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对学生和谐心态的导引教学
2013-08-15贺春林1朱振娟1马晓燕2
贺春林1 朱振娟1 马晓燕2
(1.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附属高中,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太极拳是社会大众健身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普及广泛的传统拳术。目前,太极拳教学演练时大都注重其拳术套路的外在表现,对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运合研究较少,影响了太极拳功法拳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的教学入手,通过对其意念引导与行气运合,开合蓄发与呼吸运合,天人物我与身心运合,心意调息与气势运合,分析探讨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运合教学,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内功心法运合体悟“和谐之道”的自我养成,为提高学生和谐心态的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1 意念引导与行气运合修养意达气顺
太极拳的意念引导与行气运合,是太极拳内功心法和气功的修炼过程,也是太极拳从外在手、眼、身法、步的套路动作表现向内在精神、气、力、功的内功心法修炼的过渡。太极拳每一个单式拳法的行拳过程都伴随着气功运行。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起势时,意念关注内气沉聚于丹田;至野马分鬃左脚悬提与两手右上左下划弧于身体右前虚空抱圆时,意念引导丹田真气缓缓上升并运于肢体达两手心,促使两手划弧圆活连贯;眼神关顾两掌移动。左脚随上体左转向前弧形迈步和两手左前右后分手时,意念引导真气集聚悬托于两掌心而激荡心法意念,促使身势行转连绵中正;左脚跟落地踏掌成左弓步,左手前掤左挒高约眼平,右手后采按于右胯旁时,意念引导内气贯注于左手臂尺骨处及左手拇指外侧、右掌根及手指;意念引导真气向外发出催动前手掤挒与后手采按,促使真气和劲力发放于掤挒与采按之点。眼神先随视左手,再平视前方,余光关顾左手挒出。[1]右式野马分鬃拳势的意念引导和行气运合与之左右相反。
教学时,要以野马分鬃拳法的意念引导和行气贯注及运合为切入点,讲解太极拳各个单式拳法的意念引导与行气运合,采用多种方法及多种角度示范和演示技术动作,在行拳之中表述清楚拳势的运动幅度和行转方向,说明意念的引导过程和行气的贯注及运合状态,辅导学生掌握意念引导与行气贯注及运合的方法,使学生领会意动神随,意领神会,意到势到,意气融合,饱满充沛的运合境界。引导学生了解人际社会,使人事运合贯通顺达,与人际社会和谐运合,主动自觉地修养意达气顺,心态平和。
2 开合蓄发与呼吸运合修养举止言行
太极拳的开合蓄发与呼吸运合,是其拳势动作的蓄势与开式的转化过程,是其以意蓄势、以气催力的合发过程。例如二十四式太极拳起势时,开步缓缓起手是拳势的合态、是劲力的蓄势、是外气的内吸,要求虚领顶劲,丹田充盈,两掌由肩平随屈蹲慢慢按向腹平时,是拳势的开态、是劲力的发势、是内气的外呼,要求两肩松平,两肘沉坠;眼神平视前方时,关顾两掌移动。至野马分鬃起动时是拳势的合态、是劲力的蓄势、是外气的内吸,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拨背,气蓄丹田,神态安静,眼神平视前方;两掌心行转至上下相对抱圆时,是内气的悬托过程,身体以腰为轴左转带动左脚上步,是内气的集聚过程,左手上掤左挒和右手采按与转腰变弓步的动作上下相随,协调一致,是内气的升呼过程,意念引导肢体一致到位,劲起于足跟,节节贯通注于左手臂尺骨处、左拇指外侧、右掌根及手指;上体中正自然,沉肩坠肘,胸部宽松舒展,此时是拳势的开态、是劲力的发势、是内气的外呼;眼神先随视左手,再平视前方,余光关顾左手挒出[2]。右式野马分鬃拳势的开合、蓄发和呼吸运合与之左右相反。
教学时,要阐明太极拳内功心法的运动态势,通过示范演示和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单式拳法合开、蓄发、吸呼的运作要领和运合方法。说明拳势、劲力与气的相互关联,使学生明白太极拳运动时,拳势的开合、劲力的蓄发及气的呼吸要与意念的引导和行气协合一致,连绵贯通,内外运合。从而理解太极拳单式拳法动作起动时,是拳势的合态、是劲力的蓄势、是外气的内吸,单式拳法行转时,是内气的悬托、集聚和升呼过程,单式拳法行止时是拳势的开态、是劲力的发势、是内气的外呼,从而使学生演练太极拳功法套路时,把握肢体动作与开合、蓄发及呼吸的运合要领,使之内外协合,一致到位。引导学生在事物态势起伏变化之中保持气顺自然,在人际往来关系之中保持和睦相处,在举止言行之中保持和谐心态,在为人处事之中保持中正合理。
