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需要真实的评价
2013-08-14金甫
金甫
在教学调研活动中,我常听到一些青年老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太好了”“真棒”“太棒了”等单一语言评价。我认为:这其实毫无针对性的“形式评价”,缺少的是导向性。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太棒了”,他们会不以为然。
如一位老师教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长方形有几条边?
生:有四条边。
师:太好了!那正方形有几条边呢?
生:也是四条。
师:你真棒,长方形有几个角呢?
生:四个角。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一起祝贺他!
(师生鼓掌三下,“啪、啪、啪”并齐喊着:“你真棒,向你学!”)
同样的片段,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用眼睛观察到的。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用观察法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
师:能把你发现的过程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拿出长方形纸有板有眼地数了起来,其他学生也跟着数了起来。
同样的内容,第一位教师的课看起来轰轰烈烈,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太好了”“真棒”“太棒了”等毫无针对性、导向性的“形式评价”。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太棒了”,他们会不以为然。对于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过度表扬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平衡。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往往引导班上的学生向同一个方向努力,教师评价的标准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例如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这时教师及时加以评价:“这个同学问题回答又正确,声音又洪亮。”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就使学生明白了教师对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的要求,于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争相效仿。这时的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起着导向作用。同样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并没有刻意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误区:只要问题回答正确,声音大小无所谓。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有时不经意的一个评价远比教师一次郑重其事的表扬效果好得多。
在课堂评价方式上,我们老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或者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因此,评价要多样化:一是要主体多样化,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二是要角度多样化,教师肢体互助参与,有经验的老师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尤其是体态语如果应用得当,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推向高潮。三是要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委婉含蓄。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心灵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远大的志向,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显现,也不是单一地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更美丽。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
责编/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