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文学声誉
2013-08-15许锦霞李云豪
许锦霞 李云豪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1873—1939)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具特殊性,“也许是现代英国小说中最没得到应有评价的作家”。自189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火光移转》,福特步入文学界,在近50年的写作生涯中,发表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等,然而其成就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得到评论界的肯定,大多作品出版后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和抨击。总的来说,福特的声誉在英美文学界经历了大幅波动,从未受肯定到终获承认是几经起落沉浮。
一
1905年的《伦敦之魂》使福特第一次深受评论界的好评。早期作品受到的一贯冷落、与康拉德合作的几部小说也不受好评,极大地动摇了他的自信心。《伦敦之魂》的成功和大受欢迎对福特的文学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开始被邀请在各类文学杂志写评论和短文,他的名字也走进了读者的视线,为读者所熟悉。深受这一承认的鼓舞,福特开始了一段多产的文学活动期。《国家之心》和《国民之魄》也受到评论界的诸多赞誉。历史小说《第五个王后》三部曲首次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在评论界好评如潮,福特一跃进入文学界的突出位置。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成为伦敦文学圈中更加活跃和更畅所欲言发表看法的积极分子。这段时间的福特在评论家那享有他最初的成功。此时的他显然信心满满,因此向出版商提出巨额的版税要求并期望他的书要达到可观的销售量。他曾对出版公司放言如果他的作品销售量不多的话就离开它们。就这样,福特与那些努力建立他名气和卖他的书的人关系疏远了,这种疏远是由他冲动的表述和错误的期望所致。当时正颇负盛名的福特以为失去这些职业关系和私人关系对他并无太大的影响,然而,他没想到他可能要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此外,成功带来傲慢:“成功,就像失败一样,会严重地驱策一个作家的性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正享受赞誉的福特个性中的缺点开始冒出,以无数细微的方式触怒了评论界当权派评论家。
1908年,福特担任《英国评论》的主编。这份文学杂志致力于推荐和发表当时英国最严肃、最优秀的作品,因其内容和主编才能备受称赞,这时的《英国评论》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文学期刊。然而,1909年,这家辉煌杂志的财务失败等种种原因使福特短暂的光荣就此告一段落。
二
任《英国评论》主编时福特得罪过不少人。因为“发现受到这个年轻后辈攻击,许多老辈的保守者对这份杂志采取敌对态度,无能之辈也联合起来诋毁它”。他的私生活也是一塌糊涂,他的情人维奥丽特公然以“福特·马多克斯·休弗夫人”自居,招致他妻子1910年轰动一时的离婚诉讼,这种事在当时的英国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闻,自然极大地影响了福特的声名。离婚事件不仅让他的许多朋友疏远了他,还成为许多评论家当作诋毁他、对他施加报复的话柄。至1913年年底,他和维奥丽特的私情在当时文学圈中无人不晓,一时之间,福特在英国变得声名狼藉。
1913年至1915年间,福特给各种期刊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其中在《展望》上发表了“文学肖像”系列文章,表达他直率的、破旧立新的文学观点。福特鲜明的个性使该系列文章增色不少,但也受到不少攻击。福特是个直观的评论家,他一时冲动的判断往往是敏锐的,然而,他对“事实”的不在意和粗心往往造成尴尬的自相矛盾和轻率的判断。他的优越感的方式让人不舒服;他的傲慢态度招来反对。当然,他有很大的自由写这些评论文章,他可以“写任何他想写的话题。”关键是处于这种立场时,他担任着文学仲裁者的角色。这一角色带来的傲慢损害了他的名誉,也影响了他和文学界的关系。尽管该系列文章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打破旧习的观点,也加剧了他与文学界的矛盾。福特诚实、直率,在文学判断方面往往敏感且敏锐。他的率直虽然让人十分生气,但并不该因此招来敌意,很可能是他目空一切的态度激怒了文学界而不是他尖锐的评论。该系列文章尽管有其价值,但给福特招致不少敌人。1915年的《好兵》自然未受到好评,相反是恶评如潮。他的文学生涯受到不同程度的种种攻击,至此,福特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
