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小说看芥川龙之介的罪恶观:以《竹林中》为中心

2013-08-15刘绍晨江南南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
关键词:竹林中龙之介芥川

⊙刘绍晨 江南南[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作家的作品总是与其自身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芥川龙之介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芥川创作的小说常常反映了他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芥川龙之介尤其擅长历史小说的创作,他的历史小说多取材于中国的典故、日本的《今昔物语集》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基督教教义。芥川通过借用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表现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这类小说构思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其内容多表现社会丑恶现象。芥川作品中冷峻的文字和犀利的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本文中,笔者通过考察芥川对古典作品的释义和宗教的理解,及其个人的男女关系,并将《竹林中》与其他历史小说作对比,分析《竹林中》隐藏的道德罪恶,及其与芥川自身对罪恶的认识之间的关系。

一、芥川龙之介与《竹林中》的创作

芥川龙之介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如《罗生门》《地狱变》《鼻》《杜子春》《俊宽》《竹林中》《齿轮》等等。其中以《竹林中》的故事情节最为离奇复杂,结果扑朔迷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小说主要登场人物——多襄丸、真砂、武弘——忏悔的陈述,三个人的陈述互有出入,让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芥川为何要通过这样的结构创作小说,如此创作的目的又何在呢?如果将三人的陈述看作是三人心理上的真实意思表达,而非现实中的事实的话,他们的陈述完全不矛盾。也就是说,从心理的真实意思表达来看,《竹林中》三人的陈述完全是可以成立的。在考察《竹林中》所隐藏的心理事实和道德罪恶之前,必须要分析芥川是站在何种立场之上将典故改编成历史小说的,以及创作《竹林中》时(1922年之前)芥川所处的生活环境。

首先,芥川就历史小说的创作曾说过,要使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性,必须要有异常的情节来构筑。所谓历史小说就是要以再现典故中的情节,同时必须充分展现典故自身所蕴含的美。可见,作家为了充分表现作品的主题,在引用典故作为创作素材的同时,还必须有意识地将典故自身所蕴含的美表现出来;同时芥川还认为,创作历史小说必须展现时代的特色,尤其是道德上的独特之处,这样的小说才能鲜活地将当时的人们的精神斗争描绘出来,并在与现实对照的同时,对现世起到讽喻的作用。即芥川的历史小说具有这样的特点:结构上以古代典籍为题材,内容上既要表现作品的主题,同时又要展现典籍自身之美,具体包括道德上的特色以及当时的人们的精神斗争等。《竹林中》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创作的。

此外,另一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是芥川在创作《竹林中》前后的个人生活,尤其是芥川在创作之前的男女关系。1919年,芥川在名为“十日会”的新晋文人会上,邂逅了秀繁子夫人,尽管她只是芥川遇见的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却对芥川的文学创作和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两人一次肉体关系之后,秀繁子夫人在1921年诞生了一个男婴,并说与芥川长得十分相像。这对芥川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理和精神上的重击。芥川在《我鬼窟日 》中称秀繁子夫人为“愁人”,而在《一个呆子的一生》和《齿轮》中分别称其为“狂人之女”“复仇女神”,这件事发生在芥川创作《竹林中》一年之前,两者之间必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总之,在《竹林中》的创作上,芥川龙之介不仅吸收了典籍的精华内容,还在其中埋下现实生活的伏笔,使得小说的内容既丰富,又极具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竹林中》中的道德七宗罪

在1918年发表的小说《竹林中》,芥川借用了但丁《神曲》中的七宗罪——傲慢、愤怒、嫉妒、贪欲、色欲、怠惰、贪食,并以此来阐释自己认识中的道德罪恶。而在《竹林中》与其他历史小说比照,进一步认识该作品中的三人的罪行。

