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促进研究

2013-08-15王大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过程

王大勇

(长春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促进研究

王大勇

(长春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本研究以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促进为主题,以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价值为主线,进行了分析。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学校体育教学健康价值的发挥,提供理论参考。

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促进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意义与健康促进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智育、体育功能已经深入人心,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健康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因此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促进功能,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成为课程改革与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契合点与目标。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实践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按照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好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健康促进的目标。

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特征分析

1.1 学生的体育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体育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开展体育教学。学生为主体转变了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单一的知识灌输与技能传授,成为尊重学生体育差异、发展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的这一转变对于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重视学生的体育爱好与个性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由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学校具体负责实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体育教师可以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依据,就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策略等进行创新,因地制宜,制定出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将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爱好与个性发展,在动态实施与调整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3 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提高

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载体,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分析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可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较少,这在制约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同时,不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而新课标背景下,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这就保证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校的体育特色、个人爱好、场地设施条件等选取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自觉的锻炼。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1.4 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

传统形式的学校体育教学,没有突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成为了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师的知识讲解、技能展示。此类体育教学课堂,教师处于绝对的领导位置,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民主氛围的构建。而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体育潜能的挖掘、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其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

2 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校体育开展有效性的策略

2.1 强化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价值的教育

在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加大对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价值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体育课堂常规为教育契机,提升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自觉性。在进行体育价值教育过程中,通过体育明星、健康价值体现等教育,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进而发展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自觉性,利用这种自觉性,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就篮球的健身价值、交际价值、娱乐价值等进行全面的讲解与分析,提升学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新体育组织形式,全面落实学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升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水平,为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意识

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提升,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要求体育教师适时向学生传递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意识。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准备活动的练习质量,向学生讲解准备活动的意义,并教会学生在后期的练习中学会自己做准备活动。同时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意识,需要在履行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层次的进行学习的安排,分层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以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珍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训练,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其次是爱护关心同伴,对同伴要加强保护和帮助,尤其是对体育弱势学生尤其要主动关心、结伴练习、共同进步。

2.3 提升体育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评价是保护学生体育练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练习项目中,教师通过鼓励性评价的使用,能够提升学生习惯养成的信心。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挑战自我的意识,以此来发展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的习惯。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提出表扬与批评。这种评价不但能强化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其充满成就感,而且还能有效提醒练习中违规的同学。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要他们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记录学生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确保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2.4 创设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优秀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学校体育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内容的打造,通过打造优秀的体育文化环境,对校内的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能够起到巩固与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作用,更能够发挥优秀体育文化氛围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的构建,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感恩教育、欣赏教育,以此来提升学校体育活动氛围构建的有效性。

2.5 利用体育活动促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运动会、体育节以及各大节日等,开展健康等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师生、家长等参与方式,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等,进行体育明星人物的宣传,以更好地激励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活动的健康促进效果明显,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提升体育活动组织的高效性,内容的丰富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系统工作。在学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其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因素,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要在深入了解本校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开展环境、传统体育基础、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新组织与评价形式,全面落实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提升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水平,为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必要的条件。

[1]严红玲.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09(15).

[2]王波.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6).

[3]陶于.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及相应的课程构建[J].中国健康教育,2004(7).

[4]郭功兵,符雪姣.身心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5]唐林.高中课改视域下学生运动技能技术教学的再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7).

[6]沈墅.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3(2).

G807

A

2095-2813(2013)10(c)-0098-02

猜你喜欢

新课改体育过程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