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的教学能力分析①
2013-08-15刘建业马瑞华
刘建业 马瑞华
(1.河南大学体育部 河南开封 475001; 2.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451100)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造就合格体育教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检验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中教学能力的调查,了解学生教学能力的现实状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全国学术性期刊和大量相关书籍,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线索。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部分高校教学实习基地的体育教师以及正在实习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具体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帮助。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两所高校准备教育实习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9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具有的工作能力,它包括教案编写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合理运用教法的能力等。
2.1 教案的编写能力
教案是教师把备课内容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一种形式,是教师教好课的重要保证。体育课教案一般分为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的内容(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后小结等部分。
2.1.1 教学目的与任务
从调查的结果看,在目的与任务的撰写上,实习生对于体育课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认识不全面,偏重于育体的功能,而忽视育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对于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任务方面,书写过于笼统,往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团结精神”等一语带过。在调查中有76.3%的学生,对于体育课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勇敢、果断、自信心等意志品质,竞争时的良好心理素质、想象力、创造力等细节方面很少涉及。这些情况说明实习生理论知识缺乏或者是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学习不够系统,使实习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使体育课堂的教育功能不能完全实现。
2.1.2 课的内容
体育课内容一般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调查中发现,96.3%的实习生都非常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尤其是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身体的活动,使身体预热起来,便于开展大运动量活动,减少运动损伤;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转移到课堂上,使学生精神饱满地进入体育课的学习。大部分实习生都能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意义,对准备部分较重视,慢跑、游戏、拉伸运动等活动使学生身心基本能够适应后面的大运动量练习。
在课的基本部分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准,书写内容不能详略得当,教学过程与步骤不够严谨,对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准。75.9%的实习生知道教学中必须明确重点、难点,但是只有36.5%的实习生能够较准确把握住技能的重、难点,其他人在这方面困惑较多,大部分实习生干脆在教案上把教材的动作方法全文抄录。究其原因,实习生对技能分析不够深入,对技术动作认识不清。在教学时间把握上不够精细,每个学习内容的时间不能准确把握,在调查中只有15.2%的实习生对于每个教学内容的时间进行了预估和填写。
课的结束部分,有76.6%的实习生有放松活动,这说明实习生了解放松活动的重要作用,体育院系教师在教学中也较为重视放松活动的开展和相关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印象深刻,形成习惯,为实习打下了基础。有83.2%的实习生选择填写课后小结,这说明实习生十分重视课堂小结的及时总结,为他们今后提高教学水平意义重大。
2.2 组织教学能力
课堂的组织能力表现在课堂结构安排、口令运用、队形调动、应变能力等方面。
2.2.1 课堂结构
在对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这方面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42.2%学生选择课堂结构合理、安排紧凑,在现场观摩实习生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做得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时间把握不准、基本部分时间不够用、技术学习不能重点突出、挤占结束部分的时间、前面时间占用过长、致使结束部分草草结束。这些情况说明,学生经验不足、备课不得法、不充分,对教材理解不深。
2.2.2 应变能力、口令及队形调动
在对实习生的调查中发现,应变能力、口令及队形调动是实习生的弱项。82.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口令及队形调动尤其是应变能力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通过走访及现场观摩发现,实习生主要存在对于教案的执行教条化,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应变;口令下达不准确、节奏不好;队形调动过于频繁、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过于紧张,加上刚刚从事教学活动,经验不足,造成不能完全展示自己能力,也有一部分实习生是因为队列队形学习不够扎实、备课不充分造成的。
2.3 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
2.3.1 教学方法应用的种类
从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常用教学方法还是非常了解的。100%的实习生在实习中应用了“讲解法、示范法、循环练习法”;84.6%的实习生运用了“纠错法、帮助法”;69.7%的实习生运用了游戏法;53.2%的实习生运用了比赛法;56.5%的实习生运用了“分解法、完整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另外还有22.3%的实习生对于“自主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也大胆进行了尝试。这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体育教育专业几年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体育专业课的教学环境中确实积累了一些从事体育教学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
2.3.2 应用教学方法的效果
以讲解法、示范法为例进行分析。体育课要求教师“精讲多练”,因此教师语言的艺术性非常关键。在讲解“是否简明扼要、符合学生实际”这方面,只有40.6%的实习生能够做到讲解“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启发学生思维”,很多学生甚至在背教材的动作要领。在对讲解时机的把握上,实习生能力也较欠缺。只有41.5%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基本把握好了讲解时机。经过分析、走访得知,这种情况是实习生过于紧张、对教材及学生分析不够造成的,另外实习生在教学中的观察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对示范法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实习生都选择了正面示范,而侧面和背面示范的实习生也占到85%,这说明大部分实习生在体育实习课中基本上都可以掌握好示范的位置,示范动作准确、到位,实习生对于侧面和背面示范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在对于示范时机的调查时发现,只有56.8%的实习生选择对了示范时机,这说明有一部分实习生不清楚什么时候才是示范的最佳时机,这和备课不充分和对教材理解不透有直接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编写教案时,实习生对于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撰写过于笼统,对于体育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认识不够,对于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实习生对于课堂结构上把握不够准确,基本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结束部分过于匆忙,应变能力较差。实习生在运用讲解法时,语言不够精炼、时机把握不准。在运用示范法时,示范面选择很到位,只是部分实习生对示范时机把握不准。
3.2 建议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对实习中的信息反馈要特别重视,对教育实习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地研究与解决。注重学生教学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
[1]兰润生,兰自力.对体育院校教育实习工作整体改革措施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8(2):20-23.
[2]王新华.广州体育学院98级体教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吕晓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3(3).
[4]苏肖晴.从教育实习看体育系教学工作差距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