第一,考察多襄丸的陈述所包含的内容。首先,通过多襄丸的陈述,我们能看到武弘的罪行——贪欲。贪欲之罪在《地狱变》中的良秀身上也能找到。因为良秀的贪婪,不仅通过自杀将自己,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地狱。《邪宗门》就出现了堕入地狱之后的良秀形象,也就是说,良秀因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犯的贪欲之罪,而在死后堕入地狱,成为地狱使者。其次,在多襄丸的告白中,我们还能看到他的一项罪行——色欲。这一罪行在《袈裟和盛远》中的盛远身上也有体现。盛远对袈裟的情感与其说是一种爱,倒不如说是充满了色欲。在他侵犯了袈裟之后,也将自己的色欲之罪带给了袈裟,其后袈裟提出要盛远杀了自己的丈夫就是色欲之罪的表现。最后,袈裟通过选择死亡,对陷入色欲之罪的自己进行了救赎。袈裟的行为与《竹林中》的真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二,从真砂的告白中,表露了她所犯的怠惰之罪。这一罪行出现在《报恩记》中,过着放荡生活的弥三郎通过独白表露了自己的怠惰之罪。与父亲弥三右卫门断绝关系的弥三郎,通过代替大盗阿妈港甚内,以死亡对自己进行了救赎。此外,通过真砂的告白,我们还可以看到武弘所犯的愤怒之罪。在亲眼看到真砂被多襄丸玷污之后,于是在他心中产生了愤怒。与此相关的是《开化杀人》中的北 博士,他从小时候起就单恋明子,当他知道明子的丈夫满村是一个禽兽不如的淫棍时,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激愤。直至北 博士的愤怒使他抛弃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不过,在最后他还是通过自杀从愤怒和嫉妒解救了自我。

第三,武弘的陈述和忏悔中又包含了何种信息呢?在武弘之灵的陈述中,真砂的傲慢之罪渐渐浮出水面。即真砂利用自己的美貌本身就是犯了傲慢之罪。诸如真砂的傲慢之罪也可见于其他历史小说。如《偷盗》中的女盗贼沙金,她利用自己女人的身体,使义父猪态、太郎和次郎兄弟之间互相妒忌猜疑。其次,武弘通过自己灵魂的陈述,表露了自己所犯的嫉妒之罪。与这一罪行在《奉教人之死》中也有表现。小说中伞匠的女儿爱上了罗连若,可这种爱逐渐演变为怨望和嫉妒,并造成了罗连若被逐出村子。在一场火灾中,罗连若从大火中救出了伞匠女儿的孩子之后,伞匠的女儿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并最终得到了救赎。

综上所述,通过与其他历史小说进行比较,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竹林中》的三人所犯下的道德之罪。笔者认为,从三人的告白及忏悔中,在讨论谁是杀人犯,谁的陈述是真实等问题之前,应该认识到三人都是犯了道德伦理之罪的罪人。由此可知,《竹林中》三人的陈述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杀了人,而是三人实际上是在道德伦理上犯了杀人罪。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照分析《竹林中》与其他历史小说,阐述了芥川龙之介对罪恶的认识问题。他认为,人类是无法自我认识罪恶,也无法从罪恶中逃脱的;同时,只有意识到自己犯了罪,受到惩罚后,才能获得救赎的机会。而“竹林中”这一标题也非常富于象征性,象征性地讽刺了现实社会意识不到的罪恶之多的现状。正因如此,小说中的多襄丸、真砂和武弘痛苦不堪的情形才显得如此真实,仿佛是现实中的人物一般。

罪与恶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欲望,一种动物本能,小说中的三人正好代替了无法实现超越自我的人类的真实一面。简而言之,在芥川看来,人不能靠否定自己的罪人身份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人类历来的宿命——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而创作出来的。

[1] 福田 存.公 日 4『 の中』について[J].文学界,24(10),1972.

[2] 海老井英次.芥川 之介 自己觉醒から解体へ[M].东京: 社,1988.

[3] 吉田精一.芥川 之介[M].东京:三省堂,1942.

[4] 芥川龙之介.芥川 之介全集(第五卷)[M].东京:岩波书店,1977.

[5] 齐园.芥川龙之介:关注人性的历史小说[J].长城,2011(10)。

[6] 三好行雄.芥川 之介必携[M].东京:学灯社,1979.

[7]杨笛.论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创作——《罗生门》《莽丛中》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竹林中龙之介芥川
芥川龙之介与他的世界
赤竹参天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陌生化理论解读
芥川奖和直木奖在日颁出
态度
透过《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艺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