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夫卡《变形记》之叙事艺术初探

2013-08-15李轶君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全知变形记格里

李轶君

(兰州大学 兰州 730000)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变形记》是弗兰兹·卡夫卡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描写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试图表现人类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和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最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变形记》不仅在意象上,而且在叙述手法上堪称绝妙,相应地,人们对作品的研究也著述颇丰。但大家多从异化视角、甲虫的意象、陌生化角度来讨论其作品,从叙事艺术角度来讨论的却相对较少。本文试运用叙事学的方法对作品进行研究,尝试揭示不同叙事手法的融合运用在表现人物内心、体现作品主题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叙事时间

《变形记》是一篇顺时序的叙事故事。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都是按照自然顺序由前往后延伸的,从格里高的变形到他的死去,整个叙述就是这一故事的发展顺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卡夫卡的叙事时间是简单的线性排列。我们可以从次序和跨度两方面来看:

1.次序上

《变形记》的内在主线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他不断地在内心独白的过程中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现象。

当格里高听到父亲打开钱箱,讲述家里的财政状况时,他想到“以前他考虑的只是尽力让全家忘记那次商业上的失败,那次失败破灭了全家的希望;于是他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从一个小伙计升到公司的外勤,外勤当然有其它赚钱的门道,此外,他工作上的努力使回扣变成了现金,这些现金摆在桌子上使全家感到惊奇和幸福,那曾经是家庭中辉煌的时代。虽然格里高以后赚了许多钱以供全家的开销,但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辉煌。”这无疑是一种叙事次序上的外部复原。

2.跨度上

鉴于文本阅读时间的无法测量性,热奈特采用了一个新的用语——“节奏”(pace)来衡量描述的跨度。在文本中它有两种变更形式,“促进”和“延缓”。“促进”作用是用较短的一段文本来叙述故事的一个较长的时期而产生的,“延缓”作用则是相反的步骤所产生的。而进一步的,“促进”之最大速度是“省略”,这时文本的零度空间与故事的某个持续时间相符。“延缓”之最小速度则体现为描述的“暂停”。这时文本的某个部分与故事时间跨度的零度相符。

从格里高醒来到他见到秘书这段时间的描述无疑可视为介于“暂停”和“延缓”之间的一种场面描写。五点、六点半、六点三刻、七点、七点十分、八点。一分钟、两分钟。这样的叙述方式令读者如设身处地,与格里高同步感受着外界发生的一切,一起焦虑、挣扎着。

而另一段描写“他的身子紧贴着房门,开始时,没有任何涉及到格里高的谈话。哪怕是秘密的谈话,但是后来在吃饭时他们对此进行了讨论,讨论怎样处理这件事。吃饭前后也有同样的话题,每次讨论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这种磋商持续了两天。”这种极简的叙事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促进”的叙事手法。

二、叙事视角

故事由叙述者用词语表达出来,这个表达经过某种“视角”的中介作用,按照热奈特的观点(见《修辞格》Ⅱ),这种中介作用被称为“聚焦”(focus),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雷蒙·凯南将其分为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两种。外部聚焦是叙述者从故事之外观察事物,即“叙述者——聚焦者”,这是一种上帝的全知的视角;内部聚焦的叙述者从故事之内观察事物,属于有限的叙事视角,即“人物——聚焦者”。

《变形记》的双重视角是复合式的,同时并存的。叙事者在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之间巧妙地进行转换。先是外部聚焦,全知的叙事,比如文章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句话里,“发现自己”变成甲虫的是格里高本人,即内部聚焦视角。这种陌生化叙事既给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人们一个巨大的冲击,同时又令读者产生强烈的意愿想要继续阅读下去。同时,显然还有一个“外部叙述者”观察到格里高“从睡梦中醒来”这一过程。继而,视角转为内部聚焦,以格里高的视角和心理活动来叙事,之后又转为全知的叙事,如格里高被关回房间时他家人的思想及行为活动,他昏迷时的描写,父亲追逐他并用苹果打他时的场景描写。这种双重视角从头到尾交错并存着。外部聚焦时,读者观察着格里高的生活;而处于内部聚焦时,读者感同身受格里高的思想和行为,为之心痛,担心和焦虑。当我们读到格里高还在想着等好起来还要为家人努力上班挣钱时,当我们读到格里高看到父亲打开积蓄箱时暗自欣慰又自责时,当我们看到妹妹、父亲及母亲对他的态度的从希望到失望的变化的同时,格里高唯一担心的却依然是家人而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极其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同情着他的命运,愤愤于家人的冷漠与现实,作为读者,我们已经完全被带入情节之中,外部与内部聚焦的转换过程中,完全陷入痛苦又无力相助的感受中饱受煎熬。这种复杂却生动真实的心理描写若非出于内部聚焦视角,又怎能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心理体验?

三、结语

西德导演扬·内梅克于1975年拍摄的同名电影《变形记》全程运用甲虫主观镜头来表现故事,给人以强烈震撼,由此可见,叙事视角的选择很重要。我们亦可对比电影与原著来深入体会叙事视角的不同对一部作品的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我们在欣赏卡夫卡的作品时,需要从各个角度仔细体味才能对他的作品有比较深刻准确的认识。其间,用叙事学对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1]丁宜华,“论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第2期.

[2]胡志明,“变形”的美学——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的话语方式”,《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3]蒋 遐,柳晓,“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砖巷》叙事艺术”,《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02期.

猜你喜欢

全知变形记格里
变形记
田字格里写反义字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拼音大比武
基于《孙子兵法》中“知”理论的情报保障建设分析
小虾弯弯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