3 天人物我与身心运合修养和谐之道
太极拳演练过程是天与人的和谐过程,即“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即“物我一体”,是身与心的和谐过程,即“身心合一”。《太极拳习练知识问答》中论述: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养”的原则,它的运动特点可概括为圆活连贯、轻灵柔和的“身动”;沉着不躁、恬淡不狂的“心静”;气沉丹田、以心行气的“气敛”;朴实自然、意领神随的“神静”。[3]太极拳运动中,其“身动”、“心静”、“气敛”和“神静”始终都是协合一致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身心松静、连绵柔顺、行云流水的意境将自身融于天地与自然之间,要以物似我身、我为物神、身物归一的情感将物我融于一体,要用以心领身、身随心动、身心感应的体悟将身心融于和谐,要阐明天人与自然、物我与身心的运合过程。从而掌握太极拳势随意起、以意导动、和缓柔顺、天人合一、连贯圆活、物我一体、上下相随、身心合一、虚实分明、心静体松、呼吸自然、气顺势合的拳法演练特点。导引学生与天地自然协和,与生态万物协和,与社会环境协和,与人际关系协和,与自身心念协和,以此修养和谐之道。
4 心意调息与气势运合修养平常心态
太极拳讲究以心调息,以意导气,意到势到,意气和谐,融会贯通。太极拳的拳法教学和套路演练要求心境与意念相合,心意与调息相合,意念与运气相合,行气与拳势相合。通过心意引导与内气运行,将心意和内气进行沟通调节,经过长期的修炼和体悟,达到体内真气可以由意念引导沿着肢体经络穴位收发运用自如,从而将太极拳心意调息和气势运合内外兼修,达到自然美妙的境界。
教学时,要辅导学生体悟太极拳的功法精妙,要讲明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的含义,使学生通过长期学习演练太极拳,体悟其功法之精妙和传统体育文化精髓之奥妙,由太极拳之“技”进而明“理”,由太极拳之“理”进而悟“道”,不断自觉地提升人生的境界。[4]教学和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自觉,持之以恒修炼太极拳的终身体育观念,“功夫无息法自修”。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调息修养心态和谐,能以平常心的平衡心态对待不同阶层及身份的人物,对待不同大小及程度的事物,在人际社会的得失中修养平常心,在权势、金钱、利益、尊卑之中修养自身的心态和谐。
5 结语
太极拳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精品项目,中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尤为喜爱。“手、眼、身法、步”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外在表现,“精神、气、力、功”是太极拳意、气、势、劲运合的内功心法。通过探讨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式拳法的意念引导与行气运合,开合蓄发与呼吸运合,天人物我与身心运合,心意调息与气势运合,提升太极拳“精神、气、力、功”的教学效果,深入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在拳理内化运合过程中修身养性,自我培养与自然运合,与社会运合,与环境运合,与人事运合的人生和谐观念,以自身的和谐促进校园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1]顾留馨.太极拳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187-190.
[2]贺春林,高俊兰.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拳势寓理及应用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4-6.
[3]杨玉冰,刘玉萍,杨柳欣.太极拳创生新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434-1436.
[4]李传武.论《老子》之“道”与太极拳的“理、法、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