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依托体育竞技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①
2013-08-15张宏伟
张宏伟
(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1815)
解析依托体育竞技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①
张宏伟
(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1815)
伴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快速的发展,致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也不断的进行变通与改革,各种各样的体育教育模式也随之参与到了体育教学中,这些体育模式的不断变化,也促使着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完善,本文就依托体育竞技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体育竞技 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改革
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依托体育竞技的方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一种新的体育教学的转变,那么竞技体育能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多大的作用,能使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竞争较强的当前更加的强大。
1 体育竞技的内容及特点
1.1 体育竞技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
通过竞技体育训练能使运动员们身体素质得到强固,反应速度提高、身体灵敏度提高是加强运动员们的竞争意识的先决条件。竞技体育项目的比赛开展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能激发运动员们的斗志,使其保持一个持久斗志的意识,这个意识一直牵引着运动员们时刻提高竞争意识。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在竞技比赛中,对手之间最主要想达到的目的就是打到对手、力求完胜。每个运动员都心存一种激情,带着必胜的决心去对待一场竞赛,所以,竞技体育比赛的看点很高,因为说到底,就是因为竞技竞赛具有很大的竞争性,竞争性大了,相对来讲,挑战难度就相应的增加了,故而观看者带着一颗忐忑的心观赛,也就使竞赛更有看点了。
1.2 体育竞技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竞技运动员们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大大小小的竞技类竞赛,塑造了他们具有比一般运动员所没有的良好的竞技心理。在平时的竞技体育训练中,通过教练的科学引导和自身对竞技体育的心得体会,从而使竞技运动员们找到了很多适合自身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更加具备了良好的竞技素质和技能技巧。
1.3 体育竞技具有娱乐性、观赏性、娱乐性及公开性
竞技体育竞赛却有着与体育比赛项目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国际体育比赛很严肃,比赛要求也相对的苛刻,但是竞技体育比赛中,相对来讲娱乐性较大,在娱乐中进行比赛,运动员们的压力也相对较小。竞技体育的项目有很多,随着项目的增加,被关注度也相对的提升,加上竞技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竞技类动很优美,也相对比赛规则没有其他体育类项目那么的客套,所以从观赏性方面看,这点是被人们观看的最大看点。竞技体育因为来在民间,经过不断的规范所以竞技体育才越来越成熟,出自民间所以更容易成为全民健身的体育运动选择。科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目前全球人民关注最多的除天气预报外,基本就数体育竞技类比赛项目的被关注度高些了。竞技体育竞赛是由一定数量的队员相组成的,相对其它普通体育类比赛来讲,具有一定的比赛规模的竞赛类体育。另外,不止是运动员们,教练员等都是一个竞技类团队能发挥自身最大战斗力的坚实后盾,所以在竞赛中一个竞赛团队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表现,是能将竞技竞赛推向高潮的最好武器,能加大竞赛看点。
2 体育竞技的作用
2.1 提高名族荣誉感
体育竞技比赛中,每个中国人都会带这满腔的热情去观看比赛,然而,这更促使了运动员们的激情,让他们更加为了全民族的荣誉而为国战斗,运动员们带这满腔热血的参加竞技比赛,为的就是能在竞技比赛中取得胜利,为国争光。不管是那种竞技比赛,我国的竞技运动员们都是全力以赴的对待比赛,所以,我国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就更加的提高了我们名族的荣誉感,使我国体育政治地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2.2 振奋名族体育精神
体育竞技运动已变为了全球性的运动项目,被全球肤色不同的各类人群所关注。每个国家都为自己的国家加油助威,很多的热心的体育竞技迷,基本在体育竞技比赛中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全心全意的投身到体育竞技运动潮中去,无论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为国人体育竞技运动员助威,还是与体育竞技迷一起集体为体育竞技运动员助威,或是到比赛的现场去为自己的国对体育竞技运动员助威,不管是那种方式去关注或投身到体育竞技项目中,都能说明体育竞技项目比赛能够很有力的凝聚一个名族的体育精神。
2.3 能吸引更多的体育健儿投身到体育竞技中
体育竞技的被关注度越高,被投入到竞技运动中人就更多,不论是体育竞技爱好者,或是参与者,都很大程度上能塑造出对体育竞技更多的创新想法。媒体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幼儿都开始关注着这项具有名族荣誉感的神圣项目,故而体育竞技能吸引更多的娃娃爱好这项项目,并且从娃娃时期就能投身到体育竞技项目中去,这不断壮大了名族体育竞技实力,更能为名族竞技体育培育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
3 高校依托体育竞技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3.1 依托体育竞技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竞技体育要求运动员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体格,加上敏捷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等。然而依托体育竞技的要求来合理科学的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钟来,能大大的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本功更加牢固,使学生们身体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2 依托体育竞技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体育竞技竞赛是在被大众所关注的情况下公开进行的,是被全球人民所关注的,然而很体育竞技运动员有着比一般普通人所没有的超强的心理素质。故而体育教学可以依托体育竞技运动员的超强心理素质这点,来训练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在训练中结合其它的教学方法,来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们进行心理素质的加强训练。
