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2013-08-15魏晓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魏晓光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魏晓光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自身知识体系的优化、指导学生健身知识的拥有和对学生的评价观念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健康 体适能 体育教学 影响

最佳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是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简称AAHPERD),于1987年提出的一项旨在建立一个能协助体育教师帮助少年儿童理解健康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它体现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即体育课程的个体化、健康化和终身化。目前,我国正处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学校体育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其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终身受益。在实施健康体适能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怎样设计和实施个人的健康体适能计划,利于学生个人健康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将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体适能的概念

体适能可解释为:“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神进行日常事务,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余暇活动和应付突发的紧张事件,而又不会过度疲劳”。这个解释已为很多体适能专家和医学界人士所接纳。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

要通向健康之门,便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者要达到合理的体适能程度。埃德蒙·伯克把体适能的内容概括如下:(1)抵抗疾病的能力(Resistance Disease),它取决于遗传因素、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宜的体育锻炼、足够的休息和放松。(2)有氧代谢能力(Aerobic Power),指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条件下,糖或脂肪分解供能的水平,它是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3)力量(Strength),指肌肉在一次收缩时所能对抗阻力的能力。(4)局部肌肉耐力(Local muscle Endurance),指某块或某群肌肉维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5)心肺耐力(Cardio Vascular—Respiratory Endurance),指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长时间工作的能力。(6)柔韧(Flexibility),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7)身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指身体脂肪百分数与净体重百分数,所占全身体重的比例[1]。

2 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意义

2.1 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

身心健康是人们追求的健康标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原因所导致的疾病,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发展健康体适能对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有密切相关。学生是社会成员之一,经过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对社会各个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身心健康的走出校园,也将影响着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终身健身(终身体育)是把婴儿健身教育、青少年健身教育、成人健身教育、老年健身教育,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构成了多层次的、相通的、完整而全面的健身教育体系。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极其适应这个健身体系的实施,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在学生知晓健身价值的同时,让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目前,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改革。体育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达成现有的教学目标有难度。原因:学生认为我年轻不要考虑健康问题,导致健康意识淡薄;学生对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认识不足,导致不乐于学习的运动技能及其相关的知识;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对健康的影响不大,导致参与课堂学习热情不高;由于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增多,学生在心理、与人合作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出现障碍;学习压力大与就业环境的不明朗,也会导致学生无心于自身体育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再加上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需求。因此,学校体育改革如何满足学生切身利益的需求,如何引领学校体育的进一步改革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以学生身心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剖析学生健康体适能要素,根据成长规律、不同阶段和个体状况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体适能档案,监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我们要更新体育观念,广泛开设以健身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发展学生的体适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按体育的宗旨实施健身教育。

2.3 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出很高的要求,其中人的健康尤为重要。学校体育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民体质利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已不能再以教几项运动而终结,要达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就要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自觉化,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活动,而他的行为动机来自自身健康体适能的需要。激发学生对自身健康体适能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自我健身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形成。

3 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3.1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教师也缺乏健康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体适能就是把学生的健康作为教学的目标,也就是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发展自身健康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有智力于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观念,即健康教学观,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教学来改变学生对健康价值(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获得健康的知识。我认为只有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才有教师自身对健康的认识,才能改变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对健康知识学习和掌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但具有了健康的教学观与教授学生运动的技术、技能并不矛盾,因为学生掌握了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能更好地刺激学生对运动和健身的追求,使教学向着良性的方向循环和不断发展。

3.2 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发展学生体适能引起了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发展学生体适能的教学中,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要求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中心角色,在自由开放的活动和学习中转变为学习的“媒介”之一,教师成了学生运动的伙伴或健身、健康实践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咨询者。但对教师对外界信息(包括对健身的科研信息和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等信息)的收集、分析的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3.3 体育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优化

体育教师已经掌握的知识是以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这与各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有关。教师所掌握的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知识,运用到指导学生健身中来真有些捉襟见肘,就是说已有知识结构极不适应发展学生健身的需求。要发展学生的体适能就必须改变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以能指导学生健身为目标,重新构建全新的健康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的需求。

3.4 体育教师要拥有指导学生健身的知识

体育教师要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健身知识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经过16年的体育教育,而我们的体育教育又给他们带来多少可以用来指导自己健身的知识,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考虑的问题。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不能只是在上课形式上的改革,如何变着花招来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健身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可行的健身知识,学会选择自我锻炼的方式、方法,学会自我对健身效果的评价。因为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健康与安宁。怎么样指导学生让其获得健康的知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健身的知识和能力,而指导学生健身的知识又是我们体育教师目前所缺乏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能指导学生健身为出发点,借助外界信息重新充实、内化、构建自己全新的健身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水平,保持知识、技术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先进性,要拥有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健康等相关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健身需求[3]。

3.5 改变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传统的学校体育评价是通过使用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评价主要强调的是与技能或运动有关的体适能,并且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这种评价体系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针对传统体育评价的不足,为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发展学生健康体适能,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判;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予以奖励,而不是奖励最优秀者。在评价具体内容上要主张多元评价,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和健康体适能3个方面。在权重分配上明显向态度、健身知识和努力程度倾斜,这种评价思想反映了健康体适能的宗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1]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

[2]张健忠.美国高校“体适能与健康的原理与应用”探讨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3]张爱平.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1.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i Xiaogu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221116,China)

This essay concludes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developing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will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role change of P.E. teacher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system. The new model will also help students to get the knowledge of keeping healthy bodies and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students.

physical;fitness;physical education;influence

G847

A

2095-2813(2013)10(c)-0057-0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