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鲁西南剧种之大平调

2013-08-15李美丽菏泽学院音乐系山东菏泽274015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
关键词:菏泽市剧种唱腔

⊙李美丽[菏泽学院音乐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大平调是流行于山东鲁西南曹州(今菏泽市)并影响到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的一个古老剧种,属于梆子声腔。由于大平调的影响范围,向东涉及到济宁、兖州,向西辐射到郑州、陈州(今淮阳),向南影响到徐州、亳州,向北涵盖了大名、磁州,因此又号称流行五省八州。大平调与河北梆子(即横笛梆子)、山东梆子相比较而言,它的定弦、唱腔都比它们要低一些,所以称为平调。据记载,大平调正式定名的时间大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2006年由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东明县申报,批准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大平调的本体形态

大平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以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为中心,逐渐发展出了它的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大平调吸收了鲁西南的民间武术元素移植演出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性剧种。经考察、研究确认,流行于曹州(现菏泽市)一带的大平调剧种,是该剧种三大流派之一,即“河东平”。河东平是指黄河之东的平调流派。

(一)唱腔唱词大平调采用板式变化体,它的唱腔音乐属于梆子腔系统。在音乐板式结构上,大平调与山东梆子和豫剧多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艺术风格上,它比豫剧的表演显得更加粗犷,尤其是三个支派中的东路调最具有鲁西南地域性的风格特点。大平调在唱腔方面和其它梆子有显著不同,他用大本嗓(真嗓)发声和吐字,二本腔(假声)行腔,甩腔时反高八度。一般在慢板、拐头钉等这些板式的起板时,尾声即采用极高的假嗓。红脸与黑脸还有一种特殊的“讴”腔(用吸气或呼气发出极高的假声),发声高而细,演唱时有时强调“炸音”,表达激昂的情绪。大平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音乐曲牌众多,现存有130多个曲牌,其中包括30多个传统笛牌,30多个唱腔板头;另外还有专用的曲调,比如昆腔乱弹、秋风凉、打枣杆和哭剑调等。

(二)乐器乐队大平调伴奏乐器以大弦、二弦、三弦为主,称为“老三把”,配上笙、笛、唢呐等,再加上二尺长、五斤重的空心低调大梆子,优美动听。在大平调的伴奏乐器中,除了通用的锣、鼓、钹、铙等打击乐器之外,最具有特色的是赋有“四大扇”之称的武场乐器:即音色低沉洪亮的、直径足有一尺多的大铙、大钹各一对;另外,还特别配备号称“尖子号”、“长尖子”的四五尺长的两支长尖,用来制造并渲染强烈的气氛。在鲁西南一带,当地群众有句俗话“四大扇,两杆号,一听就是大平调”。

(三)用韵、行当大平调演唱时的声音富有激情,具有高亢昂扬的韵味。在唱法上大都采用吐字用真声,行腔用假声,甩腔时一般将音高翻高八度。在大平调的男声唱腔中,有一种称为“立嗓”的特殊发声方法,具有很高的技巧难度也就是用假声倒吸气唱法发出极高的哨音(海豚音),因此这种发声方法也被称为“哎腔”。

大平调的角色行当分为“四大门头”,即生、旦、净、丑。表演程式粗矿豪放,刚劲有力,粗中带细,刚有有柔,夸张中不失真实,豪放中追求完美,它还吸收了民间武术套路、真刀真枪的开打等表演手段。其中,黑脸和红脸在大平调的角色行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在表演时唱做念打并重,粗犷豪放,刚中带柔,场面宏大,气势恢弘;也正因如此,大平调剧种特色的形成也是因黑脸和红脸的表演才显得尤为突出。

