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新体系探究①

2013-08-15吴建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技能体系目标

吴建伟

(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江苏张家港 215600)

1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思维

1.1 创新体系的含义

创新体系是一种建立在创新理念上的思维活动,也就是创立新领域、创立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与时俱进、前无今有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思维运用到高校体育教育中来,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促进了教学体系的进步,也促进了教学成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总之,在现代化背景下,要积极实施创新思维,构建起体育教学的新体系。

1.2 新体系理念是对传统体系理念上的创新

1.2.1 传统理念

传统理念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居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之后,因而很多高校仅仅在大学教育前两年开设体育课,而后的时间里都将时间留给了专业课程;传统理念认为,体育教育的内容就是教会学生体育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会打排球、学会打羽毛球、学会跨栏、学会怎么跳得更远等,使得体育教师往往只是机械上课,学生机械模仿,学生毫无兴趣,别说热爱运动了;传统的理念认为,体育人才培养的最佳时间是中小学阶段,因而在大学阶段只是注重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了很多高校体育人才被埋没;传统的理念认为,体育专业院校和综合院校是不一样的,专业院校可以实施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体育教育,而综合院校没有必要进行专业训练,因而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参差不齐。

1.2.2 新体系理念

新体系理念认为,体育教育应该与文化教育并重,且应该将文化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来,要培养体育教育中的锻炼身体的功能,更要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拼搏、合作。坚持等优秀品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体系理念认为,技能教育应该与方法教育一起为体育教育服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兴趣,实现自己更高水平的提高;新体系理念认为,小学中学的体育教育是体育人才培养的地点,而高校体育教育是促进这个起点不断飞跃的关键阶段,高校应该抓好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专业人才;新体系理念认为,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该存在院校之分。

2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目标体系

新目标体系中的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这种新体系中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体育目标有明显的区别,既是新体系之下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注重体育知识技能和健康知识方法紧密结合的目标,是注重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为增进身心健康手段的目标,也是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新目标体系应该要包含运动目标、健康目标和行为目标。

运动目标由运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构成,即在运动知识的学习上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上达到的目标。从运动知识的学习上,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对于运动负荷、运动损伤、运动强度、运动效果等方面拥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主线;从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学生要掌握一项或者两项喜欢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形成一定的体育技能特长,并基本掌握一些体育相关的安全自救技能。健康目标由身体素质目标、身体形态目标和健康知识目标几方面构成,即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得到提高,在身体形态机能方面实现较为理想的要求,并对于健身的保健、卫生、原因等相关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认知。行为目标主要由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构成,即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民发展。

因此,从以上新体系的教学目标的组成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的结合,在运动技能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要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方式和身体形态,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3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方法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新方法体系主要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方法体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机械性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反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映和实际的特点修订教学内容,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出现。

(2)新方法体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利用特定器材锻炼特定机能的方式,要通过创新思维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增加趣味性集体活动、体育小游戏等方式在跑道上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充分利用跑道来跑步,单杠来做引体向上,球体来做球类运动等,这些都固定了学生的锻炼模式,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创新起到了阻碍作用。对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体育教学新方法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新方法体系要改变单纯地教师专业性示范的方式,让有一定竞技水平的学生来给学生做示范,这拉近了学生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学生接受和领悟技术要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4)新方法体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在校际比赛中才能实现体育交流的方式,要通过各省、各市、各学校之间的密切交流来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构建一个全员体育的校园,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4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课程体系

4.1 完善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新课程体系要从教学新目标体系中的运动目标、健康目标和行为目标的基础上,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认识发展和情感发展的方向上构建课程体系。一般说来,具体的体育目标体系包括体育知识掌握程度、运动技能水平程度、主动参与课程和锻炼程度、体质健康水平几个目标体系,在每一个目标体系中,都应该建构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方法、考核评价机制和帮助提高方式。

4.2 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1)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把体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促进体育教育与竞技教育和特殊教育积极融合,以实现体育教育的全员普及。因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时广大学生,体育教育应该实施大众化教育,要促进一般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促进全民健身。此外,因为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把校运动队学生及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纳入课程体系中来,还要把部分身体有异常等特殊群体的学生纳入体育课程中来,以促进体育课程的结构完整化,实现体育教育的全民化发展。

(2)高校体育课程应该将课内、课外课程体系逐渐一体化,使课堂体育得到有效延续和发展,让体育课程成为学生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通过课外运动和课堂运动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氛围,对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教学的必修课,是获得大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必要条件。然而,现代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要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必修课中爱上必修,学有所获。结合一般高校具体情况,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该设定为教学实践、自主锻炼活动、大学体质健康标准三个部分。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应该分布在1~6学期完成,实践课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兴趣爱好。自主锻炼活动作为考试评价的一个部分应该贯穿在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中,可以采用体育俱乐部、学院组织的比赛、运动代表队、全民健身活动、自我锻炼等形式。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来促进课程新体系不断完善。总之,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育新体系建立和优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也应该根据高校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发展。

[1] 全祖馨.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2] 陈伟.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3] 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

[4] 刘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策的思考[J].华章,2011(1).

[5] 顾春先,邬红丽,肖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猜你喜欢

技能体系目标
高级技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目标
画唇技能轻松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