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机遇 跨域赶超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2013-08-1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祥红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10期
关键词:环渤海建设发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孟祥红

在这瓜果飘香、草肥水美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七届民交会和第十六次市长联席会的隆重召开,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会议,环渤海区域的兄弟城市之间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信息,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十分有意义。在此,我代表石家庄市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听了一些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城市的发言,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石家庄市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情况和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想法。

石家庄是一座充满魅力和希望的城市,千年古郡,百年城市,四十余年的省会,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是国家确定的首批生物产业基地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全国唯一被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全国粮、菜、肉、蛋、奶和干鲜果品高产地区之一,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幸福石家庄为目标,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8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8993元,增长15.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经济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未来几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机遇,以2013年5月20日 《天津市河北省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3年5月22日《北京市——河北省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为目标,主动融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全力打造现代一流省会城市。具体讲就是突出做到7个 “提升”。

第一,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京津冀第三极。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要素辐射,加强与京津地区的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园区共建、资源共享,不断拓展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超常发展、高端发展,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二,提升城镇化水平,建设现代一流省会城市。按照 “一河两岸三组团”省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以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建设出品位。全面加强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地铁建设进程,推进高铁、航空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快速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省会的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改造主城区水、电、气、热等市政公共设施,全面提高保障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城水系两岸区域,推动主城区外延发展,拓展城市空间。按照“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大力推进正定新区建设,加快完善道路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提升新区聚集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尽快使30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形成规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努力形成高效快捷的城市管理系统。提速县城和特色镇建设,促进县城扩容升级,支持辛集、平山、晋州、新乐等县 (市)向中等城市迈进。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第三,提升园区功能,建成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现代产业基地,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率先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次前移。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工园区快速发展。力促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基地、信息产业和半导体光谷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跃上新台阶。

第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宜居家园。坚持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继续大力实施 “蓝天碧水”工程,完成主城区全部重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开展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水泥建材行业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水环境治理,严格水源地保护,实现辖区主要河流和企业的自动化监控,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西部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力度。大力度推进环省会绿化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以上。

第五,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中东西三大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强力推进中部率先隆起、东部整体突破、西部加快发展。重点提升县域工业整体水平,培育和扶持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环境友好的龙头企业。有序推动省会主城区产业向县域扩张,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向县域倾斜,资金、技术、人才向县域聚集,大力推进47个县域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力争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30个、100亿元以上的达到15个以上,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总量倍增。

第六,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关心和培养文化名家和领军人才,持续推出具有石家庄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围绕做大做强现代传媒、动漫创意、民俗文化等六大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强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创新,努力打造正定古城文化品牌、“大西柏坡”红色文化品牌、反映时代风貌的现代文化品牌,不断增强省会文化底蕴。

第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幸福石家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重要进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逐步缓解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制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建设,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强化市场价格监督,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2011年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以来,环渤海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石家庄作为京津冀第三极城市和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大显身手。多年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有了一定基础,但更加深入、更高层次的合作仍有巨大潜力,成员市在发展阶段上存在梯度差,而梯度差就是正能量源,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为进一步推动环渤海经济合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抓好 “两个环境”建设,在硬环境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交通的对接,抓紧搞好铁路、新机场、临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坚决打好改善生态环境攻坚战,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要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强力推进生产转型;大规模开展植树绿化;打造更多低要素成本优势;在软环境建设上,要重点抓好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通过改革,解决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政府职能,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务求突破;整顿基层执法行为要务见成效;民主评议工作要务求实效,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发展环境。

二是以互利双赢为前提,推动融合发展。本着 “资源共享、产业融合、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整合环渤海区域的科技优势与环渤海经济圈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发展空间、产业政策、要素流动等高度融合,实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是以京津城市功能的转移和疏解为依托。环渤海经济的发展不单单是一般产业的转移,更重要的是根据京津的规划和定位相应做好不同的功能定位,吸纳京津功能的疏解,实现错位发展和共同发展。环渤海区域和环渤海成员市都应根据这个理念进行规划合作和对接,才能将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

四是以项目和人才合作为核心。项目和人才是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的载体,是整合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平台。要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打造项目,以高科技产业推进环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吸引和带领一批活跃在国际前沿的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环环渤海经济区域创新创业,实现总部基地的突破,进而带动高端商务、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

五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环渤海经济的合作要不拘形式、方式和内容;可以输送高端人才;可以合作实施项目;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还可以参与区域内园区、新城建设等等。

猜你喜欢

环渤海建设发展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