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探讨①
2013-08-14崔晓渝程文杰
崔晓渝 程文杰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53)
进入21世纪,高校体育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如何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切实摸索出一条适应发展需要以及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思路;改革艺术院校体育课教学,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是摆在每一位艺术院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当前四川美术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出某些规律,为四川美术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四川美术学院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
近几年来学校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为了加强体育课的教学管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特别重视体育课的常规教学,要求开学教师必须交本学期的教案和教学计划,设立听课制度,以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研活动经常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外校技术水平高的教师来校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过去学校的体育场馆严重不足,近三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室外场地从过去的2.9平方/人,提高到现在的4.5平方/人;室 内 场 馆 从0.12平 方/人,提 高 到 现 在 的0.35平 方/人,这 对体育课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
为了了解体育课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兴趣,以四川美术学院2008级和2009级50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0份,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表2、表3(注:表1为多项选择)。
表2 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调查情况
表3 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调查统计
1.1 体育理论知识需求情况
表1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侧重在养身保健知识方面最多,占总人数的58.5%;在锻炼方法与手段方面次之,占总人数的41.4%;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方面,占总人数的32.2%,而竞赛组织与裁判及其他之和只占总人数的18.3%。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依次为养身保健知识、锻炼方法与手段、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而这几个方面都与人的健康相关联。这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追求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促进身体健康是他们上体育课的第一目的,对获得竞技运动项目技术的渴求并不强烈,该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已经从应付考试、完成达标向自身健康的需要方面转变,大学生的体育思想趋于社会化、现实化。
1.2 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有24%的学生根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年轻感觉身体还好,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了解,缺乏锻炼的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2)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配备不足,不能满足该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需求。(3)无教师的指导,锻炼缺乏科学性。因而,如何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是该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3 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情况
表3统计表明,有35.6%的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43.8%的学生对体育课持一般态度,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根本没兴趣。从表3的统计结果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体育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是在专业性极强的艺术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不重视。他们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体育课的目的和重要性不了解,缺乏主动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因此形成了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消极被动。(2)由于我国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追求其高考的升学率,忽略对学生锻炼的意识和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忽略了对体育课基本技能的传授,本应在中学阶段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都未完全掌握,因而到了大学上体育课一些基本技能不会,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基本技能的传授,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4)在体育课教学中重视技能的达标,忽略了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 体育课教学改革建议
2.1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想
学院体育教学正朝着终身体育过渡的转变时期,而终身体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生活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想。高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能力、兴趣和习惯的智力基础。针对学生对“健康第一”的需求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 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形象往往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重要性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因材施教,方法新颖,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气氛,真正做到愉快体育。实行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和快乐的教育。从而不断地激发并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爱好与兴趣。
2.3 加强“体育健身”理念宣传,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锻炼
大力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健身”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真正懂得参与课外锻炼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健康生活工作50年的意义。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大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化程度,将课余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计划中,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同时应发展课外体育俱乐部。
2.4 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合理布局运动项目
体育场馆即设施是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虽然学校体育场管建设已经有了一个飞跃,但因过去底子薄、基础差,距国家要求高校达到的基本配置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学校能继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需求,更广泛的选择体育项目学习和锻炼,以满足他们健身、健心、健美的需求。
[1] 董志飞,饶平.关于衡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J].科技信息,2008(29).
[2] 陈智强,袁晓智,钟浩.浅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及改革[J].科学教育,2007.
[3] 袁誉莲.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因素分析及兴趣培养[J].中外企业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