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双轨传承思考

2013-08-15刘晓琳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马 泉 刘晓琳

(临沂大学法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一、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传承意义

(一)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又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其实质体现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群众利益至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集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资源。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时当地,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遥远的未来。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

(二)红色文化传承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发挥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无以比拟的德育功能,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红色的热土上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

1.传承红色文化是我党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党实现国家目标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弘扬利用革命纪念地蕴藏的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通过更加活泼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于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有用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2.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人类思想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所制约,红色文化不仅影响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发扬民主、和衷共济、充分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的政治追求,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等,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将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娱乐、观光游览之中,二者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利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二、目前红色文化传承存在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红色文化的传承应该是一个发端于人们内心的真实触动,切实落实到行动中的过程。但是很多地方把红色文化的传承理解为表现政绩的手段,动辄投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打造红色文化基地,然而人民群众并没有从这种活动中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反而会因为劳民伤财而导致怨声载道,伤及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感情,这也背离了红色文化的宗旨和本质。这种问题的存在就在于畸形的政绩评价体制,导致政府官员急功近利,不能去踏踏实实做一些切实可行,在当时看来并不能立即获得价值,但对未来的红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二)认可度降低。红色文化处境尴尬,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可度降低,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人民大众,都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降低,个别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的学校,老师竟然需要通过每节课点名的方式来勉强维持上课秩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最广大劳动人民,他们每天迫于生活压力努力去赚钱养家糊口,更加无暇去关心文化问题。媒体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到位,这种种原因导致红色文化处境极其尴尬。所以,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因为“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2]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影视、互联网等媒体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

(三)传播途径单一。红色文化的传承的正确之路是政策的制定要取之于民,政策的实施要用之于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政民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目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有效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承,政府制定的政策没有很好的听取民意,导致人们对政策的认可度低,红色文化传承成为了政府自娱自乐的游戏。此外政府自身动力不足,某些领导对红色文化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只制定政策而缺少贯彻落实,只强调政策颁布而缺乏民间监督,种种原因导致群众很难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红色文化的民间传承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因如此,红色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重视民间传承的作用,重视民间传承对政府传承的补充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挖掘民间文化传承的价值,实现民间与政府的有效互补。此外,民间作为文化传承的基地,具有大众性、基础性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并且可以培养优秀红色文化传承者,成为政府与民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民间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其自身优势。

三、红色文化双轨传承必要性及途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创建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是反映和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政治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情怀、政治理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我党的先进性。近年来,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只是从单方面进行传承。鉴于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缺失,应进行双轨传承,实现政府主导和民间跟进的双重结合。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占据主导作用,应发挥其文化职能,领导和组织红色文化的传承。而民间作为红色文化的生长和传播基地,在红色文化遗存挖掘保护上承担责任,在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中谋划思路,并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

(一)红色文化双轨传承的必要性。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是凝结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红色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色文化凸显了共产党人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关于文化的传承,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因此,加强红色文化的双轨传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红色文化的单轨传承面临众多问题。红色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自发反抗到群众自觉斗争的过程。以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标志的广大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成为红色文化发展的土壤。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奋起反剥削、反压迫,打土豪、分田地,这些斗争形式带有人民群众核心利益诉求的文化属性。高举抗日大旗,建立统一战线的延安红色政权,推行土地改革、基层民主选举、婚姻法、红色文艺、广播事业等一系列以人民共同利益为主体的核心价值需要和追求,才最终形成了全面反映劳动人民核心利益诉求和民族共同利益价值追求的红色文化。[3]然而在当今红色文化的传承中,传承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承力度不够,传承规模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基本都存在于具有革命传统的农村,民间组织大多数由农民组成,他们都是平时劳作,抱着对红色文化的热情业余参加红色文化组织,使得他们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都非常有限,做不到对红色文化有系统有规模的传承与创新。另外,红色文化地区资金场地短缺,不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使红色文化的传承很难大规模的展开。这些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采取有效手段,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双轨传承。

(二)红色文化双轨传承的途径

1.政府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发挥主导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因而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予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也不例外。上海市制定了《上海文化发展战略》包括文学艺术事业、文化设施建设、大众传媒工具、文化交流及文化市场管理等内容,并对这些内容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量化要求。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省市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的制定,进行科学的方案设计与论证。省级政府应提供经费的保障和对外联络的便利,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的制定进行实时监控,并以省级地方法规的形式进行颁布,由市级地方政府负责贯彻执行。

省级政府要提供经费、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市级政府要担负起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和深层的利用,使其能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同现代文明演进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例如,建立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红色文化交流、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业;将红色文化同出版业结合起来,形成红色文化优势出版业。另外,加强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设红色文化基地、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一方面可以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2.民间在红色文化传承中不断跟进。民间作为红色文化的生长和传播基地,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要不断强化民间文化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对性质、职能相近的同级民间文化组织,进行整合资源,不断壮大社会力量,激发民间活力。民间文化组织要经常跟政府进行沟通,形成红色文化建设的合力,担负起红色文化建设的重任。同时,优秀红色文化多数来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间文化组织要承担起挖掘和培养优秀红色文化艺人和传承人的重任,经常进行红色文化研讨会和各种宣传节目,使红色文化深入百姓心中,扩大群众范围。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立足于实践所创造的具有革命特色的文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通过对红色文化双轨传承的研究,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从自身开始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但在传承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如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民间作为优秀文化的来源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发挥民间文化组织和文化艺人的作用,扩大红色文化受众范围,使人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在实践中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只有实现政府主导和民间跟进的双轨传承,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导老师:姚建涛)

[1]胡锦涛.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7-07-28(1).

[2]张泰城,魏本权.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7).

[3]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4]余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与发展.江西社会科学[J].2012,(1).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红色的眷恋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红色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