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8-12刘颖

关键词:创设优化情境

刘颖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维、多创造、多发现,最终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数学课教学如何得以改革?笔者认为作到以下几个优化是改革数学课的关键。

第一,师生关系优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要深入学生、接触学生,多给他们微笑与鼓励,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相处的,从而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使师生关系得以优化。

第二,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优化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教学过程才能不断优化。

第三,教师魅力与教学情景优化。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的魅力、数学的魅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以趣生疑。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乐学的火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真知来源于实践。”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实践空间。如在学习数学估算中,可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估算,通过让学生帮助父母买菜等生动的生活事例,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学,让学生在思维中动手,动手中学会思维,在动手与思维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一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十分重要,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用情感的驱动而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笔者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用什么公式来求解?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乘以高求得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到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求解。

二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与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离不开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亲切、尊重、信任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一种“师生平等、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其行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选择,对他们提高的问题采取鼓励的态度,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对积极的心态加以扶植,从而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

其次,强调学生的交互性,教学数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是一种开放互动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强弱、高低之分;教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促进、激励作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

再次,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当学生独立地去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找不到,或者找到的方法不是最佳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评语积极鼓励学生,激起他们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三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的想法往往来源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过新年了,小动物们去给森林之王拜年,森林之王给每个小动物发了一个红包,小动物打开红包一看,小猪喜气洋洋,小狗和小鹿闷闷不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红包里装了什么。课件展示小猪的红包里是10张一角的纸币。小狗的红包里是1张1元的纸币。小鹿的红包是5张二角的纸币。他们认识这些纸币吗?能教教不认识的同学们吗?你能想办法安慰安慰小狗和小鹿吗?如果你是森林之王你还可以怎样装入一元的红包呢?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本人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时,为了吸引学生,开始,笔者给学生讲述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次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笔者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的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启发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样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成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创设优化情境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