1919年退伍回来时,他发现文坛已经遗忘了他,一批新一代的艺术家兴起,福特意识到他的文学声誉已经步入低谷。他的名声因过去几年的一些事情而严重受损:多年来他直率的言论得罪了不少编辑和作家,导致他们拒绝承认他所做出的成绩,甚至他最好的成就;性格的缺陷、私生活的丑闻以及充满恶意的流言蜚语不仅离间了他和文学界的关系,还疏远了他和读者的关系;文学保守派不接受他的观点,也不喜欢他的作品,这样他既失去了潜在的读者,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出版者;除了少数几个朋友和受庞德影响的意象派小团体的认可,福特实际上湮没无闻了。然而,他还是心怀希望:即使艺术家得不到认可,对艺术的认可终将到来。在给女儿朱莉娅的信里,福特说道:“我追求的‘真实’可能现在对你来说似乎很傻,如同它们似乎在评论界和公众的眼中一样。它们终将真相大白。”虽日渐为人遗忘,因为对文学在生活中的力量和重要性的肯定,他仍保持着一种乐观精神。
三
战后的20年代福特得到一个迟来但热情的承认。虽然他在英国的名声和影响力下降了,但他在国外的声誉,尤其在美国,却是稳步上升。日益下降的声誉加之种种原因,1922年他移居巴黎,此时的巴黎是先锋派文学家的聚集地,成为艺术复兴的中心。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氛围和文化环境之下,福特的艺术生命也得到发展。1924年,他担任《大西洋两岸评论》主编,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大胆实验,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决心创办成一份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学刊物。海明威任他的助理编辑,投稿者有庞德、乔伊斯、卡明斯等,支持了像乔伊斯、斯坦因和琼·里斯等一批后起之秀,其影响不亚于《英国评论》。福特编辑的身份和文体家的声誉使他成为巴黎名人,他经常款待年轻的艺术家,他的家和办公室成了当时时尚文学沙龙的接待室。他常常支持和鼓励有才华的年轻人,给他们建议。《大西洋两岸评论》的成就、对年轻作家的热情鼓励和慷慨资助以及蒂金斯系列作品的深受好评成就了福特在法国和美国文学圈的声誉,当时福特在美国的名气极大,1926年还受邀去美国做巡回演讲。
1926年和1927年的两度访美把福特的事业推向了高潮,他在美国获得极大的成功,极负盛名。其时的福特可算是“风云文人”——在美国受到热情接受、应邀为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和文学杂志撰稿、有机会给美国知识精英和艺术精英作演讲、美国大学生对他个人经历趣事极感兴趣、他的书在美国日益畅销。他的作品在纽约大受推崇,在纽约文学圈中他极受欢迎,尤其深受年轻作家欢迎,在纽约他是一个有名望的“大师”,他生平第一次发现“自己被承认为一个大人物。”
然而,这段短暂的辉煌和享誉过后又是长时间的默默无闻和被忽视。文学上的努力和尝试得到承认对福特来说总是一针“振奋剂”,不幸的是,成功也让他洋洋得意,变得爱炫耀、鲁莽和冲动,因而招来不满和反对,与不少人关系疏远。这样,辉煌之后的福特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名气下降。他声名的下降可以说归因于他的某些方面的行为和个性所招致的敌意。
四
1929年之后,福特陷入了事业的最低谷,成为 “一个被忽视的当代人”。他声名的下降与文学品味发生不可逆转的渐变有关。尽管不到60岁,仍然精力充沛,仍然有着非凡的文学才能,但相对于他的时代,他算是个“老人”了,已经不合潮流了。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所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使得出版商对出版新作品很谨慎,公众也不愿花钱买书;福特还好几次卷入与美国出版商不愉快的经济纠纷中,更糟糕的是,他的态度使他与许多极有影响力的出版商失和,一些出版商决定再也不出版他的任何作品。还有人利用他和斯特拉分手之事及维奥丽特在《仓皇岁月》一书中披露的内幕来诋毁他,借机削弱他在美国一度享有的盛名。
1934年伦敦之行几乎没人认识他,让他很是沮丧,此时的他对个人的承认已不抱任何希望。即便如此,福特还是一如既往热忱地支持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福特因为对年轻作家的热心和钟爱而大受称赞。他作为年轻作家指导老师的声名广为人知,他在奥立佛学院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对于年轻作家他几乎有求必应。在科罗拉多召开的作家的会议上,青年作家蜂拥而上向他征求意见。
《文学进程》出版之后,他的声誉也许会有所提高,但它还没流传开去时,福特突然死于法国。他的文学生涯跨越近50年,写了70多本书,却在贫困和无人喝彩中死去。福特去世后也没有立刻得到他生前希望得到的承认,事实上,在去世的头几年里,他的文学声誉更加低落,评论文章寥寥无几,作品也未得到重印。
五
福特生命最后的20年里在巴黎和纽约资助和指导过许多作家,随着这些作家的崛起,迎来了对福特兴趣的复苏。福特声名重振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美国,在美国,曾受惠于他的作家们一直迫切希望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学者们也欣然承认了他对现代小说的影响;老师们也发现美国大学践行的文本细读法运用于审视他作品特别有成效;他大多作品是对英国社会的审视,因其敏锐的洞察力让美国人极为感兴趣;美国学者对他的热爱也许还应归功于美国的执着地努力想要找到新鲜的话题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们。
