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职业危害①——专业运动队教练员健康调查分析
2013-08-15莫轶
莫轶
(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运动医学科 广西南宁 530031)
近年来,运动场上心脏不良事件频有报道,引起人们对运动职业危害的关注和担心。专业运动队教练员作为长期从事运动的特殊人群,其健康状况好坏不同程度反映出运动对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为了解此状况,作者对该群体进行健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运动队在职教练员,涵盖田径、球类、体技、水上、武术散打、重竞技等项目。(2)方法:医学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脉搏、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等。各系统疾病诊断标准按文献[1-3]进行诊断。其它调查项目自制调查表,采用自填式问卷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参与体检73人,发放问卷73份,回收66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100%。全部资料完整66人,其中男48人(73%),女18人(27%),年龄24~59岁,平均(39.89±8.79)岁,中位年龄44.50岁。小于30岁8人(12%),30~45岁39人(59%),45~59岁19人(29%)。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6人(9%),大专16人(24%),大学本科及以上44人(67%)。吸烟23人(35%),不吸烟43人(65%)。饮酒39人(59%),不饮酒27人(41%)。执教时间:小于5年12人(18%),5~10年14人(21%),10~15年10人(15%),大于15年30人(46%)。体重指数:小于18.5者1人(2%),(18.5~23.9)者24人(36%),(24~26.9)者32人(48%),大于等于27者9人(14%)。
2.2 疾病检出情况
以系统分类,疾病检出率按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运动系统疾病41例(62%),超重及肥胖41例(62%),咽喉炎36例(55%),头痛头晕30例(46%),消化系统疾病29例(44%),情绪不稳定例及焦虑等28例(42%),颈椎病28例(42%),痔疮26例(39%),心电图异常25例(38%),失眠24例(36%),高血压10例(15%),皮肤病7例(11%),糖尿病4例(6%),肺部疾病4例(6%),心血管疾病3人(5%),其它为低血压1例(2%)。其中腰部疾病占运动系统疾病最多41例(100%),其次为四肢骨关节疾病37例(90%)。超重及肥胖者中,血脂异常有29例(71%)。心电图异常者中3人(12%)有明确不适感,并确诊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余人无任何不适,仅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表现最多是右束支传导阻滞13人(52%),偶发室性早搏5人(20%),心室高电压4人(16%),窦性心动过缓3人(12%),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2人(8%),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人(8%)。1人同时确诊,其中2种以上疾病则予以分别统计。
自我评价:工作强度:大54人(82%),适合12人(18%),小0人(0%)。认为运动对身体有坏影响51人(77%),无影响8人(12%),积极影响7人(11%)。是否愿意任职教练:愿意34人(52%),不愿意26人(39%),无所谓6人(9%)。是否需要医学咨询:需要51人(77%),不需要9人(14%),无所谓6人(9%)。
3 讨论
3.1 运动系统损伤发病率最高
调查发现,该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比普通常人提前出现的骨骼及关节退行性变,以骨性关节炎为主,即使退役后停止专项运动,随时间的推移,亦不发生可逆的好转。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1)教练员年轻时作为专业运动员开始,运动系统长期超负荷,骨骼及关节劳损;(2)骨骼系统的急性损伤,未得到彻底完善的治疗,造成损伤组织的不全修复,并反复损伤,继而转为慢性病变。以上损伤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残障。
3.2 超重和肥胖成为第二高发疾病
首先教练员长期与运动员共餐,接受高热量、高蛋白及高脂肪饮食,是造成教练员肥胖的主要原因。其次与教练员体质有关。长期运动造成的肌纤维与内脏代偿性肥大,引起脂肪沉积[3]。如果不给予适当的热量消耗,脂肪堆积造成身体超重和肥胖。该肥胖表现为单纯性体质性肥胖和营养性肥胖。
3.3 职业倦怠
超过半数教练员对运动队教练工作表现出消极认知反应,认为教练工作强度大,运动及相关工作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并表示如果重新选择将不再选择本职工作。访谈发现,长期工作内容重复、任务过重、工作时间过长、不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缺少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工作中人际消耗和冲突、缺乏自主、缺少资源、工作时间模糊等,是造成教练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调查结果执教时间长短与职业倦怠发生无关,执教时间短的年轻教练亦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这与既往研究认为执教时间长的教练消极评价更高不同[4]。
3.4 心电图异常
教练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普通正常人高,多为无症状性,仅为体检中发现。既往的研究证实,窦性心动过缓及心脏高电压可以是心脏发生运动适应的心电图表现[3]。教练员停止专项训练多年,仍表现这种适应性变化,可见运动对心脏的效应是可以长期存在的。束支传导阻滞是否是运动适应,尚有争议。安全的医学判断应除外感染、发热、心脏结构异常及营养不良等病因,方可认为是运动适应。运动员心脏心电图异常,过去认为与长期过量运动致儿茶酚胺增高、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及镁缺乏等因素有关[1-3],但均缺乏确切的病理证据,因此运动员心脏的病因仍然不明。由于教练员异常心电图的持续存在,提示心肌电的不稳定,使得该群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可能性增加。
3.5 心身疾病
头痛头晕、情绪不稳定、皮肤病、失眠、低血压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在教练员群体中发病率位于1/3与2/3之间,与国内综合医院门诊初诊病例中心身疾病发生率1/3相近。从事运动的人雄心勃勃、不知疲倦和好胜的个性以及长期重复性和超负荷的工作性质及奖牌压力,可能是造成该群体发生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运动对该病种有治疗作用[5]。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健康调查中,运动系统疾病、超重及肥胖、职业倦怠、心电图异常及心身疾病成为专业运动队教练员群体多发疾病,前四种疾病发生与职业运动密切相关,主要影响该群体生存质量。究其原因,一方面运动医学监督和认识的不完善,教练系统本身工作条件和制度的局限;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运动似一把双刃剑,即可强身健体,亦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近期的,也可是远期的,甚至是终身的。如何把握运动的适度,又把运动危害降到最低,乃至杜绝,实现运动对人群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健康作用,即获得运动利益最大化,无疑是运动医学工作者未来需把握的方向。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160,515-549.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0,182-251,336-348,367-483,765-794.
[3]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6-89,224-225.
[4]赵茜,张力为.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特征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7,27(12):38-41.
[5]朱志先,梁红.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