3.3 依托体育竞技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从小都被家长们给娇宠惯了,然而在他们身上严重缺少一种强有劲的竞争意识和精神。然而竞技体育所蕴含着很强的竞争精神,可以通过平时高校体育教学中来对学生们加群竞争意识的强化训练,让他们充满着对体育热爱的同时,更大限度的发挥着自身的潜在能量,提高高校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精神,使其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取得胜利。例如:可以通过分队比赛夺冠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竞争意识进行的训练。比如:接力抢球比赛来确定优先选择训练场地的竞赛。将学生们分成两个队,然后通过接力比赛的方式进行抢球比赛,哪队的球抢得越多,哪队就为胜利方,就能拥有着优先选择训练场地的权利。
3.4 依托体育竞技的娱乐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体育竞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然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却是由体育理论常识和体育实践课程组成的,从很大程度上都是体育教师进行死板的课程讲解来将知识硬塞到学生们的大脑中,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然而,依托体育竞技的娱乐性,使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的穿插些娱乐性的活动一起附带教学,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在枯燥的课堂上有所放松和增强高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能使他们有自主的体育学习能力和长久从事体育项目的训练。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育竞技游戏来调节高校体育学生们的兴趣,例如蹦跳喊对方口号的方式进行接龙游戏,将学生们分成两个队,然后以蹦跳喊对方队口号,比如喊单、双数,或是字母的形式,未喊口号的那队就自行协商进行蹦跳,看哪队最先蹦跳到目的地,先蹦跳到目的地的队就为胜利方。
3.5 依托体育竞技提高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
体育竞技具有很强的集体凝聚力,然而高校教学的对象就是刚从中学迈入高校校园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自私、个性、单一就是他们的标志,然而依托体育竞技强有力的集体凝聚力,在高校平时体育教学的训练中,让学生们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完成训练或是竞赛,让学生们明白,单靠某个人的力量或是两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得一项体育竞赛的胜利的,只有合集了集体的凝聚力才能使比赛取得最终胜利。例如通过团队的拼图竭力比赛来训练高校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将学生们分为两个或多个小组,然后分别给这两个组分发体育拼图,这种拼图的版面很大,单单依靠1个人或3~5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通过竭力传递拼图到拼接队员手中,在一种携手与商讨中进行竭力拼图训练。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使高校学生们提高集体团队精神和集体的凝聚力。
3.6 依托体育竞技提高学生们的名族荣誉感
体育竞技竞赛的胜负有关全名族的荣誉。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国家能在世界的竞赛中树立一种名望和声誉,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好的贯彻给学生们,民族国家荣誉感能促使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国家,能让他们明白身为一个国人如何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国出力,永远的让自己的国家走在世界的顶端。例如高校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性的播放竞技体育相关报道或是宣传片,或是实战比赛记录片给高校学生们观看,让他们实际的多体会,在国家取得荣耀的那一刻,所有国民的激动和兴奋。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国家在荣誉取得后的国民力量。
4 结语
全球化所受到激烈追捧的竞赛,莫过于竞技体育竞赛,因为这不仅能体现一个国家,国民身体素质的伟岸,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际体育地位,更加体现了国家的民族荣誉感。因此,在高校竞技体育教学中,应科学的依托竞技体育的优势和特点,使其正确的将竞技体育合理的穿插到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能起到高校体育学习者们身体素质和体育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让我国体育立于不败之地。
[1]时光,张绍学,罗晓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165-169.[2]覃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6):113-114.
[3]李海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回归体育竞技性本源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146.
[4]孟繁斌,郎健.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4(3):60-61.
[5]吴振杰.江西省部分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6]马吉光.普通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86-89.
G807.4
A
2095-2813(2013)12(c)-0091-02
张宏伟(1972,3—),女,硕士,副教授,南京审计学院体育教学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