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育人形式初探
2013-08-15杜超
杜超
(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教研办 湖北荆门 448000)
新形式背景下的教育发展,使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按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这就使得高等教育不单只是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大学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意志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但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体育也可以育人这个概念,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国一举跻身到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在这个时代背景影响下,体育课堂的功能不再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更是要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来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
体育育人是公体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研究体育课堂教学育人形式,可以指导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本专科培养目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更应该加强体育育人教学形式的研究与探索。从2002年国家已正式实施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到近年高校加快实施推进体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强调要切实坚持“体育育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这是向教育本质的回归。通过强化素质教育实现对“育人为本”的坚持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大学体育教育更应如此。
1 树立“强健其体魄、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的体育育人理念
树立“强健其体魄、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的理念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育人机制的出发点,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所谓“丰富其知识”,主要是强调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丰富人文与社科知识;所谓“文明其精神”,主要是强调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积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和谐思维、阳光心态、知恩感恩,从而更加自觉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热烈地“爱祖国、爱人民”;所谓“强健其体魄”,主要是增强体质,培育体育精神,为祖国健健康康地学习工作。
在体育育人过程中,坚持“强健其体魄、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的理念,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这需要学校以育人为出发点,大力协调全校各级资源,让全校师生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为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完善其组织机构,通过统筹体育部、学生会、宣传部、教务处和各院系的力量,切实推动这一理念的顺利实施,在校园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使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更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品质。
2 利用多种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
高校体育为大学生创造了较中、小学更为宽广的学习环境,以及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不断引入体育课堂,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运动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质兴趣爱好身体情况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自我个性的发展。通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使他们对体育课程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如此学生才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的促成学生品德意志的完善。
比如选择跆拳道、散打、武术套路等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宗旨,并突出爱国主义。时刻提醒学生在技术练习时,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传统行礼的方式,比如向长者、教师、同学鞠躬施礼,使学生在练习跆拳道过程中,久而久之的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克己忍耐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着重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意志品质。如学习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在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如学习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想象力、创造力等。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的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教学时,可以营造紧张的气氛,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感受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敢的个性心理;在进行体育舞蹈、健美操等教学时,能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基本形态、姿态和柔韧、力量等方面,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互帮互助、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体育舞蹈的基本礼仪,初步体会音乐的舞蹈动作结合的和谐的美感,学会欣赏表演,并能自己跟随音乐创造性练习,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引进“阳光体育”形式强化学生对体育课堂教书育人的认识,并以“公体课、体育理论公选课”为依托着力将体育育人这一新内涵打造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创新点。
阳光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运动形式,从推广到逐渐融入大学体育文化生活中,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阳光体育也在传达着一种阳光的运动形式,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示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把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亲近大自然、感受阳光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它能够使大学生离开安静的教室,从平日紧张的学习中抽离出来,投身到热闹的运动场,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达到情绪宣泄、陶冶情操的目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给大学校园带来活力和生机,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使学生在亲自参与中,锻炼了身体又磨练了意志,又提升了运动技能。因此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文明生活习惯,抵制精神污染、消除和纠正不良行为最有效的形式。
4 通过多种群体性体育活动营造体育育人的良好氛围
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是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育人的主要形式。新建本科院校应全面开展形式多、特色突出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营造体育育人的良好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群体性体育活动过程中,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出了一些符合自身校情的好做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动全校各方力量,打造了一批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使的全校范围的体育活动常年不间断。通过有效利用校内现有体育资源将校级群体性体育活动分合理分级:一级为全校范围内的运动会,每年都有举办,第一是全校师生参加的秋季田径运动会;第二是几个全校范围的单项比赛如“学工杯足球赛、学工杯篮球赛、学院杯网球赛、石榴花优才基金杯健美操比赛”;第三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单项比赛,如“迎评杯篮球赛、职工网球赛”。举办田径运动会能够从体育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三级为各学生团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学院共有16个学生体育团体,这些社团每学年固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举办一些学生体育活动,如“红牛杯”网球比赛就是由网球社举办的,每学年的下半学期举行一次,历时长达一个月,由学院特邀嘉宾亲自为比赛开球,并为获得奖项的学生颁奖。
在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习了解最新的专项知识和竞赛规则,并且亲自担当裁判员以此来体会感受“公平、公正、透明、严肃”竞赛精神。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感恩观众、遵守公平竞赛的道德准则,逐步让学生在这些校园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总之,深入研究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公体课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公体教学“体育育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育人应树立“强健其体魄、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的理念,倡导健康教育、快乐体育。通过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通过开展“阳光运动”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组织多种群体性体育活动,大力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健全人格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育人形式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只有不断创新,结合本校实情,探索出更多的育人形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总体目标。
[1] 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