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的新变化

2013-08-12王新香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绿色

王新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的变化,实验的内容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精英式化学变成了大众的化学、公民的化学、社会的化学;实验的内容与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使化学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环保化学意识已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显现出来,在化学实验中体现一种新的理念——绿色实验、环保实验,这也是化学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又是时代发展对化学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具有绿色化学、环境化学理念和意识,使参加化学实验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尽量环保一些。有实验表明,一节纽扣大的电池掉在水里,就能污染50吨左右的水,如果掉在土里,几年后,它周围几平方米土地就会寸草不生,变成一块废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新课程实施前的很多年都用氯酸钾加热或高锰酸钾加热的办法来制取氧气,不环保,加热就要消耗酒精并伴随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对环境有危害。而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首选是用绿色试剂过氧化氢分解或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就可制取氧气,是非常环保的。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有的实验是可以微型化和替代化的,如氨的易挥发性,就可以用更小一点的烧杯,只要能看出现象,能证明就行,这样就节省了原料资源。而现在基本上是不用白磷做实验,用其它药品替代了。虽然初中化学实验所涉及到的影响环保的并不多,但在实验中的这种绿色化学的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是一刻都不能放松的。

二、生活化学

新课程强调“两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就能鉴别我们生活中食用盐里是否含有碘,尤其在农村每年的春季做大豆酱和秋季腌制咸菜的时候,总有一些流动的商贩到各屯卖盐,还有散装的,都说是加碘盐。如何鉴别,老百姓一般是不会鉴别的,这时就可以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实验来鉴别,我们将土豆丝儿或片多洗几遍就能得到土豆粉(淀粉),放里几粒盐,如果变蓝就证明含碘,如果不变色,就证明无碘,商贩是骗人的。还有厨房中如何除去菜刀上的锈;如何除去水壶里的水垢;如何自制汽水等,都是利用化学实验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兴趣化学

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学生对各种试管、烧杯、玻璃瓶等非常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学生到实验室总有看不够的东西,总是问一问这个是做什么的?那个有什么用?对化学仪器兴趣颇浓。第二,学生看完老师做演示实验后,总想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那种欲望非常强烈。做完以后,那种兴奋劲甭提有多高了,有时把做实验的感受给你讲个没完没了,久久不能释怀。第三,发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在学生按实验规则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心里是既高兴又忐忑,成功时的兴奋劲和高兴劲真是无以言表,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对学生化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这种学习热情,发展下去就会变成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内驱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情感与树立正确的学习化学的价值观。如,学生在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失败的同学就找原因了:是手帕的材质问题,即制造手帕材质的着火点是选择高的还是低的,或是酒精的浓度问题(高还是低)等。学生就会深入分析与研究,反复实验,直到找出原因、实验成功为止。在实验室做实验,连续做几天学生都愿意,而且乐此不疲,可以看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情和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猜你喜欢

化学新课程绿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追踪绿色的秘密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