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明代中前期西南地区私茶贸易危害

2013-08-15赵曼曼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茶马走私贸易

赵曼曼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茶马贸易是我国古代中原王朝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的以茶和马为载体的贸易活动;其肇始于唐,经过不断发展,明朝前期达到空前兴盛繁荣。

由于少数民族饮食结构中乳酪肉食占主要成分,茶的消食解毒功效,使其成为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历代中央政府将茶作为控制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工具,在茶马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

私茶贸易是相对于官方茶马贸易而言的。凡未领引票和未经批准私自贩卖以及违禁偷运出境的茶叶均视为私茶。私茶贸易为唐以后各代官府所严禁,明前期尤甚。《明史·茶法》中明确规定:“茶、引不相当,即为私茶。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1)

关于私茶贸易评价,目前学术界多持肯定态度。萧国亮认为“藏汉间的茶马贸易,尤其是民营茶马贸易,对藏汉两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民族联系的加强,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2)白振声认为“私市的本身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各族人民对茶叶的需求,有利于少数民族畜牧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同时在客观上,对于加强内地与边疆的经济联系,密切汉族与兄弟民族间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都曾起过重要作用。(3)杜常顺认为“西北地区茶叶走私活动正是这一地区民族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这种地下贸易活动尽管长期受到封建政府的种种遏制和压抑,但它是顺应了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广泛性。”(4)周毓华、彭涉焱认为茶马贸易促进了川、滇、藏地区的交通和城镇发展。(5)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肯定私茶贸易积极作用时,还要重视私茶贸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加以适当引导和管理。

私茶贸易助长了官场腐败,败坏吏治。明初对私茶所禁甚严,私茶罪同私盐,动辄充军、凌迟。然而,“茶禁愈严则茶利愈厚,利之所在趋者澜倒,”(6)上至王公贵族、守边官吏兵将,下至商人、边境土民,无不趋利走私茶叶。洪武年间驸马欧阳伦自恃皇亲国戚,数遣私人贩茶出境,被朱元璋所赐死。虽如此,私茶之风日炽,“奸商暗用号记,贿通抽分官吏,将低茶报收入官,高茶商自领去,官茶滥恶”(7)的现象甚是普遍。到了成化年间,各边无知军民及军职子弟,甚至守备官员,往往亦令家人将铁锅、食茶、缎匹、铜器等货,买通守把关隘之人,公然私出外境,进入番族,易换马匹等物;宣德年间,松潘等卫所“官旗多纵家属在堡居住,与番人往来交易,及募通晓汉语番人代其守堡,而己则潜往四川什邡、汉州诸处贩鬻,经年不回”。(8)西宁河州、洮州地方切邻番族的土民,利用其通番语,为商人通番买马,传译导引,此外“不特军民而已,军职自将官以下,少有不令家人伴当通番”。(9)明王朝虽屡申茶禁,加大执法巡捕力度,然捕役在巡缉过程中“缉获一二茶,旋且受贿,卖放是多”。私茶贸易日益猖獗,终致“虽有禁茶之名而无禁茶之实,商旅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的局面,明朝吏治也逐渐腐坏。

私茶贸易破坏了明朝的边防战略。朱元璋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元朝退守漠北以后实力并未被消灭,隆庆和议以前,明朝同蒙古始终处于战争状态。明朝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修建九边重镇,戍守北边安全,将边防战略的重心放在了对蒙古的北边防线上,对待西边番族主要采取羁縻的策略。明朝名臣梁材曾在奏疏中明确提到“盖西边之藩篱莫切于诸番,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禁之而使彼有所畏,酬之而使彼有所慕,此所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者,其所系诚重且大,而非可以寻常处之也。”(10)杨石淙也提到“亦非中国果无良马而必有待乎番夷也?盖西番之为中国藩篱久矣。汉武帝图制匈奴,乃表河曲列肆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而幕南无王庭……此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11)由此可见,“以茶制番”并不是纯粹的对西番少数民族的剥夺、控制,而是作为明朝边防战略中十分重要一环,为防止蒙藏联合,保卫北边安澜所服务的。

