这个快快乐乐决不简单指的是物质,更重要的是关注心灵的快乐。只有通过合法劳动,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价值,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才是他所认为的幸福。

2、就国家而言,民众主观的幸福感的提升还需要健全的社会管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的妥善解决也能提升真个民族的幸福度。根据搜狐网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2年2月联合进行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确保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家庭和睦(占48.6%),稳定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占41.6%);53.1%的居民表示“提升工资水平”可以提升幸福感,同时45.1%的居民认为“社会公平公正”对于提升幸福感也很重要。而央视财经频道2012年3月发布的《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影响中国百姓幸福感的因素有收入水平(占55.53%),健康状况(占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占32.09%),社会保障(占28.72%),人际关系(占27.96%),道德风气(占21.39%),事业成就感(占21.37%),环境卫生(占15.95%),自身性格(占12.72%)。[4]由此可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经济社会质量水平是增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改革发展的必然之路。温家宝总理也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也充分表明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增进人民幸福”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好生活”作为明确的工作要求,把高度关注民生、致力改善民生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采访中,肉铺老板认为“幸福就是人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了保障”,这句简单又朴实的话语道出人民的心声和对幸福的目标。

幸福作为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的统一,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致。个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一方面需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幸福也需要每个人用双手创造、用汗水浇灌,只有付出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笔者认为央视调查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民众心声的调查,同时又是对新的社会改革方向的期待。

幸福的话题,永远不会衰老、更不会过时。让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用心去感受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用心体会人生的每一次进步,努力去感知、体验、捕捉生活中的幸福,感受祖国的一步步发展与强大,共同铸造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1]邢占军: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1):196-246

[2]余仕麟:伦理学原理[M],民族出版社.2004.

[3]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调查结果公布[OL],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03-07],?http://finance.jrj.com.cn/2012/03/07132012427439.shtml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3.

猜你喜欢

幸福感生活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