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毛泽东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

2013-08-15■王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研究工作

■王 慎

铸就毛泽东丰功伟绩的基石之一便是调查研究。毛泽东从年轻时代就注重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来分析问题,找寻破解问题的办法。如其在1913年的听课笔记中作出如下记载,“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在他看来,“知识”和“学问”不只是来自书本,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的体察。虽然在其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日理万机,但是他依然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总结起来,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深入社会底层,听取不同阶层的意见。1917年,毛泽东和萧子升以“游学”的形式在湖南作了一次社会调查,行程900多里,耗时数月。毛泽东深入社会底层,和佃农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疾苦,认识到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这次考察也增加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的兴趣。1926年,毛泽东写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文,具体分析了佃农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由于该文事例鲜活,成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其实,毛泽东在撰写该文前,曾深入调研了韶山一带的农民,所以,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毛泽东假定了一户佃农,但是,这个案例是在调查的事实之上。

北伐战争开始后,湖南一带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却遭受一些“右派”的攻击和污蔑。对此,毛泽东在1927年初再次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和底层民众的接触,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运动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认为开展得非常好。而且,这个报告还被译成俄文和英文,影响深远。

1930年,为了配合城镇以及商业管理,毛泽东在寻乌作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考察,调研对象有贫农、中农、办事员、老童生、小学教师、小贩甚至游民等。毛泽东一边同农民干活一边调查,广泛了解各行业群众生活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据此,毛泽东懂得了城市商业状况,为制定正确的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政策提供了依据。

其次,调查研究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一般而言,很多人搞调查都是研究客体,即关注自身以外的情况。至于主体的工作开展的如何,有什么样的不足,囿于功利心理,很多人无法容忍批评的声音,更不能主动去调查之。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非常注意收集反对者的声音,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譬如1941年6月间,边区一老农公开骂毛主席,对此,有人建议以汉奸和特务的名义拘留审查那个农民。但是,毛泽东却派人前去调查情况,了解边区百姓的意见。经过调查,原来是边区群众嫌负担太重,对政府不满,所以发牢骚。随即,毛泽东继续排出一支考察团,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的调查。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毛泽东立即采取措施,修正了工作中的不足。

1942年间,为了制定出正确的文艺政策,毛泽东多方面听取意见。当时,毛泽东曾致信艾青,希望帮收集反面的意见,后来,毛泽东还向欧阳山和草明提出同样的要气。萧军性情孤傲,经常对边区政府和一些文艺政策流露不满的情绪,但是毛泽东依然多次和他促膝长谈,真心互见。就是在这样正反两方的调查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革命的文艺思想观。众所周知,1942年5月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指导思想影响至今;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样精辟的文艺政策其实是毛泽东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再次,向专家调查。建国后,如何发展经济,治理国家,毛泽东首先是进行调查。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即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此外,毛泽东还像专家调查,咨询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毛泽东曾经“向各部部长调查”,要去部长亲自去和他谈,以便了解具体的情况。如毛泽东很详细地询问电力怎样发出来,在我国怎样找石油,钢铁产量如何提高等等,通过这样的调查,毛泽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再如,如何防治血吸虫病,毛泽东利用一切机会询问相关专家,并特别感兴趣中医中药疗法在该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1958年,毛泽东视察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地向研究人员询问了农业机械的改良情况,以及土壤学方面的知识,并在临别时借了一本相关的书。

还有,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干部。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作方法,而且还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能老浮在上面,老在屋里看文件是会死人的”。因此,他经常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助他到群众中去作更广泛且具体的社会调查。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给自己的警卫部队增加了一项任务,即调查工作,让他们充分利用回家的时机搞调查工作,甚至还很具体地告诉他们怎样调查,譬如不能向群众摆架子,告诫他们只有谦虚才能调查出东西——其实这也是毛泽东多年搞调查工作的经验积累。经过毛泽东的提倡和指导,他身边的警卫战士成了一支有素质、有觉悟、有效率的调查队伍。而且,当毛泽东需要对某一方面的情况有所掌握,特别是需要对农村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时,他都会想到派身边的警卫人员去进行调查。

最后,注重实地考察。建国后,为了治理黄河,毛泽东数次亲自到黄河下游考察。先后坐火车在济南,徐州、商丘、开封、郑州等地视察,了解当地对黄河的治理情况。此外,毛泽东还坐船到长江实地考察,希望综合治理长江,甚至,还询问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根据资料可知,毛泽东有三个未遂的心愿,其中之一便是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可知,毛泽东的调查不仅局限于社会方面,对自然资源也很注意考察研究。

总之,毛泽东十分注重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并在长期的调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苏区斗争时,毛泽东曾经写了一篇名为《调查工作》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以《反对本本主义》为题被列入了《毛泽东著作选读》。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作出了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历史和实践也证明,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党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而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石之一。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研究工作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不工作,爽飞了?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