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及结构升级

2013-08-13陈丽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10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

■陈丽娜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内部构成的比例关系,决定一国产业结构现状的因素有:资源禀赋状况、生产技术体系、历史因素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等。其中,生产技术结构和资源禀赋状况是直接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为例,山东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416.2亿元,位于广东省 (45472.83亿元)和江苏省(40903.3亿元)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9.9%。显示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此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0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 从产业比例数据来看,现阶段山东省还处于“二、三、一”的产值结构,第二产业为主导,其产值份额超过一半,同时又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第三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期,北京、上海、广东省和江苏省的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0.9∶24.1∶75, 0.7∶42.3∶57, 5.0∶50.4∶44.6,6.2∶53.2∶40.6, 从这可以看出, 虽然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产业结构仍不很合理,所以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格局,适时培育企业竞争能力,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差距。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演进

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按照国际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比重,即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产值结构演进分析

图1 1978-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演进过程,从1978年的33.3∶52.9∶13.8到2010年的9.1∶54.3∶36.6,即由 “二,一,三”的产值结构转变为 “二、三、一”的结构,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增幅比较明显。可见,山东省第三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结构变化说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已实现了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结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二)就业结构演进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80-2009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由最初的78.9∶12.3∶8.9到2009年36.5∶32.0∶31.5,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第一产业,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至低于40%,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显著增加,改变了过去绝大多数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的格局。可见,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产值结构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都表现出二、三产业的持续增强,只是变化幅度略有差异。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劳动总人数的比重朝着一个点收敛,社会劳动者在三次产业之间接近均匀分布,这对于一个农业大省来说,意味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吸收农业为基础的第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中。

山东省三次产业的特征

(一)第一产业

1.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各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其在山东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下降,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8.3%,90年代下降了13.3%,新世纪的前10年下降了6.1%,从1980年到2010年总共下降了27.3%,但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特别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省和江苏省相比,还处于较高的水平。北京和上海已经进入后现代经济的时代,已经形成 “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2010年北京、上海、广东省和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0.9%、0.7%、5.0%和6.2%,而山东省第一产业比重为9.1%,比较来看,山东省第一产业的比重还较大。

2.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较低

虽然山东省也像其他发达省份一样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但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农业就业比重都还比较高。在2009年,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百分比仅为2.9%和0.4%,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66.9%和30.2%。同时山东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表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来,表明城乡 “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整体来看,山东省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还较低,山东省还是个 “大而不强”的农业大省。

3.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图2 1980-2009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表1 山东省、江苏省与广东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表1的数据显示3个省农业生产总值中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变化不是很大,但农业经济结构开始突破了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框架,开始向林牧渔多元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对比可知,山东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江苏次之,广东最少;山东的牧业发展比较好,所占比重最大;而广东在林业和渔业比重相对更大,2010年林业和渔业的总比重达到24.4%;山东省的渔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010年渔业所占比重仅为12.7%,而江苏和广东的比重分别18.7%和19.7%。从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看,山东、江苏和广东的农林牧渔业结构已朝着降低农业比重,扩大牧渔业比重的方向调整,其中广东调整的结果已经比较显著,山东应该加快向林牧渔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型。

(二)第二产业

1.工业是地区经济的主体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是地区经济的主体,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其中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主要地位,如表2所示,2005-2010年间,工业占第二产业总值的平均比重为94%,第二产业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从轻重工业关系来看,山东的工业经济整体上以重工业为主,呈现重工业化趋势。

2.主要工业产品比较

2010年山东省主要工业产品为:原煤、啤酒、纱、机制纸及纸板、合成氨、水泥、粗钢、钢材、手机等,而广东省主要工业产品为:彩色电视机、房间空调器、微波炉、液晶显示模组、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水泥、发光二极管 (LED)等,而山东省与广东省最突出差距在于液晶显示模组、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LED)。

(1)原料加工型的工业结构

相比之下,广东的支柱工业多以科技含量、附加值率水平较高的行业为主;山东省的主导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等,这些行业发展容易受到原材料、资源的制约,并且能耗高、高污染。主导产业的扩散、辐射和带动能力比较低,产业关联度低,与相关产业发展脱节,从而影响了山东省整体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转变。与广东、江苏等省相比,山东省的工业结构具有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结构初级化的特点,属于 “原料加工型的工业结构”。

(2)高新技术产业缺乏

在发达的城市经济区域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时,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增加值的比重为28.9%,上海的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3%。而山东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要小很多。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与广东省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几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初具雏形,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制迅速。但从总体上看,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还不快,产值比重仍然偏低,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对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集聚效应与先导促进作用还不显著。

(三)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看,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较为迅速,但到2003和2004年有所下滑,之后又缓慢上升,2010年才又回到2002年的水平,这与山东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不相符的。从2010年山东省、广东省与江苏省三次产业的占比来看,山东省与广东和江苏省的第二产业基本相同,都是50%多一点,主要的差别在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比广东省低8%,比江苏省低4%,从2010年第三产业的总量来看,山东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4343.14亿元,江苏省和广东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7131.45亿元、20711.55亿元。整体来看,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不论是第三产业占比和总量都和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表3是第三产业内部行业各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清楚地看到3个省份的第三产业有一定的相同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批发和零售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山东为29.7%,江苏为26.0%,广东为22.4%;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山东省的比重分别为9.5%和11.3%,江苏省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5.2%,广东省的比重分别为12.8%和13.6%。

但是这3个省份也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内结构差异,山东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具有优势,这些行业基本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但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与江苏和广东省还存在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山东省的传统服务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比重较高,而对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业等发展不足。

表2 山东省2010年第二产业内部产值结构

表3 山东省与江苏省、广东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第三产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目前就业的压力,同时大多数行业耗能少,投入产出率高,发展潜力大,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增长明显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因此,在现阶段,山东省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缩小和广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的差距。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结构仍是“原料加工型”,第三产业增长缓慢等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将促使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就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进步是经济起飞的直接刺激,将带来新兴产业的迅速扩张,新兴产业的发展又将促进相关支持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并向传统产业渗透,通过关联效应,引起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山东省应该利用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经济区建立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实行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结合,实行引智与引资结合,以及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式发展的路子,找准突破口,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出现了不增长和负增长的情况。要优化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必须摆脱们目前服务业停滞不前的处境,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使其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产业应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以适应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即: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组建大型商贸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以金融、商贸、房地产、交通通讯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尤其是技术创新和高等教育,以实现科教强省之目的。

(三)以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全省经济的稳定。山东省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只有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山东省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长期发展的保证。

要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要以现代科技武装传统农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和区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花卉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农业发展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载于做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其研发的重点有: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技术和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发,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