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导入“七法”

2013-08-12李素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国旗同学课堂

李素玉

1. 歌曲导入法。歌曲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兴趣爱好广泛,能唱会跳,播放一首歌曲,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沉郁悲怆,都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心,将其带入课堂,并欢乐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在讲到《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中,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出来,这样大家对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有了直接体验。我再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图片导入法。图片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等特点,非常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图片的种类有很多:历史地图、历史人物肖像、历史事件图片,以图片的方式导入课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集实际的图片加以演示,一种是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演示。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为学生出示一面美国国旗,并且问学生:“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国旗的寓意,那同学们知道美国国旗的寓意吗?国旗上面的几十颗星星代表什么?13条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什么,学习了这一课,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课堂。

3. 视频导入法。视频作品除具有与图片一样直观形象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视觉冲击力等特点,更容易让情感丰富、爱好广泛的中学生接受和喜爱。这里的视频可以是一段影视剧的片段,也可以是一段真实的录像,甚至可以是一段声音,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地融入学习氛围。例如,在讲到古代史《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就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并马上提出唐僧师徒口中的西天是哪里?他们为什么去那里取经,取得又是什么经吗,《西游记》中的人物除涉及佛教还涉及我国哪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带着这些同学们很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快速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4. 故事导入法。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故事,这样不仅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切入教材知识的学习,有趣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知识的需求。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讲《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可以先为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久而久之,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外敌入侵,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

5. 诗词导入法。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所在,运用诗词导入法除了通常导入法的激趣之外,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先请同学们朗诵几首与西域有关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并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以及丝绸之路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6. 悬念导入法。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人新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疑问时,要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陷入其中,或者是抓住扣人心弦的问题避而不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欲,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讲到《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悬疑:为了纪念南朝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1964年11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带着这样的疑问,同学们急切地进入课堂学习。

7. 开门见山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即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当即明白学习内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马上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学习,师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明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可在高年级采用,也可在复习课上应用。

猜你喜欢

国旗同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尊重国旗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国旗飘扬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