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2013-08-15

体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藏区藏族传统

曾 伟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世居着一群热爱体育运动,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体育运动,并在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藏族传统体育既承载着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又时刻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否让藏族传传统体育持续发展呢?能否在不断西化的竞技体育中传承、创新呢?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疑虑,通过提炼藏族传统体育特点和分析藏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来探讨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

1 藏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1.1 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经过不断的变迁,形成了特有的民风民俗,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藏族传统体育和其它民族传统体育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1]。例如藏族的“俄多”项目,早期就是牧民在放牛、放羊的过程为了驱赶牛羊和驱逐虎狼自制的一种工具,也是牧民用来竞技娱乐的一种工具,经过不断的创新,现已开发成了工艺品,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和独特的民族性。而特有的高原生活、信息的闭塞、游牧群居和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因素自然就产生了粗狂、豪放的民族体育文化。如赛马、俄多、赛牦牛、抱石等竞技活动,明显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康巴地区的甘孜踢踏舞、安多地区藏族的锅庄舞、西藏地区的断木杆与刀术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和绚丽的民族风情,将地域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1.2 浓厚的生产、生活性和宗教性

藏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大多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性。尤其是在早期时候,藏区人民由于交通工具不发达,为了生活,不得不经过长途跋涉运输生产生活必需品,所以人们就掌握了骑马、骑牦牛技术,并以此为骄傲。在青藏高原,牦牛一直有“高原之舟”之称,牦牛不但能托运生产、生活资料,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还能丰富藏区人们的精神生活,于是,产生了赛牦牛、斗牦牛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丰收的喜悦,感谢上苍保佑,创编的各种形式藏族锅庄、踢踏舞等活动项目,并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藏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早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由于生活条件极差,当遇到不可抗拒力量的时候,总是把祈求家人平安或者财富的希望寄托于神灵或者自然界的超力量,来等。而宗教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精神需求。在宗教活动中,总要戴上各种奇异的面具上窜下跳,张牙舞爪,乱舞乱蹦,并借助一定的道具,与鬼搏斗,场面之宏大,玄虚莫测,占据着人们的心灵,人们长期沉浸在这样的场景中,逐步产生了依赖性[2]。如跳神、羌姆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此产生。

1.3 激烈的竞技性和全民健身性

由于藏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草原牧区、林区、峡谷等,这些位置地理、气候条件十分恶劣,交通不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医疗条件差,百姓缺医少药、各种流行病蔓延,营养不良等造成人的身体素质极差。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强健的体魄和参与竞技、竞争等意识,这造就了藏族人民从小就具有竞技的意识。经过不断发展,在藏族传统体育很多项目中逐步形成的人们追求的目标与奥林匹克“更高、更远、更强”和全民健身强调的全民性目标不谋而合。例如在西藏那曲举行的抱石头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大力士有可能获得一头牦牛、一头羊等奖品,在赢得战利品的同时也可能赢得当地姑娘的芳心。所以藏族人民通过传统体育竞技,不仅能锻炼身体,征服自然,还有许多其它社会功能。

1.4 极富娱乐的表演性和艺术观赏性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集会、重大节日里与歌舞相融合。在活动中,体育和歌舞既有融合,也有明显的区别,两者互相衬映互相促进,既健身、健心,又富有很强的表演娱乐性。受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藏族人尚武好斗,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这样使藏族体育既具有一定的风趣幽默、娱乐等文娱游艺性,又富有体育竞技的展示性和艺术性。据调查,在藏历新年、格萨尔赛马节、康定跑马山四月八国际转山会、西藏雪顿节等活动中都要举办藏族传统体育性质的比赛,例如赛马、赛耗牛、斗牛、射箭赛跑、抱石头、押加等一系列活动。这些项目既展示了藏族人民勇武有力,技艺超群,粗犷有力,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也体现了藏族传统体育的行云流水、细腻、从容镇定等特征。如在康巴地区举办的四川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不但要有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箭,还有马上拾哈达、下藏围棋、斗羊等比赛,并伴有物质交易等活动。这些项目之所以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与它极强的表演、娱乐性和艺术性分不开的。藏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体育、娱乐、艺术等多重功能,既丰富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创造、传承、发展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

