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经济 实现农民增收
2013-08-14郭磊
郭 磊
发展村级经济 实现农民增收
郭 磊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更是服务基层民生、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发展难度逐步增大,增长速度日趋放慢,增长点相对匮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难题,让村里“有钱办事”,更好为村民服务,应是基层政府一项重要的使命。
一、村集体经济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从总体上看,陆集镇村级集体经济基础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薄弱,各村级集体经济还主要以发包土地、林地、经济沟等租赁性收入和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性收入为主,引进的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缴税能力较弱,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村级支出呈现上扬态势,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和村干部报酬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导致村集体产生经济债务。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不同,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拉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从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交通便利、靠近镇中心、资源丰富、有招商引资企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提高全镇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难度较大。
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由于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不清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不强,在处理集体资产时没有召开村委会研究,未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私自作主或假造记录,违反规定程序和组织纪律,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给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村干部素质不高,发展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本村的资源优势挖掘不深,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贯彻不到位,导致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效能发挥较低,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民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不少农民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看见什么项目效益好了就上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农民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显得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在指导农民创业致富时,对农民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预测性、定量分析的信息偏少,导致农民决策缺乏依据,最终挫伤农民创业积极性,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创业生产,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不太现实。因此,信息滞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找准目标,整体规划,打造精品。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前提条件。“凡事预则立”, 宿迁市的城镇发展思路主要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带动、外向突破、科教先行、创业富民”五大战略,全面提升规划理念,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集中力量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巩固提升县城集聚带动能力。强化镇村、村村之间的联系,有计划地培育区域性重点中心镇,全面启动并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快形成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分区合理的城乡一体化框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村(居)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选准选好发展路子。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整合使用,在各村(居)建设标准厂房,壮大村级集体资产规模。积极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居)到集镇、城区购买经营用房,实行租赁经营。还可以探索制定村集体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为主线,制定出村村联合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创新模式,拓宽渠道,增强活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着力推进“三来一加”项目。把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作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措施来抓。鼓励村级集体充分利用闲置的办公用房、厂房、校舍、设备等集体资产,以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产性收入。发挥村组干部、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引进招商项目。有效开发自然资源,加大土地、沟河、汪塘开发整治力度,扩大集体资产总量。对新开发的集体资产,采取统一经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发经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具备一定农产品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的村(居),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产运作有效形式,推动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不同形式的农村股份合作模式。城中村、城郊村、集镇村等土地征用较多的村(居),以及经济实力较强、集体资产较多的村(居),鼓励进行社区股份制改革,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鼓励和规范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充分利用未承包的集体土地,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把握市场,夯实基础,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一方面,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探索企业和村联合发展模式,建立经济联合体。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企业和村资源互补优势,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同时,建立“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另外,加快组建村级综合服务合作社,鼓励和扶持村(居)委会牵头组建村级综合服务合作社,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产品销售、运输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发展以秸秆回收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项目,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加集体经济积累。
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选拔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导者,配优配强村班子。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致富本领,提高他们在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更新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选派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乡镇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挂职,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让他们在农村建设第一线有所作为。
科技支撑,产能优化,注重生产力提升。加快科技创业步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法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创新和推广,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普及农用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用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创业致富。切实发展集约型、科技型现代化农村产业,把农村经济的增长转移到主要依靠提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相结合轨道上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对民营科技组织的扶持力度。以长远来看,单独依靠农业增长难度很大,若农业的优势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和保护。比如,改善创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创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村办企业加以扶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加对创业的信贷支持,使农民能够扩大再生产,开辟新的增收来源,等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依靠科技创业,使农民收入不断得到增加。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