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宴饮礼仪与文化研究述评

2013-08-15李昶罕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宴饮礼仪少数民族

李昶罕

(云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 教研部 昆明 650201)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它具有历史性、差异性、地域性、特殊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饮食礼仪与文化,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的宴饮礼仪应该包括:日常饮食礼仪、宾客宴食礼仪、丧葬和婚嫁礼仪中饮食的礼仪。通过对少数民族宴饮礼仪和文化资料的挖掘略作整理,以期能对研究少数民族宴饮礼仪和文化有所指引。

一、概念的理解及介绍

通常来说,在研究礼仪与之相关,习惯上将礼仪分类,例:分为丧葬礼仪、婚姻礼仪、成年礼仪、诞生礼仪以及日常交际礼仪、祭祀礼仪等等,不管是按照种类或是按照性质的定义来分,其总体特点都与“食”分不开。饮食礼仪就是以食为媒介,表达在饮食的过程中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礼仪规范,称之为“饮食礼仪”。[1]众多文章都只涉及到礼仪仪式,太过表像,未将饮食礼仪进行统计的归纳、描述,我们可将其礼仪的交点集合统称为宴饮礼仪,透过在宴饮中的座位卑尊次序和饮食习俗中的文化现象,分析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变迁。

《近20年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研究综述》[2]一文对国内外20年来少数民族传统礼仪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少数民族的人生礼仪包括成年礼、诞生礼、丧葬礼和婚姻礼仪,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礼仪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意义。在对礼仪的概念上,较之以往单一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范畴,有了更高的一个认识。《藏族的饮食禁忌及其现代价值》[3]一文认为一个民族的饮食禁忌就是这个民族饮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少数民族饮食禁忌的正面解读,能够对其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阿昌族禁忌文化:内涵、流变与功能》[4]一文阐述了禁忌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问题,认为禁忌文化是在生活与生存中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样化,应从历史角度、心理学角度、宗教学角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去考虑其文化的流变,这是对饮食文化理解的一种延伸。《回族饮食习俗与文化边界》[5]一文则认为:“饮食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表像和特征,饮食文化是一个与族群、地域联系非常密切的现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涧彝族“跳菜”》[6]一文通过“跳菜”个例,指出了饮食文化的一般价值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特别是著作《“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7]一书系统的从宴饮文化角度说明了研究彝族宴饮礼仪与文化的价值所在,把宴饮中的礼仪文化外显与内显结合,推动民族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二、已有研究的反思

目前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专门从宴饮礼仪角度来写的还没有;涉及到宴饮礼仪方面的都是一笔带过,或在民俗研究方面有简略描述。一种现象是从大的礼仪方面去研究,没有专门从事宴饮礼仪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少数民族饮食礼仪与文化,都基本上以关注茶俗、酒文化为主,内容都只宏观涉及宴饮的表面,没有深入。另外一种现象是专门从事少数民族的习俗、美食研究,主要是从情、礼等常识性的介绍和传统美食制作的介绍,单从色、香、味、型对民族特色美食进行研究,没有充分意识到宴饮中少数民族的礼仪对其生活、生产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宴饮礼仪的内涵没有充分被挖掘。

宴饮礼仪承载的文化悠久而又厚重,在外部和内部不断的变化中发生变化,也能充分反映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8]就从满族的社会发展与饮食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了饮食文化特点和社会的因素关系,提出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以及国家政策有较大关联,透过饮食文化的发展路径来能看到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失为一种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径。而《新疆博州蒙古族饮食习俗与女性角色》[9]一文就涉及到女性在日常饮食习俗中的传统角色及用餐礼仪规范,但此文关注点为女性意识,对日常饮食礼仪研究没有太多关注,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少数民族饮食礼仪也算是一种尝试。《满族座次尊卑辨》[10]一文中对宾礼的座次礼仪进行研究,指出其座次礼仪的形成历史和发展成因,如何形成其独立的本民族礼仪文化的渊源,通过座次尊卑来能全面了解满族的发展历程。

三、当代研究的趋向

从古至今,食物支撑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故而有了饮食文化、宴饮礼仪,只有充分了解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饮食特点和习惯,才能更好的了解各民族,通过这个简单的切入点,使大家尊重和理解各族的民俗民风,才能达到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目的。

现在,研究少数民族饮食礼仪主要还是停留在民俗方面,只局限于了解不同的异文化,如:关中回族就餐需男女分席,壮族等一些民族也有类似的礼仪。研究饮食礼仪特别是宴饮礼仪大都和酒文化有关,酒的历史悠久,也是在宴饮中不可或缺的,但我们不能只把关注焦点放在酒文化上,应关注其背后深处的宴饮礼仪规范,《陕西关中回族饮食民俗文化诸类型》[11]一文以关中回族的饮食民俗文化为本,挖掘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义,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登上历史舞台,它也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从宴饮礼仪上基本上就能看出社会发展的痕迹,它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宴饮礼仪的异同,也给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古代蒙古族诈马宴研究》[12]一文就以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为一体来研究其风俗文化、典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饮食娱乐史》[13]一书从民族学历史学的视野对饮食文化中的宴饮文化的历史回溯,同时也是满足今天的人们的物质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少数民族宴饮礼仪是文化的另外一种表现符号,是经过长期历史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它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地理位置影响。礼仪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象征,它能深刻反映少数民族的伦理精神。各种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的开展,包括习俗在内的各种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礼仪、待客礼仪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发展文化为契机,宣扬少数民族宴饮礼仪,开发其优良的行为习惯。

一个民族的礼仪思想和礼仪文化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世界观。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宴饮礼仪,在市场化和开放的社会里,我们要防止少数民族城市化,防止少数民族的礼仪和文化异化,为此,应该发展少数民族礼仪文化,就目前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是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的少数民族风俗的饮食餐厅,既然是少数民族餐厅,我们不能光让其占据噱头,给人造成错觉:少数民族的礼仪与文化不能完全体现,甚至有的是歪曲或者就完全没有一点体现。从事宴饮礼仪文化的研究,我们应该从开发的角度去寻求如何在现今环境中保持其文化礼仪不变样。

每个时期的宴饮礼仪和方式都有特殊的含义,我们的研究应该起的是它的不同时期所传载的不同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这种表现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文化礼仪反映出的优良传统和风俗具有积极的意义。

[1]马建军.陕西关中回族饮食民俗文化诸类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8-162.

[2]张彦.近20年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08(1):20-21.

[3]陈烨.藏族的饮食禁忌及其现代价值[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2-35,52.

[4]文小勇.阿昌族禁忌文化:内涵、流变与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20-25.

[5]李保平.回族饮食习俗与文化边界[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81-85.

[6]秦莹.阿本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涧彝族“跳菜[J].大理学院学报,2007(5):11-35.

猜你喜欢

宴饮礼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转山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舞》等
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