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质量影响
2013-08-14吴雪琴
孔 华 李 晓 吴雪琴
(1.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市烟草专卖局,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3.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为进一步改进密集烤房配套设施和技术,一些主产烟区通过试验研究在烟叶调制环节,废弃了传统的挂竿装烟方式,积极探索不同装烟方式装烟量对用工成本、体质增效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烟草农业要求,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1-7]。近期在三明烟区通过对使用效果较好的针式烟夹的使用材质、规格、针间距及锁扣方式进行初步改进,对不同类型的烟夹的装烟效率、最佳叶片数、所夹烟叶叶基部烟头长度,鲜烟夹烟操作难易程度、烘烤过程掉烟量,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烟夹耐用性及解杆卸烟速度等主要指标开展试验,为降低烟叶烘烤环节烟农劳动强度,逐步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点选择在三明烟区进行。供试烤房:选择符合基地单元示范烤房按照试验处理要求进行试验。
1.2 试验材料
按优质烟栽培技术进行,烟叶长势长相有代表性烟田。烟叶成熟采烤时,在供试烟田选择生长整齐一致、成熟度较好的田块,与烟农约定进行烟叶采收和烘烤试验。
1.3 试验处理
处理1:挂竿式密集烘烤(CK)。处理2:梳式烟夹。
处理3:散叶插扦堆积烘烤。
1.4 试验方法
(一)烟夹装烟烘烤
(1)标准烤房,装烟三层。
(2)烟夹规格:梳式烟夹总长1390mm、其中两端挂烟长各50mm;插针采用单排设计,针间隙为15mm,夹烟量(鲜烟叶):15-20kg左右。
(二)散叶扦插堆积烘烤
(1)标准烤房,装烟三层。
(2)散叶插扦堆积烘烤。
分风板质量要求:采用木条,每块分风板长1320mm、宽400mm。分风条与空隙的宽度均为20mm,分风条规格为长1320mm×宽20mm×厚10mm,1座烤房需配备120块。
固定槽方杆和固定槽:插扦堆积烘烤需在烤房装烟室内的左右两侧分风板上方450mm处水平分别安装固定槽木杆,用以固定插扦方杆。固定槽方杆材质为不易变形的杉木等,每根规格:宽50mm×厚25mm。固定槽间中心距离400mm,槽宽20mm,深35mm。
固定方杆及插扦:固定方杆选择杉木方制作,规格:长2685mm×宽20mm×厚40mm。插扦采用中碳钢(45#钢),直径6mm,制作成“7”字形。每根插扦总长450mm,插扦“7”字形,长端长400mm。
1.5 测定项目
分析记载项目:烘烤过程温湿度记载,每炉用工量(每杆鲜烟叶装烟耗时数、每杆干烟叶出烟、解烟耗时数),每kg干烟叶耗煤量,每kg干烟叶耗电量,各部位烟叶鲜干比。
烟叶烘烤质量:主要评价外观质量评价,等级结构和均价,化学成分检测。
不同装烟方式,按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各至少进行1炉对比试验。记载内容:鲜烟叶装烟量(kg)、烤后干烟量(kg);每炉装烟用工数(人×小时);每炉耗煤量(kg)、每炉耗电量(度)、每炉出烟用工数(人×小时)、每炉解烟用工数(人×小时);烟叶烘烤质量;回潮时间和卸烟效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装烟方式装烟效率及质量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装烟方式每公斤干烟用工量以挂杆式密集烤房最高,装烟效率最低,烟夹和散叶烘烤装烟装烟效率最高,装烟效率是挂杆密集烤房的2倍,而烟夹和散叶烘烤两种装烟方式则无明显差异,可见,采用烟夹和散叶烘烤装烟可以有效提高烟农编烟和解杆环节的劳动效率,大大降低烟农劳动强度。但就烟叶分布均匀程度来看,采用普通挂杆和烟夹烘烤烟叶分布较为均匀,散叶烘烤装烟烘烤烟叶分布均匀程度则稍差。
表1 不同装烟方式编烟及装烟效率及质量对比
2.2 不同装烟方式烘烤能耗成本分析
由表2可知:采用烟夹和散叶烘烤装烟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分别为1.704元/kg、1.573元/kg,较普通挂杆密集烤房分别降低了4.16%、12.03%,这可能由于烟夹和散叶烘烤装烟增加烤房装烟密度,进而导致烟叶烘烤能耗成本下降。
表2 不同装烟方式烘烤能耗成本对比
备注:煤的价格700元/吨;电价0.6元/度。
2.3 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分析
由表3可知:采用烟夹和散叶烘烤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分别为90.14%、80.21%,较挂杆密集烤房烘烤降低了1.57和11.5个百分点,烤后上部烟叶均价较挂杆密集烤房烘烤分别降低了1.08元/公斤、3.67元/公斤,采用烟夹和挂杆密集烤房烘烤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无明显差异,而采用散叶烘烤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较差,主要是杂色烟及烤坏烟比例较高。
表3 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1)采用梳式烟夹装烟较手工绑杆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烟农操作方便、编烟解杆速度大大提高,烟农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省时省工,烘烤工艺与普通挂杆烤房基本相同,烟农易于接受,烤后烟叶质量与挂杆相比无差异。采用烟夹装烟每座烤房成本约1.2万元,装烟量为4000公斤/烤。
(2)从第一烤出烤烟叶来看,主要是底层烟叶叶基部部分出现烤青,主要原因是由于一层与三层温差较大,在定色初期最大温差达6-8℃,为避免三层烟叶烤烂,升温速度偏快。从第二烤出烤烟叶来看,通过在一层与二层之间加装通风装置,烤房内各层之间温湿度分布更加均匀,但杂色及蒸片烟比例仍然较高,叶片身份较薄,烤后烟叶单叶重较轻,这主要与烟叶烘烤时间较长有关。综合比较分析散叶烘烤虽然减少了编烟环节和解烟环节,但对装烟均匀性要求较高,装烤用工较大,烤后烟叶糟片蒸片烟较多,烟叶身份薄,弹性稍差,烘烤时间稍长,烘烤工艺及烤后烟叶质量与普通挂杆有较大差异。分析原因:首先可能由于散叶装烟本身烟叶分布结构导致烘烤过程中气流不畅的原因;其次目前密集烤房风机技术参数配置与装烟密度是否匹配;最后,散叶密集烘烤配套烘烤工艺调整是否到位。采用散叶烘烤每座烤房成本约0.85万元(不含装烟门改造),装烟量为5000公斤/烤。
[1]王卫峰,陈江华,宋朝鹏,等.密集烤房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2-14.
[2]郭全伟,侯跃亮,宗树林,等.密集烤房在烘烤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5-16.
[3]谢已书,冯勇刚,田必文,等.烤烟散叶密集型烤房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394-11396.
[4]谢已书,姜均,李国彬,等.[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394-11396.
[5]罗勇,李明海,李智勇,等.烤烟散叶堆积式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4(增刊):119-124.
[6]王怀珠,谢已书,王玉宾,等.烤烟散放烤房与普通烤房对比试验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增刊):49-52.
[7]王学龙,宋朝鹏,潘建斌,等.散叶烤房系列研究2.装炕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