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2013-08-15李加权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高中生心理

李加权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5)

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索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高中生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2l世纪的教育就是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生活准备各种发展的可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是成长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高中的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高中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任务,探索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1 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

高中的体育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技术与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体育教学的三大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艰苦的开发智力和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工作。为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身体活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成长中的高中生在完成学业深造的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我与社会的复杂整合,面临着人生许多压力与挑战,会出现许多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成为高中生活的一个主题。高中体育课作为高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的很多心理问题:能够促进高中生身体、智力、情绪的协调发展;能够培养高中生顽强的意志;能够让高中生以积极健康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够保持和发展高中生融洽互助的人际关系;能够使高中生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2.1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进步后自然而有的一种心境。自信心是人成功的首要心理素质,没有自信心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自信心对人的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重要内容。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被要求做超过能力所及的事,或第一次尝试时就失败而遭遇别人的讥讽而胆怯,或遭受歧视、或体能懦弱、或有缺陷等都会使人失去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常常表现为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途径,特别是那些自信心不强、胆怯、畏惧、自卑的学生,设置他们能力可及的体育项目并鼓励、帮助他们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展示,学生能够获得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在体育竞技项目和技术动作中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敢于挑战强手,超越他人,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2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品性。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定难度的项目,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意志。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的学生,往往对持续时间长、单调无味、体力消耗大的体育项目难以坚持,表现出缺乏勇气的畏难情绪。通过体育教学,在克服内心的紧张心理过程中,在克服气候、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在克服别人的负面干扰的过程中,在体验输赢的复杂情绪、情感的过程中,可以磨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3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协作意识的心理训练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许多体育项目学生可以体验一起流汗、相互协作在竞技场的过程,分享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喜悦,感受在竞争中失败的痛苦。这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中负担责任,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4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竞争的心理训练

竞技体育项目具有突出而强烈的竞争意识。为参赛者和观看者提供了很多强烈而紧张的情感体验,为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竞争心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有体力和技术的较量,也有智力和心理的较量,处处体现着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处处体现着公平、公正、准确和平等的原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平竞争心理和情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起到重要的作用。

2.5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体育教学中的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竞技项目中激烈的竞争产生紧张的情感;获得胜利便产生欢乐的情绪情感;得到同伴赞许,便产生高兴的情感;竞技场上的失利,则产生不悦的情绪。喜、怒、哀、乐、爱、惧、惊七情六欲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表现。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总之,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能给人以各种复杂体验,激发起各种丰富情感。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能够诱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体育教学的集体性和合作性,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自信心,使人的情感社会化,从而产生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的情感。通过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机体能力得到增加的同时,情感体验也随之丰富而增强,进而积极的情感又促进学生机体能力的提高。

2.6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具有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获得一种美的心理感受,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式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美的平台,队列练习与技术训练,体育比赛与表演,体育场地布置、器材的使用,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通过体育教学塑造学生协调发达的身体,匀称的体态,坚强的骨骼,有力、娴熟、敏捷和优美的动作和健康的气色,使学生的体魄健美。这是体育教学的美育内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目标,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内涵。

3 结语

实践证明,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教学蕴涵着丰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高中体育教师只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就会更新教学观念,把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1] 庄建国.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隐蔽性价值[J].体育学刊,2012(3):20-21.

[2] 吕圣君,温禹,吕林.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2(4):18-23.

[3] 李太行,秦勇,温禹.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12(5):76-78.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高中生心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