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思维
2013-08-14夏友喜
夏友喜
读了一篇短文。文中介绍了发生在一家中外合资石化企业的故事。新厂区建成后,双方管理人员讨论外墙刷什么颜色。中方的一致意见是刷成灰色,上面是浅灰,下面是深灰,理由是灰色耐脏。但德方人员坚持刷白色,认为只要管得好,外墙不会脏。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中方领导作出让步,同意刷白色。他想,过一个月你们再看吧。然而,由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每半个月清理一次,加上员工爱护漂亮的外墙,几年过去了,外墙依然干净如新。
一件小事折射出不同的管理理念。中方人员从外墙必定会脏的思维定势出发,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没有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而是选择了耐脏的颜色;德方人员则以有利于文明生产和增强视觉效果为目标,选择外墙的颜色,并以长效机制保证目标实现。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校要求每班建立图书角,我发动学生从家中带自己已经看完的书,放在教室后头的书橱里,充实书橱,以便学校检查。由于担心孩子们随便从书橱里拿书,还专门培训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教他怎样借阅,做好登记,把书橱上的钥匙交给了他。同时,制定了借阅制度,在班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制度。图书角建立起好长时间,很少有孩子去借阅,图书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图书角成了迎接学校检查的摆设,未起到真正的作用。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又要充实图书角,想想上学期做的无用功,真是浪费了资源。如何让图书发挥最大的作用?看着孩子们带来的书,都是注音读物,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如《好品德故事》《动物与昆虫》《经典童话》《一年级的小朵朵》《脑筋急转弯》……这么多好书,不充分发挥作用那真可惜。于是,我改变了方式,为便于孩子们阅读,取消了借阅制度。书橱不再上锁,孩子们想看时,随时可以去拿,什么时候读完了再换上。
为了发挥图书的作用,更为了孩子们真正有收获,我还制定了一项奖励制度:如果完全读完一本书,可以奖励一面“阅读之星”小旗,在小旗背面写上书名,这也是为了防止孩子们今天看这本书,明天又换了另一本,形成不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我用奖励小旗的办法,促使他们把一本书读完。我检查的办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孩子能回答出书上的一点内容就说明他们看了。满了10面小旗,就可以升级为“读书少年”,我就在每周一的班会上为“读书少年”颁发奖状,还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读书收获。孩子们很看重奖状,奖状成了他们读书的诱惑,这样他们读书就有了内驱力。
为了防止图书丢失,我也想出了一个办法,看完一本书,你一定要介绍给别的同学读,这样我就知道了书谁在阅读,不容易丢。同时,孩子们在介绍的过程中,又一次回顾了书中的情节,很有成就感。
之后,我发现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图书角,课间不少孩子到那里找书看。没想到我的这一举措,掀起了班里读书的热潮,读书之风逐渐形成,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我所担心的书橱里的书并没有减少,而孩子们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知识。
两种不同的思维,自然带来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所以,学会改变,先向好的方面设立目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