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运用

2013-08-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博物馆

宋 华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各类信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传统传播媒体中,宣传页、广告条幅、宣传栏等方法被博物馆广为应用,这些作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信息普及面窄,宣传时效性差。目前,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或着手准备在展示与服务中融入数字和互动等新媒体元素,如数字化网站建设、展厅互动和移动设备互动软件开发等,试图为观众打造更具感染力、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的参观体验。在这里,笔者就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提出几点看法。

一、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作用

1、增强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能否足不出户获知?研究的内容是否涉及的收藏方法?保管能否给普通观众们提供一些简单的保管手段?历史教室,周几上课;启蒙教育,从几岁开始?这些问题,也许正是一些不了解博物馆的观众们希望知道的,但是却又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获知的。这些问题,通过新媒体可能很快能够解决,它们能够帮助观众们了解博物馆的功能、性质和作用,使得更多的观众走入博物馆、关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通过新媒体,也让观众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让观众们更充分、更自主、更便利地享受博物馆的资源。

2、促进交流合作。跨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相互间的理解。新媒体时代,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入不同国度观众的视野。文物展览的举办,很好地带动了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交流。一旦拓展了展览的广度和深度,便会为专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新媒体的作用也会帮助博物馆尝试通过对外商业展览、引进外展、以展带销、经贸项目合作、争取捐款捐助等方式为博物馆增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经费的不足。

3、完善博物馆的服务体系。服务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和组织目标,国际博协在1974年通过的组织章程中就明确申明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服务内容逐渐增加了满足观众休闲和文化消费需求的服务。服务时代的博物馆服务呈现全局性、系统性、科学化、服务目标导向和服务质量导向的特点。新媒体在完善博物馆的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近年来博物馆的服务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在国外博物馆中运用的较为广泛,早在上世纪末,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便率先在博物馆展示与传播领域大范围引入新技术,不仅建立起了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网站、社交平台,还开发了多款移动设备应用程序,集知识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开辟了观众参与的新天地。国内博物馆在新媒体运用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国内的许多博物馆开始广泛关注新媒体的技术运用,虚拟展区的开办、社交平台的应用,还有运用数字手段丰富陈列展览,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也得到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和观众们达到了很好的互动,不仅令观众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博物馆,同时还可以成为博物馆事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1、新式社交平台传递信息。近年来,国内许多博物馆充分利用论坛、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向观众们发送博物馆信息、分享心得、分享知识,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国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广西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都开通了微信和观众们互动交流。比如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它会用当下很时尚的淘宝语“亲”和观众打招呼,并且提示回复“帮助”,看看是否能够提供观众所需帮助。当观众输入“帮助”之后,微信会继续提示,可以输入一些关键词:开放时间、展览、门票、讲解导览、主题活动、概况……当观众再输入相应的关键词之后,将会得到详细的介绍。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博物馆开通了官方微博。目前。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有听众近2430000 人,广播的内容也分成了几个小栏目,有“微博看展”,“国博快讯”等;广州博物馆官方微博的听众也有二十多万,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的展览介绍、活动宣传;湖南省博物馆的官方微博有七万多听众,主要栏目有“博物馆翻箱底”、“形形色色博物馆”,有对展览的介绍,也有对文物的品鉴赏析……

2、互动改变传统参观理念。在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单调的展示手段总会让人索然无味。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它的即时性、互动性强,形式新颖,趣味性强,为博物馆提升展览艺术效果、开展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加强观众参观体验等注入了新鲜活力。

目前,互动投影仪、触摸屏多媒体电脑、多媒体互动游戏、电子虚拟互动系统等多媒体技术在许多博物馆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一些博物馆已经尝试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结合,使观众们真正拥有到寓教于乐的参观体验。在这一方面,国家博物馆做出了很好的示范。2011年,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以新媒体的展示效果为亮点。为体现波澜壮阔、气势恢弘、庄重大气的展出氛围,《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在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上,用展墙、通柜、展台、艺术造型、景观、大屏幕、空中连接等系列展示语言构筑了有起伏、有节奏、有光彩、有音响的参观路线,流畅而富于变化;在局部设计方面,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又有所突破,打破了单调的感觉,使观众感到与众不同;在重要的辅助展品的设计上突出历史氛围,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如通过展厅地面高低的变化将井冈山LED 沙盘与下沉的山体塑型结合,配以投影介绍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生动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与此同时,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创新展览手段,也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得以展现,令观众耳目一新。该陈列令观众在参观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感官体验,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3、数字展厅必不可少。目前,数字展厅正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的热点议题。其中,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新疆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发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虚拟博物馆”“网上体验馆”等项目。数字展厅能够真正实现与文物的“零距离”接触。以往观众只能隔着展柜观赏展品,看得不真切,也带着一种莫名的距离感,进而产生“看不懂”、“不明白”的心理,最终走马观花草草了事。而借助网络,观众不但能够随意“拿起”展品旋转、放大细看,更能够借助相关文字介绍或多媒体互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感受展品的文化艺术魅力。

