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大遗址保护和发展和实践——中国唐代皇宫大明宫遗址

2013-08-15王晓宁钱仲芳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明宫文物保护遗址

王晓宁 钱仲芳

(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管所 陕西 西安 710000)

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目前登记的遗址点有700多处,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是极其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唐大明宫是中国唐代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大明宫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宫遗址,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史在积淀财富和文化的同时也在设置迷局。上世纪三十年代,黄河决口后的难民在大明宫遗址上安了家,保护和破坏的矛盾随之产生;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大遗址岌岌可危。

如何破解城市中心区大遗址保护的难题?五年前西安市做出了一个决定——决定启动一项工程,整体保护大明宫遗址。

这个决定得到了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和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2005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近百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参观了大明宫遗址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随后就文物古迹的“周边环境”保护问题,达成了《西安宣言》。

遵循《西安宣言》的相关规则,在概念规划和设计竞赛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专家、团队的智慧和理念,编制了以“宫坊市园,盛唐文化”为指导思想的《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从考古规划、文物保护与展示、景观及绿化、道路交通组织、主要服务设施、遗址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与推进城市现代化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相结合的新思路,努力使文化遗产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将遗址区3.2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共19.16平方公里的地区纳入规划,整体开展工作。搬迁了大明宫遗址区3.2平方公里89家企事业单位,妥善安置了2.5万户居民,近10万人,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赏。

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遗址保护和现代化城市和谐共生的示范新区展现在世人面前。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不是单纯的“遗址+公园”,也不是遗址上的主题公园。我们跳出了“就保护而保护,就展示而展示”的理念,追求“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的完美结合。我们的实践因其保护难度与力度,也因其保护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引人瞩目,我们坚持文物本体和背景环境整体保护的理念,结合城市改造,对遗址进行一次性保护整治,建设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使中国的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大遗址保护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不仅给西安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遗址公园,更为西安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文化和生态的支撑,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安的文化格局和生态格局。大遗址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一种尚处于探索期的文物保护形式,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大遗址公园内所有的建设项目在开工之前都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论证,许多遗憾和失误可能会由此避免。

我们衷心希望得到更多的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猜你喜欢

大明宫文物保护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走在大明宫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