(四)戏曲民俗自古以来在鲁西南一带,每逢各种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都有请“大戏”的习俗活动。据考证,在明弘治年间的《重修明福寺碑记》的副碑上记载,明代中后期,大平调就已经在鲁西南的民俗活动中流传起来。例如一些村祭祖大会就有请大平调班社演出的历史:“夏历十月初一日,为上官村乡太和村毛氏家族祭祖大会。届时唱戏三至四天。正会那天必将其始祖武略将军毛全及诸事先祖画像供奉于太祠堂,焚香祀之……太和村武略将军宗祠,位太和村北门外,占地约十亩,现为联中,祖墓已平,其祭祖大会典于何时,今已无考,但当于修建宗祠同时期,至迟也在明代中叶或末叶,在建国以前,该会形式颇大,常以唱大平调戏和燃放故事烟火助会,可见演戏习惯形式已久。”

二、大平调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大平调作为一个濒危稀有剧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改革和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戏剧市场的低迷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平调”的发展:表演人才后继乏人,民间艺术濒临失传,观众群体日益萎缩。目前,牡丹区大平调剧团和东明县大平调剧团是菏泽市仅有的两个大平调专业剧团。这两个剧团创作并演出的众多剧目在全国和省地戏曲会演中,曾获得多项奖励。大平调剧种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较早的前辈艺人已难确考。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上,以大平调为典型代表,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扎实而详尽的普查计划为及时抢救大平调这一民间传统文化遗产,菏泽市有关部门已将“大平调”列为省民间文化遗产之一,为此我们要制定扎实而详尽的普查计划并展开相关工作调研。例如,邀请本县“大平调”老艺人对《三娘教子》《盘坡》《铡美案》等18个“大平调”传统经典剧目和名段唱腔进行了录音、录像抢救工作,并拷贝成多种形式的载体加以永久保存,为传承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音像资料。此外要做好对传统剧目、曲牌、笛牌的整理、挖掘、印刷出版工作。2006年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菏泽市艺术研究所、市戏剧院组织有关专家、业务人员对市地方剧种、曲种进行了深入普查、挖掘、整理、抢救工作。其实,对大平调的保护更在于它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那就是唤起全民族对祖先宝贵文化遗产的崇敬与珍爱。

(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平调的音乐风格独特而具有多样化,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它的唱腔大多为红脸、花脸唱段,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唱腔和曲牌有100余支,既有流派特征,又具有个性化。因此,对于大平调音乐的研究是比较庞大的具有系统性的工作工程,为此要经常性地进行田野考察,这就需要调动相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部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一大批热心的研究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脚踏实地地将这项研究工作做好。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挥团队力量,还要在机构设置、课题立项及经费资助等方面进一步倾斜,保障我们这项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长效的大平调文化传承机制大平调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者,因此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对大平调传统遗产挖掘、记录、整理和相关资料制作。为此,不仅要加强对大平调老艺人的保护,培养传承人,保持经常性演出,而且还要充分发挥老艺人的热情,聘请他们传帮带有志于传承大平调音乐的年轻人,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性;我们也可以将当地或其他兄弟艺术类院校(系)与大平调的剧团联合,让大平调走进学校课堂,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培育新的大平调艺人,从而使大平调这一优秀戏曲形式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四)创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平调作为菏泽市丰富的戏曲资源之一,有着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要让大平调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就需要运用现代新科技手段,因为新科技手段的出现和对艺术的渗透给地方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大平调要由传统的舞台程式向现代声光电转化,在音乐、音响、舞台设置、表演等层面,也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要融入可利用的现代元素对戏曲进行“包装”,使传统的大平调成为形式新颖、艺术精湛的戏曲艺术精品。此外,还要培养青年学生对大平调剧种的兴趣和热爱;这就要求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适当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以符合当代观众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离不开社会的大力扶持。希望在今后的戏曲事业发展中,能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创作出新的剧目,把更多更加精湛的艺术作品呈现给群众,让鲁西南丰富的、优秀的地方戏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使鲁西南的地方戏曲在全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1] 高鼎铸.山东戏曲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姜昆,戴宏森主编.中国曲艺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 姜昆,倪钟之主编.中国曲艺通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 周贻向.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戏曲音乐工作讨论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菏泽市剧种唱腔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万副春联送万家”活动 菏泽市关工委开展
小剧种大舞台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菏泽市举办中小学创客大赛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