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纪事报刊出5篇有关福特的评论,他被誉为“一个在两个创造性时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两个时代连接起来的过渡性人物”。他任《英国评论》主编时的助手戈德林也于同年发表了福特最早的传记《最后一个拉斐尔前派》。它的发表虽没有使福特恢复盛名,却为福特声誉的重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就像一块磁铁”,它所受到的广大好评对福特声誉的重新确立起了关键的作用。克诺夫对于福特声誉的重新确立功不可没。克诺夫有意重新发行“一些早期的被忽略和几乎被遗忘的精品图书”,以上种种无疑起到催化作用。克诺夫和克诺夫出版社总主编斯特劳斯决定把蒂金斯系列小说汇成一卷本重版,而此前该系列小说都是以单行本出版。这样,四部曲冠以《检阅的结束》为总题于1950年出版,此举引来了对福特的热情称赞。当克诺夫1951年决定出版《好兵》时,获得了包括格雷厄姆·格林、罗比·麦考利、马克·肖勒和艾伦·泰特等人在内的15位著名文学家“福特的《好兵》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十五部或二十部英语小说之一”的签名题词。就这样,20世纪50年代福特被文学评论家重新发现,再次获得喝彩和赞扬。《检阅的结束》和《好兵》的重新出版,使福特的名字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虽然此时的福特研究仍未达到高潮,但其文学声誉也算稳定。进入60年代之后,有关福特的评论开始大量地出现于各种文学刊物。伦敦鲍利海出版公司1962年至1963年出版了由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编辑的福特作品集。此举标志着福特在英国被接受的希望。福特生前与英国评论界广为结怨,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怨恨也渐渐远去。正如该书所言,“福特是个很容易结下仇家的人,但现在他的仇家大多已不在人世,而他的成就仍在。他可以被视为本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此后福特的多部传记和研究专著相继问世,艾伦·贾德撰写的权威传记《福特·马多克斯·福特》(1990年)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98年7月兰登书屋评选出了20世纪百部英语经典小说,福特的《好兵》和《检阅的结束》名列其中,他在现代英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资佐证。福特也因对小说改革进行的探索和试验,成为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终于以“英国当代为数不多的重要作家之一的身份出现,与康拉德、劳伦斯和乔伊斯这些得到普遍承认的作家站在了一起”。获得了英美文学界和评论界的承认。忍受了不少苦难和屈辱的福特终于得到了迟来的承认,他的文学价值并没因长期被忽视而受损,因为他认识到作家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曾经因冲动的言行、个性的缺点和不明智的私生活而受忽视和名誉受损的福特终于被尊重文学的人认为是“他对文学的贡献大于对自己文学事业的奉献”的人。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189.
[2][7]Douglas Goldring.Trained for Genius, New York: Dutton, 1949:189.
[3]Frank MacShane.The life and Work of Ford Madox Ford[M], New York:81,197.
[4]Ford Madox Ford. Return to Yesterday[M], New York: Liveright,1932:362.
[5]The Letters of Ford Madox Ford, ed.Richard Ludwig, Princeton, 1965,:241.
[6]Douglas Golding, South Lodge: Reminiscences of Voilet Hunt, Ford Madox Ford,and the “English Review” Circle, London, 1943:180.
[8][11]Frederic Jacobs, The Reputation of Ford Madox For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h.D. 1967:259,282.
[9]The Bodley Head Ford Madox Ford ,ed.Graham Greene,London, 1962, Dust jacket, Volume I.
[10]赵海平.《 福特的印象主义与约瑟夫·康拉德》[J].国外文学,200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