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分层讨论式”教学模式解析

2013-08-12郑花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评价

郑花

一、“分层式教学”实施

1. 目标分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如果教师独立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去学习,那么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形成学习障碍。因此,划分目标时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目标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相结合,这样既有目标,又有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发展目标和拔高目标,更为一部分学生降低目标,使其分层达标。

2. 学生分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本美术学科的欣赏理解能力和绘画技巧的掌握对学生进行分层,以求在每堂课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主动发展教育”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智力、操作发挥极至,使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到上课有事可做,感到原来我也能回答问题,原来我也能画,我愿意画画。

3. 分层施教。教学方法要根据灵活多变、及时调控的原则,充分运用讲、练、读、问、听等多种手段,在认识、思维、应用、操作等方面进行,多项信息交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失良机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的难易与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关系。

4. 分层指导,分层训练。首先用课堂中小团体协同性学习组织课堂“异质同类”的小集体,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充分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下互相协作,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其次,在课堂提问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出力所能及的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让困难生回答出的问题,由中等生补充、完善,再由优等生判断、提高、相互促进。

5. 作业分层。以往的教学,布置作业“一刀切”,教师出的题往往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这使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及作业,能使学生在求知的天地中享有充分的自由。

6. 评价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即个体在学习时表现出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我实行分层评价,使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向知识和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转换;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转换;评价者由教师向全员转移,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观念、内容、方法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评价体系,让评估的过程成为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讨论式教学”实施

讨论是一种群体性交谈,真正有效的讲课中,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教师则是讨论的组织者。

1. 充分讨论的准备。(1)拟定讨论主题;设定不同层面的主题;(2)收集各种资料,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注意力集中与论题有关问题;(3)进行批判性阅读,对照、比较各种观点,找出矛盾和差异;(4)客观的阅读,摒弃先入之偏见;(5)进行欣赏性阅读,抱着谦逊的态度;(6)进行接受性阅读,正确观点要接受;(7)进行建设性阅读,将资料重组;(8)着手准备发言稿。

2. 灵活讨论的引导。

(1)巧妙的提问。成功的指导讨论的关键就是教师善于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发言,围绕论题进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随意的、广泛的和发人深思的问题。提出发散型问题比收敛型问题有效,而评价性的问题则更为有效。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使学生广开言路,广拓思路。

(2)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一方面,教师就尽力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厌倦的情感,做到一视同仁,对不足要及时给予校正,但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

(3)及时纠正离题现象。讨论不是越热闹越好,教师要时刻抓论点,不时的对论据进行回顾,指出已经解决解决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概述得出的结论,针对讨论过程进行分析,小结时要简明扼要,不打断线索。

(4)讨论的评价。衡量讨论是否成功,可以依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评价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有不足,是否离了题,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是否成了别人讲坛等。

3. 保证充分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急着让几个尖子生赶时间回答,就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因此,教学中我们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交流,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

三、几点收获

1. 构建了“分层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分层讨论式教学”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主体形式,为求体现整体与个体的统一,根除“一刀切”、“一锅煮”教学,把“不求人人都优秀,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所追求的目标。把课堂上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评价的公平性。

“分层讨论教学”模式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研究型”课堂模式,学生为课堂主体,在合作讨论中发挥学生的潜能,课堂上师、生的角色转变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讲座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丰富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学生在参与、讨论、交流中享受了交流的乐趣。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2. 课堂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实验班和对比班在每次的质量检测中有明显的差距,基础知识、绘画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应用的能力三方面均远远超过对比班。

3. 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飞跃的更新,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了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由学优生垄断的课堂教学变为全体参与,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大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评价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