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广播体操创新发展与“软管理”推广
2013-08-15刘莉萍
刘莉萍
(天水市平南中学 甘肃天水 741000)
大众广播体操创新发展与“软管理”推广
刘莉萍
(天水市平南中学 甘肃天水 741000)
近年来广播体操的参与辐射面逐渐呈现减小化趋势,社会群体对现行广播体操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运用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全民健身的高度出发统观广播体操的健身功能和现实意义,提出大众广播体操优化发展与软管理推广模式,探讨改革的重要性、软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可操作理论,以期为大众广播体操的推广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和实践层面的借鉴。
大众广播体操 创新 软管理 推广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表明:中国“绝非体育强国”。在通往体育强国这条路上,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显现了普及与提高的矛盾。体育强国是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竞技体育的优势,更是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及总体上的国际领先地位。传统广播体操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促使健身群体数量逐渐呈现减少化,大众喜好程度在逐渐降低,习练者多为被动参与。
1 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背景
广播体操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过程,同时又是欣赏者通过自身仿效、体验而领会的过程,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集体凝聚力来实现其社会功能。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缩影,半个世纪的演进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广播体操发展的最初阶段,响应党中央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广播体操应运而生。1951年,中央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并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完全依靠行政手段推行,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型,在当时成为一项十分普及的群众体育运动,全国人民齐做一套操,且炙手可热。从1951年以来我国共颁布9套成年人广播体操。2005年推广的新创编的《大众广播体操》标志着新世纪我国第一套现代广播体操由此诞生。
1.2 现状
科技的发展,迅捷的网络传播促使新事物层出不穷,健身方式日益增多。正所谓“富而思健”,现代群众体育锻炼与休闲、兴趣、个性等因素相结合,健身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锻炼热情空前高涨,锻炼形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观念中的广播体操,较之现代休闲健身形式来看吸引力不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追求个性和日益发展的健身需求,致使广播体操逐渐陷入尴尬的境地,开展范围的缩小体现着其继承和创新的矛盾,原有推广模式与新时期人的发展之间矛盾凸现。
体育运动的变化发展根源于其内部的矛盾性,是矛盾运动的结果。体育产生发展必须适合人的需要是体育运动的根本规律。体育是人民的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人的发展必然是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未来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自由自主体育活动占据重要位置,而传统广播体操缺少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与趣味性,显得刻板、枯燥、单一,缺乏个性张扬,且依靠行政手段推行,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型,亦即硬管理模式,是依据成文制度和组织职权进行程式化管理。
2 进一步推广大众广播体操的意义
2.1 健身意义
要完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大力抓好社会体育。而广播体操因动作简便易学,负荷适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因地制宜地广泛开展,新时期仍不失为全民健身好的活动和方式。
锻炼者通过习做广播体操,可提高机体的主要关节的灵敏性,促进骨骼发育,增强肌肉群的力量,对改善机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做操时精神舒畅、心旷神怡、乐在其中,也可成为人们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学校组织学生练习,可以调解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过度疲劳,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中小学生有终身意义。整齐的动作也可以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无处不展示练习者肢体之美、精神之美、团体之美、节奏之美与和谐之美。
2.2 现实社会意义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推广《大众广播体操》,是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的需要;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乃至整个人类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推广必将极大的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社会生产要素的改善,效率的提高,医疗费用的降低和社会安定团结,是实现全民族终身体育的良好途径。
3 对策与建议
3.1 创新是广播体操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的生命力源自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真谛和生命,广播体操亦是如此。首先应该创新编排原则、改变以往统一组编、缺乏针对性的传统的广播体操,拓展动作素材、吸纳包容与时俱进的练习方法和动作;应美化音乐旋律,曲调的选取体现时代性特征;要更新理念,创编出适合各年龄阶段、各种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广播体操,如中小学生操、驾驶员操、军事操、田间操、机关单位操等等。广播体操将在尊重地区、民族和行业等不同个性和自由选择中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式再现辉煌。从整体和部分的良性互动关系着手对广播体操的创新发展加以全面把握,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果。
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作保障,要充分利用竞赛、评比、表彰的杠杆作用,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继续走学校体育带动之路,利用教育的辐射作用向全社会宣传,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以大众广播体操带动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形成有好操可做、有广播组织、有场地练习、群众积极响应、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好格局。
3.2 “软管理”推广是广播体操永葆青春活力的良方
“软管理”概念是相对于“硬管理”提出来的。“硬管理”强调管理理念“科学性”、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机构的机械性、管理手段的制度与规范性等。“软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其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施令等权力影响力,而是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成员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当规范转化为成员的自觉意识,目标转变为成员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就会产生,表现为时间维度上的效能长远性。“软管理”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柔性约束力、驱动力。主要依赖于参与大众广播体操的锻炼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价值观的认同和心理调适,鲜有外在强制,只有行政手段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参与认识,每一个参与练习广播体操的人就变成自觉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从“推广广播体操”到“我要做广播体操”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自愿做操。
“软管理”是一种客观影响力,软管理之“软”只是表明行政手段对人的行为的调节要受到个人认识水平、价值认同等因素的“缓冲”。而不说明它是可有可无或是客观随意的,相反,他人的认知与参与行为,集体的健身环境对群众个体来说是一种客观制约因素,软方法的影响力也是客观的。“软管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大众参与广播体操内聚力的形成,受到个体特质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然而,个人健身目标与全民健身目标之间一旦协调一致,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在人民群众对健身需求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以广播体操自身改革优化发展为前提,以“软管理”组织为推广模式,大众广播体操将永葆青春活力,必将在尊重个性和自由选择中全面开花,全民终身体育在广播体操的导引下实现“和谐社会、健康生活”的时代目标。
[1]周志俊,魏名国.体育辩证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7).
[2]赵俊.21世纪广播体操的发展走向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3(9).
[3]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8536939.html.
[4]王健.中国成年人广播体操发展走向及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
[5]方云琴,蔡春霞.广播体操五十年发展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3).
[6]曾志坚,李贺普.广播体操还能热起来吗[N].中国改革报,2005-04-09.
[7]许友根.开展广播体操的回顾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1993(6).
G807
A
2095-2813(2013)04(a)-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