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理想的摇——我的母校伊春市第一中学

2013-08-13来克勤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伊春学校老师

来克勤

伊春市第一中学是我的母校,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伊春森林初级中学,历经三次分校五易校址,1976年更名伊春市第一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从1952年至今,伊春一中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伊春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前段时间,我因工作需要到伊春调研,很高兴走访的单位中就有我的母校——伊春一中。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在一中的新校区(伊春新区政通大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带领我们参观了教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图书馆、艺体馆、学生公寓等主建筑。新校区是2003年9 月迁入的,学校占地面积23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 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268 人,其中特级教师4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 人。共有教学班59 个,在校生3426 人。站在教学楼上,望着这环境幽雅,景色别致的美丽校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

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黑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我们的人生就象是在建一幢高楼,中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基础打得不好,将来几十层的大楼就会倒下。一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帮助我们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不但认真组织政治课教学,还广泛开展了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参观先进事迹展览,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等活动。学校用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革命先烈江姐以及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等英雄形象,教育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对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了一个初步但认真的思考。如一中校歌中唱的那样“绿色海洋,红松故乡,林城一中,桃李芬芳。千万党的优秀儿女,在您的教育下成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一中学子,在伊春一中起航,在伊春一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时新闻媒介和通讯设施不发达的情况下,学校充分利用校会和广播来宣讲国际国内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广大学生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时刻听从祖国召唤。学校还多次组织专题报告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记得学校曾聘请时任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作报告,介绍1936年在北京参加“12·9”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还请时任伊春市市长来裕民作报告,讲述他在抗战时期三次走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和任教并在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的亲身经历。那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地感染了当时听讲的广大师生,也增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从伊春一中毕业后,随着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潮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40年来先后从事多项工作,经受了锻炼并考验,1992年走上了地厅级领导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作出了一些成绩。我深知,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时在一中的学习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孔子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曾论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对于中学生来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至关重要。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明确终身学习的理念。伊春一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提倡创新,几十年来,逐步形成了“文明勤奋、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的学风。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各科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层次、个性和特长,潜心研究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正确处理了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关系。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善于思考和探索,课前认真自学,课上专心听讲,并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提出问题,然后由大家共同讨论,疑点难点问题最后由老师耐心解答,真正做到了当堂教学内容当堂消化。当时的数学老师刘维禹提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难解的习题时要先找出相关条件,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刘老师不仅要求我们独立思考问题,自己也时刻不忘学习,每天他都会做大量的习题,对于同一道习题他还会力求多种解法。在刘老师的教导下,我们不仅对数学中一些基本公式理解更深了,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几十年来,教师的教诲依旧言犹在耳,这也是我一直不减当年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中老师非常重视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于淑杰,在语文教学中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于老师文学功底好,课堂上常常旁征博引,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我们掌握了许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课内外学习和阅读了《社戏》《海燕》《谁是最可爱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不仅增加了知识面,也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养成了热爱读书学习、喜欢思考探索的习惯,提高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迎接新的挑战。中学时代树立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先后从事具体的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以及多项重点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伊春一中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记得当时物理和化学等许多课程的一些演示、实验,能由学生做的老师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讲解,这就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诀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全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夏季开展游泳,冬季进行滑冰、滑雪运动,在课余时间里广泛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在当年市里举办的中学生排球对抗赛中,一中男女队双双摘得桂冠。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记得我们刚入学时,一中从伊春铁林街南山脚下迁来不久,为改善学校环境,我们所有师生一起取土挑担平整校园,动手打磨教学楼水磨石地面,跋涉十几里地到学校农场参加劳动。为支援全市农业生产,冬季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积肥活动,有时我们会直接到居民的厕所刨粪、运肥,所有师生都不嫌脏,不怕累,这不仅使我们接触了社会,也贴近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山里的孩子最爱山,从小生长在山里边……”山里的孩子热爱林区,也愿意为林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学校及时增设了与林业相关的课程,还组织我们到林业系统的种子库和苗圃参观。每个春季,一中的师生都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大家按照工人师傅的要求“挖大坑、栽当中、多浇水、踩实成”。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响成一片,休息时放眼鸟瞰一天比一天更美的伊春市区,看看蓬勃发展的伊春一中,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50 多年过去了,当年栽的树苗已经长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人们现在把伊春林区形象地比喻成在祖国大地上保留下来的一块“祖母绿”,令我们骄傲的是,这块“祖母绿”上也有我们一中师生的一分心血。

