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2013-08-15王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体育

王勇

(潍坊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潍坊 261000)

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特定的教学思想方针的指导下,为达到实现预先规定教学目标的目的而形成的综合的规范的教学程序,分为科学有力的教学方法体系结构和教学过程相关结构。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学家乔伊斯在对教育的研究中提出了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他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教材组织、规划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框架模版。这一概念的提出,从而使教学模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国际性课题,学者们纷纷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到了80年代,国内的教育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淀,界定了教学模式的内涵。学者提出教学模式的内涵观点大致分两种:(1)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某一特定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特定的客观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师学生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的实施方案和教学程序体系,属教学过程的范畴;(2)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某一特定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所建立的相对稳定和科学的教学程式,其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两种观点,无论是属于教学过程范畴还是教学结构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相同之处都是坚持系统科学的原则,通过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繁琐变简单,把不可控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1 针对性

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必须遵从一定的教学理论方针,具有某一特定的应用范围、使用条件和最终目标。

1.2 整体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先从理论层次上来规划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时刻体现着一定的教学思想方针原则,并不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具有科学的教学程序框架和结构。

1.3 实践性

体育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关联的产物,其首先是在理论层次上,结合理论背景,抓住实施要点,形成科学稳定的教学体系方案以及教学过程结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1.4 可操作性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是遵从一定规律,按照一定的步骤来组织进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这样一种简化的教学程序,要求便于操作和实施执行,不是空洞的,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5 认可性

只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体育教学模式才更具有成长性和生命力,才能被广泛应用并认可。

2 体育教学模式的层次和组成要素

体育教学可以说就是一个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和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其包含的要素有:教学思路、教材、教学主体(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工具等等,各要素在体育教学这个系统中都是发展和变化的,彼此关联,相互制约。通过体育教学,优化这些各要素,使其具有体育教学的各种特性。

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素,可分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框架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紧密关联、相辅相成: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包含功能目标和应用范围,以及理论基础三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程序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体现在,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标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框架具体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紧密配合过程,主要是对体育教学规律进行规划的不同形式的体现。

3 建立体育教学模式具体要求

3.1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要理论结合实际

体育教学模式是凭借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以丰富的经验来完善理论,从而组织和规划的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方法论体系。所以,在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要严格遵从教学理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运动负荷规律、技能形成规律、感觉体验等规律,综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组织规划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体育教学模式。

3.2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要求比较稳定且易操作

要想使所设计的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必须使教学模式与所教学内容和教学框架遥相呼应,然后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体系,使整个教学环节进一步程序化。另外,新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取决于教学方法、教学框架以及教学程序体系的综合运用,这样新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3.3 设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有独特特性和适用范围

在很多人看来,体育教学就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大学体育面向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具有成熟的思维和独立的个性,这种目标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要求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造就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进行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进行划分,对教授范围做仔细界定,使之更有目标针对性。一个新教学模式的设计,若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必须有严格高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4 当前大学几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体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造性的国家栋梁人才的使命,于是,全国各地的高校体育工作者开始了对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先后摸索并创建了十几种教学新模式,塑造了新时期高校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新格局,为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在体育教学模式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五种较为常见的主流形式,这几种形式有的比较早,也有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各有优缺点。

(1)三基型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上,教师侧重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其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原教学班为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三段型即是把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划分成三个阶段,主要注重的学生在基础体育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并力求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习惯。这三个阶段按照大学生的学龄来划分,大一学生只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学生开设体育专项课,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则在增强体育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

(3)一体化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注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教学组织形式是把早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也能使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

(4)并列型是将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共同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很多学生对单纯基础课学习兴趣不大,该模式即是一种弥补和改进,同时该模式也注意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大一和大二学生阶段同时开始基础课和专业课。

(5)俱乐部型是近年来在社会体育发展下所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参考了目前国内在俱乐部培养模式上的一些优点,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的热情和投入时间,增强其体育能力。其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以体育俱乐部模式组织教学能够较好的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方面的特长,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除上述表中列举的五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外,还有“运动处方型”体育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型”体育教学模式等等,在此不一赘述。

5 结语

随着近几年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不断完善和变化,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内地的高校纷纷创建了体育俱乐部类型的新兴体育产业,并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以及按照体育教学模式来组织体育教学,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以及体育专业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学生的支持。“俱乐部型”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改革尝试,对于提高大学师生的体育兴趣作用明显,也有利于培养大家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习惯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发展性。

[1]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谢晓斌.试论高校未来体育改革的构想[J].内江科技,2006(5).

[4] 熊维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5] 付彬.加强对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7(1).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的教学方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