2 藏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

2.1 藏区群众对藏族传统体育认识不到位,宗教意识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发展

藏区群众在参与藏族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对部分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宗教活动中,没有充分认识是在进行一项体育活动。宗教意识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藏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也不利于满足群众体育的全民健身需求。在藏区,由于群众信教较为普遍,藏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上难免带有宗教色彩。如在西藏江孜县的“达玛节”上进行的拔河、武士习武、跑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均伴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不少运动员是寺院僧人,且头戴各种宗教面具参加比赛。沿袭至今的望果节、插箭节、萨嘎达瓦节等的体育内容都具有祭祀目的[3]。

2.2 经济基础薄弱,导致藏族传统体育普及率不高

高寒、高海拔、交通不便等原因直接导致了藏区经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功能较差,只能依靠外界的支援。外界支援一是来自国家的投入,二是民间资本参与藏族传统体育市场和资源的开发。近年来,政府通过体育援藏、对口支援等政策加大了对藏区的投入,但又不得不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在内地投入10万元可以修建一个篮球场,而在藏区可能花数十倍的财力投入才能建起一个同样的篮球场,建好后,还面临保质期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投入的顾虑。而民间资本来源主要是国内、国外人道主义组织、企业、个人等的无偿援助;另一种就是社会资本融资的形式,但融资渠道几乎不可能实施,因为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许多民间资本望而止步。这些原因都严重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2.3 藏族传统体育人才不足,专业人才梯队、竞赛体制不完善

藏族传统体育人才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藏族传统体育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专业学习,大部分都是由运动员直接转为管理人员。在调查中,有47%的体育管理者都是前运动员退役后直接安排到管理岗位,36%的管理者之前从未接触过体育相关工作,仅有 25%的人员参与了体育管理相关学习培训等;在问及是否想调到其它部门工作时,72%的人选择想过,仅有7%表示从未想过。藏区体育人才的不稳定,直接导致藏族传统体育管理人员的不足。二是无专业梯队建设和竞赛体制不完善。在藏区举办藏族传统体育比赛的时间少,举办比赛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制度性。即使举办比赛,参赛的运动队也是采用临时集训的方式进行训练,平时不注重基础性建设,没有建立完整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梯队和完善的竞赛制度。例如四川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时,就是通过前期省民运会的选拔,而各地市州在参加省民运会之前大部分队员也在从事与藏族传统体育无关的工作,只是临时集训而已。在参加完省民运会以后,省体育局、省民委将各项目分到各地市、州分开集训40天左右,然后组成全国少数民族运运会的参赛队伍。

2.4 藏族聚居区学校开展藏族传统体育不乐观

学校是藏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最理想的场所。然而在调查中,藏区学校开展藏族传统体育整体形式并不乐观。虽然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简单易行,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好的娱乐、健身和教育功能,但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尚未列入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仍然以现代竞技体育为主、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但由于体育教师对藏族传统体育知识不甚了解,制约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可喜的是还是有少部分学校开展了对藏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挖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四川甘孜县中学将甘孜踢踏舞与健美操进行编排,创编了一套适合学生课间和业余时间锻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4]。甘肃兰州大学已经将冈朵、果卓舞(锅庄)引入兰州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并不断普及、推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我们看到了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曙光。