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观众可进入该馆网站的数字展厅,通过鼠标、方向键等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徜徉在逼真的馆藏珍品中;网友还可伴随着屏幕显示内容对应的讲解,随意“拿起”一件藏品旋转、放大细看,随时通过链接查找藏品的文字详细介绍;另外,在展品介绍的互动环节中,网友还可用鼠标为辽陈国公主穿戴奢华的衣饰,舞动神奇炫美的千手观音……切实体验一把虚拟互动式参观带来的新奇感受。同时,网站还开发了10 余个与重要展品相关的趣味小游戏,如国宝连连看等,引导网友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5、手机、平板电脑注入的活力。当全世界数亿的人们都在使用Iphone、Ipad、N8000 等移动设备的时候,博物馆行业也加入到了粉丝的行列。史密森博物学院移动战略计划部主任南希·普洛特评论说,移动设备的联网优势使其成为一个社交平台,而正是这样的对话平台延续了博物馆信息和资源的生命。美国卡尔斯巴德一家博物馆目前正在使用iPad 来吸引以及取乐博物馆游客。这家博物馆设立了许多配有iPad 的小“亭子”,这种“小亭子”被称为Lilitab iPad kiosks。在Lilitab iPad kiosks 中,博物馆通过iPad 来为游客们展示音乐视频,或特殊乐器的演奏,同时还灌输游客们音乐创作的好处以及传承等。Lilitab iPad kiosks 中的iPad 采用多种摆设方式,如壁挂式、落地式或直接摆放在桌面上,以便不同的人群使用。除此之外,博物馆还特别准备了残疾人士iPad 互动专区,让残疾人士也得以体验使用iPad 获得知识的乐趣。

目前,国内不少博物馆正在纷纷推出支持苹果系统或安卓系统的博物馆主题应用,如国家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广东博物馆、西安博物馆、南通博物馆等,其官方应用多为整个博物馆的介绍,能观摩馆藏品的高清图片,了解其基本陈列以及博物馆举办的最新活动。2012年,上海博物馆试水App,针对“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开展,上海博物馆开发了一款名为“竹镂文心——上海博物馆竹刻艺术特展”的iPad 应用。它从展览展出的160 余件竹刻展品中精选了72 件精品,除了提供其高清的图像和翔实的文字介绍之外,使用者还能于其中看到竹刻拓片和竹刻工艺的视频,其主界面采用手绘古典风格的文人书房和庭院的场景。上博把所有的竹刻拓片做成一幅3D 化的场景,其中的场景不再是凝固的,而变成了动画,人会走、船会行、树会摇。不仅如此,如果点击其中某一局部,则立刻进入某一特定展品的介绍页面。

三、新媒体在博物馆中运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有不少博物馆开始应用新媒体技术,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博物馆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还只是在一个起步阶段。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博物馆人对新媒体的概念缺乏认识和了解,担心新媒体的运用会削弱博物馆传统陈列展览的魅力。其次,一些博物馆人担心新媒体的互动平台过于快捷,短短的几百个字是否会影响博物馆言论的权威。另外,因为一些博物馆新媒体运用的实例,取得的阶段性效果,直接影响了其他博物馆对新媒体的认识和思考,盲目的跟风将会制约博物馆新媒体运用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内网络环境、wifi 的覆盖区域,各大移动运营商的价格政策也影响着新媒体技术多方运用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博物馆刚刚加入到新媒体运用的队伍中,对新媒体的存在形式、概念和本质的理解都直接影响着它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当下博物馆人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学习新媒体知识,开拓思维,不断尝试和创新,让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和实际。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2]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宋向光.《中国文物报》

[3]论博物馆与新媒体应用.潘思文.《浙江文物》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