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心理

2013-08-15傅丽华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流行语校园心理

傅丽华

(新余市暨阳学校 江西 新余 338000)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社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采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者特定的句子模式。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是在社会语言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起来的,是大学生活的全景展现。它的风靡透视着当代大学生对流行语的一种接受态度,在大学生对流行语的接受态度中,我们又能见证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价值导向,并从这样的价值导向中进一步规范校园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校园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

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校园内广泛流行的、使用频率较高的青年学生的常用语。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方言口语色彩,含有通俗、随意、戏谑等特性,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真实记录,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不仅能表现大学校园的时代特征,同时也能够折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风貌。它以其独特的特征让大学生欣然接受:

(一)表达具有艺术性,易于大学生接受。校园流行语委婉含蓄、幽默风趣、活泼可爱。如对话:甲很失望地说“:你是博导,他是硕导,而我什么也不是。”乙说:“不呀,你也是一导,晕倒。”乙由“博导、硕导”仿出“晕倒”,灵敏的思维,不仅解决了甲的尴尬,而且还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让大家开怀大笑,欣然接受。

(二)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易于大学生接受。善用仿词、谐音、夸张、析词等修辞手法。卧谈会——仿“座谈会”而成,指躺在床上聊天;由老外、老张等称呼仿出“老班”一词,来称呼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早恋(炼)指“早晨锻炼”“,美眉”指“漂亮女生”,用“特困生”指“特别爱困的学生”“,大喜之日”指“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在日常用语中也喜欢用一些极其夸张和极富张力的词语如:狂晕、巨丑、狂吐等来表达,有时候更多的是把一个词中的几个字拆开来表达意思,让人听完解释后哭笑不得:可爱——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的蠢材;伟人——虚伪的人,委屈的人。这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活动,使语言表达充满个性,增强了感染力,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并广泛使用。

(三)来源方式和传播途径多样,利于大学生接受。电影电视、畅销小说、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是校园流行语来源的主要方式,对其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受影视节目的影响,“另类”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被大学生争相模仿,如:“超女”、“海选”、“拉票”“一个也不能少”等一时间成为校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焦点话语;还有出自热销的文学作品,如20世纪90年代王朔的小说风靡一时,其“我是流氓我怕谁”很快成为大学生模仿的对象。

此外一些方言和一些来源于外来语中的词语也逐渐走出自身的存在范围,在更多的人群,更为广阔的空间占有一席之地。如“买单、拍拖、咋样,怂样、托福、MTV、酷”等,这些词简洁明确,使用方便,很受广大学生欢迎。

二、当代大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决定校园流行语的接受程度

接受心理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一种积极能动的接纳心理趋向,是达到“入乎耳”“、著乎心”的前提和基础。接受心理不同于接受,它是接受的心理定势或心理准备。它也不同于接收,接收是单向的、被动的接纳;而接受是一个双向的、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接受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们都对人们接受信息起着重要作用。

从人的年龄特征、生活内容和发展任务来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最宝贵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很微妙的,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有其独特的原因:

(一)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对文化的追求及“求雅”的趋势,从而产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纳倾向,这主要是受需要接受心理的影响。需要接受心理是指人们由于某种需求产生的接纳倾向。人有以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的本能,人过滤掉的是自己不感兴趣或对自己无用的信息。大学生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并且在大学期间,正是青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进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校园流行语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许多词汇源于文艺作品,大学生借此来幽默的指代某事物,如“顽主”(比喻对任何事物都玩世不恭)、“阿Q”(指经常采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人)、“丑陋的中国人”(指自己看不惯的社会上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有意模仿一些古典诗词和名作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如“横眉冷对亲父母,俯首甘为女子牛”“,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本班找”“,考试时节雨纷纷,路上考生欲断魂。借问答案何处有,老师遥指笔记本”等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现实,表达学生自娱自乐的青春活力,充满了当代大学生的“趋雅”的倾向。

(二)大学生的尊重需要体现出其追求个性,追求超凡脱俗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心理,进而乐意接受“另类”的语言。大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他们对权威的反抗及要求更多的独立性,以表现自己已经“断乳”的心理。这样的一种需要表现在对流行语的接受态度上即是追求个性,求新求异的心理。于是在大学的校园内便出现了许多“性格派”,便有了一批批衣着怪异“,红黄绿蓝白的头发点缀这个校园的生活”,这样一些个性萌发的词语便被这些人传入,或是在他们中产生。如“I服了U”(我服了你)“,白菜”(指漂亮的女孩)等。流行语和常规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标新立异。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他们的创作思想与行为激起人们接受的倾向。他们渴望有着创新实践的机会,渴望被人认识或者是赏识,所以大学生的创作的流行语比较引人注目,如:心情沉重时或者感到极其无聊时,不说“很烦、很无聊,”而说“郁闷”;不说反应慢而说“大脑短路”“、大脑缺氧”。从这些流行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这个独特群体的创新能力,他们讲究新奇的心理,从接受者的角度看,也正是采用这种求新求异的眼光去看待词语,从而便有了大量新创词的使用。如,先前的流行语说男孩子很帅说“很阳光”,现在被“COOL”取代,并迅速流行。

(三)受情感接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尽管追求个性,但是仍然会不自觉产生一种模仿心理,产生从众的接纳倾向。情感接受心理是指人们由于感情融洽而产生的接纳倾向。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喜欢追求独特,追求个性,但是在一种新词产生后,其产生的吸引力,以及铺天盖地的流行风面前,他们还是会不自觉产生一种模仿心理,一种随风心理,“韩流来袭”、“追星族”正是心理的生动反应,在这一模仿的过程中,电视,报纸,广告等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给点专业精神好不好?”、“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见不散”,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总而言之,从接受心理的本质上来看,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是一种正常自然的现象,因为语言本身就具有时代性,创新性,这些鲜明的特性,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接受选择。

任何事物和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循环变化之中,一个平衡总是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内,当矛盾发展到足以是它自己平衡失去的时候,客观的主体就会感到不适,极不希望变化的行为主体人被迫做出改变。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也是如此,他们也在寻找一种平衡,而正是这种平衡才有了大学校园的流行语的盛行,才有了大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因此研究大学生对校园流行语的接受心理对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因势利导,促进大学生德育的发展。

[1]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会科学版),2002,(6)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教教育出版社,2002.

[3]刘焕辉.修辞学纲要[J].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4]王福德.浅论接受心理与高校思想教育[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2)

[5]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流行语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流行语,考试作文中可用否
巧借 流行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