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2013-08-14梁凤康

重庆医学 2013年30期
关键词:角型虹膜晶状体

韦 涛,梁凤康,何 敏

(1.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 533000;2.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533000)

闭角型青光眼是年龄相关性眼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群,由于膨胀期白内障可使房角急性关闭,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因此临床上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并不少见。房角关闭主要受虹膜、睫状体、晶状体、晶状体后四个连续的层面的影响,而晶状体是瞳孔阻滞的重要原因[1]。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解剖特点为晶状体较厚,位置靠前、眼轴短等,另外,由于晶状体前后径随年龄而增长,引起眼内容改变,例如前房厚度降低,虹膜贴近小梁网,前房角闭塞,最终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发生。由于晶状体厚度增加、晶状体前移是引起前房变浅的主要因素[2],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结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0例纳入本次研究,均为单眼发病,年龄62~76岁,平均(68.5±4.5)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均无抗青光眼手术史或其他眼部手术史。根据Emery核硬度分级:6眼Ⅰ级,19眼Ⅱ级,15眼Ⅲ级。APACG的诊断标准:(1)视乳头损害或视力及视野缺损,AGIS评分为1~11分,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以及鼻侧阶梯等视野损害;(2)前房角镜检查提示虹膜周边前粘连,并排除慢性PACG的患者。

1.2 方法 术前完善视力、眼压、眼底等相关检查,给予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0.5%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瞳,口服醋氮酰胺片,静脉滴注20%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所有患者眼压均降至21mm Hg以内。术前3d停止使用缩瞳药物,术前30min美多丽散瞳,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3点钟方位角膜缘作辅助切口,自侧切口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在上方角膜缘做板层切口,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吸尽周边残留皮质,再次注入黏弹剂撑开囊袋,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调整位置。沿前房角360°缓慢注入透明黏弹剂并分离前房角,然后吸除黏弹剂,侧切口注入氯化钠恢复前房,控制眼压。结膜囊涂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完成。

1.3 检测指标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3、6个月随访,记录视力,眼压,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分级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疗效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压的变化 40例患者40眼在术后1、3、6个月均获得随访,无1例失访。(1)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的比较,术后6个月较术前视力获得显著改善(P<0.05),见表1。术后2眼因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视力恢复不佳,低于0.1。(2)眼压的变化。手术前眼压为(17.11±1.23)mm Hg,术后1d为(13.15±3.03)mm Hg,术后1个月为(13.67±0.96)mm Hg,术后3、6个月分别为(13.63±1.18)mm Hg和(13.08±0.96)mm Hg。经比较发现,术后1d眼压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3、6个月眼压未见明显改变,均低于术前。上述结果提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显著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表1 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的比较(n,n=40)

2.2 治疗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分级经比较发现,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房角分级改善显著(P<0.05),提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提高中央、周边前房深度,增大房角开放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变化(n=40)

2.3 术后并发症 5眼(12.5%)出现角膜水肿,2眼(5.0%)出现前房炎症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浅前房,2眼瞳孔人工晶体粘连,未出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结膜滤过泡渗漏以及脉络膜脱离等情况。

3 讨 论

传统治疗PACG方法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该类手术不能解决白内障因素引起的低视力,并且术后会引起加快白内障成熟、滤过泡渗漏、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巩膜瘢痕化等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通过摘除晶状体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报道,丁晓艳等[3]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发现,通过摘除原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可使中央前房加深,瞳孔阻滞解除,房角变宽。

本次研究中发现,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1.268±0.179),相对于正常中央前房深度2.5~4.0mm显著降低,而白内障晶状体膨胀期的厚度显著增厚,房角处于不同程度的窄角甚至关闭状态,从而引起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其他研究相符。本文认为瞳孔阻滞是主要原因,晶状体膨胀增厚是瞳孔阻滞的重要因素,摘除晶状体是解除APACG重要方式之一[4]。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本文在术后1、3、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绝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均获得显著改善,仅2例患者因老年黄斑性病变恢复不佳。本研究中通过机械性压迫使功能性小梁开放,解除房角黏连[5],而且在黏弹剂的保护作用下房角分离安全性较高[6],并且效果长期稳定[7]。在充分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体后再进行房角分离,可有效避免了色素脱落、出血等并发症而影响超声乳化过程,残余的色素及出血可通过超声乳化灌注冲洗清除。经比较发现,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而且房角分级获得改善,提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提高中央、周边前房深度,增大房角宽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角膜水肿相对多见,前房炎症、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瞳孔人工晶体粘连等少见,未出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结膜滤过泡渗漏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术后所有患者眼压都显著下降,与其他学者研究相符[8],本文认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具有如下特点:(1)该治疗方式可解决白内障及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个问题,避免二次手术的损伤,也可降低二次手术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2)摘除晶状体后消除了晶状体--睫状环阻滞,一次手术解除了如瞳孔阻滞等多种发病因素,恢复视力同时降低眼压[9];(3)术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增宽,虹膜与小梁距离增加,降低了房水排出阻力,眼压处于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前房厚度,改善房角开放程度,提高术后视力并降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兴怀.我国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5-7.

[2]唐广贤,宋秀君,吕建华,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8):775-780.

[3]丁晓艳.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32-233.

[4]刘杏,黄晶晶.晶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J].眼科,2011,20(1):5-8.

[5]曾流芝,刘洪.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69-171.

[6]傅智伏,柯灿明,董诺,等.不同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J].眼科,2010,19(1):28-32.

[7]Lam DS,Leung DY,Tham CC,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phacoemulsification versus peripheral iridotomy to prevent intraocular pressure rise after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J].Ophthalmology,2008,115(7):1134-1140.

[8]周利晓,郭娟,刘保松,等.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7):527-529.

[9]王海梅.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1,17(4):441-443.

猜你喜欢

角型虹膜晶状体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