高中毕业后,我来到了距离庆安县城70 多里的一所“五七”干校劳动。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片荒原,我们挖地窨子、搭建帐篷,昼夜开垦荒地,适时春播、夏锄、秋收,种大田、水田、蔬菜,放羊、喂猪、养鱼,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很充实。当时我在机务排担任排长,每天早起我都会趴在大铺的行李上,借着帐篷小窗子透过的光线读书学习,中学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派上了用场,我利用物理课学到的内燃机、发电机原理,自学了拖拉机、农机具、发电设备和电线架设等方面知识。进行带电作业时,有时遇到紧急情况,我也会用中学做电路实验的一些知识来妥善处理,问题解决后高兴之余,我会由衷的感激中学时期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我1971年入党,1972年初被推荐选拔进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习,后来又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自豪地说:“伊春一中是我的母校,我因自己是一中的学子而骄傲。”

四、感受学校大家庭的关爱,积蓄成长进步的力量

我在读小学时就期望着能有一天走入伊春一中的课堂,当时作为省级重点中学的一中对我们来说很神秘,每当市里举行大型活动,一中的队伍走过来时,都会引起我们格外的关注和羡慕。而今回想起来,一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正确的办学理念让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点点滴滴的关爱。

校领导的殷切关怀让我们如沐春风。伊春一中的党政班子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为什么办学和怎样办学,老师为什么教学和怎样教学,学生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老校长贾迈经常讲:“学校就是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他经常给全校师生作形势任务报告,介绍各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技能,而且要看他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贾校长还很关心师生的生活,经常深入宿舍、食堂问寒问暖,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学校强调环境育人,经常开展班级、团(队)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子来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学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氛围,给学生创造了许多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在一中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心情舒畅,如沐春风。

老师们的无私关爱使我们倍加努力。一中老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广大学生的爱和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了。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能清晰的记得当年为我们任课的教师:丁世行、卢有增、刁柏春、娄喜春、冯家骥、许洪生、张伟、张树薇、马宏杰、赵殿友、肖俊山……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对我们的无私关爱至今依然凝结在我们心灵的河床里。麻振忠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同学们的点滴进步他都挂在心上。即使在“文革”中麻老师曾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每个学生,甚至,这种对学生的爱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多年后,我从哈尔滨到伊春公出,偶然看到了烈日炎炎下陪同学生家长在考场外等待的白发、驼背的麻老师,那一刻,他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脑海中;那一刻,我想起了他对我们的点滴关爱……这份爱也成为了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侯晓莲老师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一中任教的,她像师姐一样关心照顾着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什么疑惑都愿意找她倾诉,她的儒雅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无疑引起了我们所有同学对全国高等学府的无比向往,我们也因此更加刻苦学习。

我于1975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工作,以我的老师们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所带的几届学生工作中,特别是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前两届学生的宣传、报名、考试、录取和培养等各项工作。现在,当时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有人成为了两院院士,有人成为了高校领导,有人成为了优秀企业家……看到他们学有所成,那种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从此,我也真正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进步,这是老师的最大心愿。这也让我对一中的老师更多了一份敬仰。

伊春一中先后被授予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省“两全”学校、省现代化实验先进学校、省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乒乓球基点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砥砺奋进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载。如今的伊春一中正在向着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高中目标奋勇向前。

我衷心地祝愿母校——伊春一中越办越好!

(本文作者系黑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巡视员)

猜你喜欢

伊春学校老师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