2.5 受全球化的影响,部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濒临消失

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没有哪个民族能脱离世界发展的步伐而独善其身,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大型网络的形成,游戏、软件的不断更新,信息化、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机器逐步代替了人工,藏区很多地方交通改善了,接受外来信息也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高效率的信息时代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部分藏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以前藏区群众都是骑马放牧牛羊,在生活、生产中不自觉就学会了赛马、马球、俄多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但如今在藏区,汽车、摩托车等工具代替了马和牦牛的部分功能,大部分牧民放牧骑的是摩托车,甚至有小部分条件较好的牧民开上了小汽车,新生代的藏族小孩很多已不会骑马、骑牦牛,更别说进行马上的竞技运动了。曾经风靡藏区的马球运动在吐蕃时期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项目,《封氏闻见记》记载过汉藏球手在长安比赛马球的经过,当时唐朝皇帝及文武大臣也来现场观看,尚未即位的唐玄宗也亲自驰马参赛,场景极为热烈壮观[5]。现如今,在藏区甘肃河曲仅有的马球队也面临经费困难即将解散的困境,而藏区其它地区基本就没开展这项运动了。藏区人民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逐步丧失了部分传统的技能,这不利于藏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3 藏族传统体育的突破路径

3.1 立足藏区实际,发展创新理念

藏区体育部门应重视和组织体育工作者,挖掘、抢救、整理藏族传统体育。以藏区发展建设需要为主,推广和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明确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目标,建立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整合优质资源,提炼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内容,并挖掘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宣传、倡导以健康为价值的追求,将藏族传统体育活动逐步与宗教活动剥离开来。同时借鉴和吸收其它民族体育文化的优点,促使藏族传统体育自我更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藏族传统体育,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立足藏区实际,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藏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与其它领域合作,打造藏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带动整个藏区产业

发展藏族传统体育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一个单一的品牌发展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加强与文化、旅游等部门合作。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平台,保护、展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藏族传统体育,形成特有的旅游品牌,使藏族传统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伴随着藏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到藏区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可以发展以登山项目为主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推动藏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仅靠登山项目是不够的,为发挥藏族传统体育其它项目在推动藏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加强整个藏族传统体育的市场培育,打造并形成规范、良好的体育市场环境,促进藏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成为藏区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如将俄多、响箭等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做成工艺品,并在各种形式的传统活动中举行民族体育器材展销、民族体育竞技等。举办这类活动在组织和统筹上一定要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等,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并把这项工作当成日常工作来做,带动藏区其它产业共同发展。

3.3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藏区体育人才,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落实西藏、四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加大对藏区的援助,根据藏区高原、高寒的特点,在政府统筹安排下,援建省市主要提供资金支持,而藏区群众投入劳动力,多方共同努力,修建一批简易、实用的藏族传统体育设施,将这些设施修建在学校和牧民定居点,提高利用率。

藏区体育人才的建设是提高藏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由于藏区体育人才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是导致藏区体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送培、请进来、提高待遇等方法措施,才有可能培养并留住藏区体育人才,不断优化、提升管理者的水平,促进藏族传统体育快速的发展。

3.4 将藏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建立完整的运动梯队和竞赛制度

藏族传统体育来源于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作为藏区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下去。首先藏区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周全考虑,不要盲目照搬地执行国家编制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可突出地域性特点,开发本校体育课程,创编民族体育教材,对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并将藏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中小学试点,并逐步推广藏族传统体育。二是在各中小学布点,将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重点建设,加以保护、传承和创新。三是利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平台,各省、区建立完整的藏族传统体育运动梯队和完善的藏族传统体育比赛制度,定期、系统、规范、合理地举办比赛,通过分层次、分区域、分级别、分规模的比赛,促使藏族传统体育健康、和谐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必须正确认识到藏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面临的困境,把握藏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加强多领域合作,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制约藏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务实的新情况、新问题,挖掘各领域与藏族传统体育多层次的合作空间,促进其它行业与藏族传统体育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在推进过程中找出藏族传统体育与其它各领域、行业的共同开发点,一起来创新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打造藏族传统体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亮点,从而使藏族传统体育焕发新的生命力。

[1]丁玲辉.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J].西藏体育,2003,(04):13-14.

[2]丁玲辉.略论现代化进程中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中国藏学,2009,(03):30-33.

[3]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走向[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4]曾伟.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2):132-135.

[5]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M]卷六:2-5

[6]张学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01.8.14.

猜你喜欢

藏区藏族传统
The Light Inside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演变》《藏族少女》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爱在黄河第一湾:“上海女婿”的藏区传奇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