私茶贸易打乱了明朝这一战略部署,茶叶大量走私出境,番族获得茶叶愈易,对政府怠慢之心渐起,“私贩盛行,虽有抚谕, 察之官卒莫之能禁……各番轻视国法,愈加恣肆,为恶抢扰地方”。(12)同时一部分私茶“易番之外复与虏市”,梁廷栋愤于私茶之害道:“盖商人射利,何苦而不与番作缘而番既厌欲,何惮而不与我为梗,则抚番之法坏矣,茶积不行马必日少,在 茶者于疏引不难,以虏下马易我上茶,而虏市遂开,且虏复掠番马为利,薮我又弃番利,为虏资。则制虏之法亦坏矣,撤藩篱而窥堂奥,启戎心而弛边防,全在于此。”(13)此外,私茶贸易减少了明朝政府从番族易得的战马数量,明初实行严格的金牌制度,每年从番族可易得“万余之多”,自私茶盛行后,“番人一至,既要厚赏,复索高价,岁易马匹不过数千”(14)。马匹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对付蒙古骑兵的一大利器,易马数量的减少和所得马匹质量下降对明朝边防影响也是重大的。

私茶贸易直接影响到了明政府的财政税收。明初,茶税是仅次于田赋、盐税的第三大税种。《明史·食货志四》记载:“初,太祖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纳钱请引。引茶百斤,输钱二百。”另外,“凡卖茶之地,令宣课司三十取一”,(15)茶税成为重要的商业税收。永乐以后由于边境积茶甚多,多有腐烂,遂招商买茶运至边境,官得十分之四用于易马,政府于产地按引征收茶税。商人在贩运途中,勾结茶户,夹带、偷运私茶,途中将官府所封存茶叶拆开私卖,再掺以恶茶甚至树叶充数,以至于“沿途私市所不能禁,沿途搀和又所难知,是以远商土商茶无不恶。”(16)到了明中期“汉中一府岁课不及三万,而商贩私鬻至百余万”(17),“商旅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权要之人每私主之以图利迩者, 按卢公稍一盘诘,即得十数余万。”(18)茶叶走私之猖獗可见一斑。私茶贸易伴随着的是大规模地偷税漏税,些许无良商人掺以树叶凑数又导致了边境官茶滥恶,引起少数民族不满,“甚有领茶出司,嫌其恶而焚之,讧然以去”(19),这无疑破坏了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感情,也损害了明朝政府在西番前的威信。

有明一代,私茶贸易虽然在促进汉藏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互动,促进川、滇、藏地区的交通和城镇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私茶贸易同时也破坏了明朝的吏治和边防战略,偷逃了大量的国家税收,给明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以史为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明朝的私茶贸易得到以下启示:

在处理民族间的内部贸易关系时,不应以控制异族兄弟作为目的,而应在平等、公平、友好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地区间友好交往、互助,杜绝大汉民族主义思想;私茶贸易在明朝中后期以后居于整个茶马贸易的主要地位,清朝时官营茶马贸易停止,被商茶所取代。现今,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政府应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利用经济手段代替政府行政手段发挥调节、引导作用,避免政府与民争利,活跃市场经济,从而满足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需求。

社会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走私,走私大案触目惊心,走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严重问题。近来引人关注的粮食、石油、烟草、毒品、数码产品、稀土、汽车等等行业走私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对于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走私贸易,国家应当坚决予以打击。明朝的茶法、茶禁不可谓不严厉,私茶贸易却屡禁不止,并最终取代了官方的茶马贸易。明朝政府官员的腐败,执法者与茶商沆瀣一气,将严厉的茶法、茶禁束之高阁。国家在打击走私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执法队伍的监管,防止以权谋利、纵容甚至协助走私的腐败现象;对于稀土、粮食等国家战略性资源,应加强国家管理与战略储备,切实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与利益。

注释:

(1)张廷玉:《明史》卷八十,志第五十六,中华书局,2000年。

(2)萧国亮:《明代藏汉茶马贸易的历史考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学报》,1990年第6 期。

(3)~(19)引自陈子龙:《明经世文编》;陈仁锡:《无梦园初集》等相关书籍和史料。

[1]张廷玉.明史[M].中华书局,2000.

[2]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中华书局,1962.

[3]毕自严.度支奏议[M]// 续修四库全书:第48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茶马走私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贸易统计
智辨走私贩
广东破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 缴毒约717公斤
茶马古道
贸易统计
走私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