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的纯洁性要从克服 “三个不会”做起
2013-08-1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工委党校副校长薛秋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工委党校副校长 薛秋艳
副校长 薛秋艳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每一名党员都应从 “我”做起,深刻反思,切实改掉不纯洁的思想和言行。笔者认为,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 “不会说话”、 “不会穿衣”、 “不会走路”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会说话”,并非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是工作中该说的话说不好,政策说不清、道理讲不明、法律搞不懂。跟群众打交道,不会说三种话,一是群众听得懂的话,二是群众听得进的话,三是群众想听到的话。近年来,党员干部队伍学历结构、文化层次提升很快,然而一些人同群众沟通的能力不仅没有提高,甚至反而降低。当群众需要表达利益诉求,需要我们为之排忧解难时,我们所采用的语言,不仅不能让群众接受和认同,有时甚至会引起群众反感,进入所谓的 “失语”状态。
“不会穿衣”,并非缺少修养和品位,而是穿着不分场合、不合时宜,与党员干部应有的形象气质不符。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从“温饱型”向 “小康型”过渡,收入差距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源罪魁之一。穿着打扮往往直接反映人的身份和收入水平,少数觉员干部身着价格不菲的名牌衣饰,难免让百姓观之产生不好的联想,甚至质疑。
“不会走路”,并非肢体障碍或体态欠佳,而是走路的方向出了问题。有些党员干部长期不接 “地气”,以致跟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些党员干部热衷于跑上层、拉关系,把大量精力用在结交 “权贵”上,长时期淡忘百姓;还有些党员干部只喜欢围着“有钱人”打转,试图寻租捞取好处,对民生疾苦关心不够。
“三个不会”,是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不纯洁的具体表现。 “三个不会”,疏远了党群关系,淡漠了党群感情。 “三个不会”,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威信,危及党的执政基础。
为什么会出现 “三个不会”现象?究其所以,原因很多,可以集中概括为十二个字 “感情冷漠、意识淡薄、本领恐慌”。因为心里没有群众,没有真正为群众着想,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说不出群众爱听的话,是为 “感情冷漠”;因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公仆,屡屡因私废公、与民争利,导致在群众心目中没有好形象,是为 “意识淡薄”;因为工作能力差、水平低,尤其缺乏群众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接触群众时言行失当,导致做事情群众不认可,甚至使矛盾激化和升级,是为 “本领恐慌”。
克服 “三个不会”,方法不难找,看看我党党章,学学历史经验,便可了然。 《党章》规定: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敖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法宝。 “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要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8页)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67页)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话,至今仍是全党同志必须时刻铭记的治政真言。
克服 “三个不会”,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多接触、近感情;二要善服务、强意识;三要重学习、增能力。建立可操作、有实效的党群联系方式,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和感情。扩大服务群众覆盖面,把下基层作为党员干部常态工作内容,把化解基层矛盾,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的能力和业绩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