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集成技术研究

2013-08-11陈友岚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9期
关键词:处理工艺亚硝酸盐水源

陈友岚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李树苑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10)

微污染水源是指受到有机物污染,部分水质指标超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的水体。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物、氨、嗅味、三致物质、铁、锰等[1]。一般来说,这些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尤其是那些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和具有三致作用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毒害很大。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农用化学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许多水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4]。

据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年度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道,2009年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5]。另外,目前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50%的重点城镇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水源的标准,都检测出多种污染物,微污染现状呈发展之势。从目前国内水域的污染现状看,要显著改善城市水源的水质状况,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资金投入上,均无力在短期内实现,因此许多城市不得不以受污染的水体作为饮用水水源。

然而,现有常规给水处理工艺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同时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 (DBPs),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性的需要[6-9]。2006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其中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加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加至4项,毒理学指标由15项增至74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10-13]。为适应国内供水行业的发展,研究技术经济可行的受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与方法

试验采用某城市受污染的水库水源,以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试验设施详见图1,其主要的净化单元如下。

预处理部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处理;

常规处理部分:混合、絮凝、沉淀、石英砂过滤;

图1 工艺流程

深度处理部分:颗粒活性炭吸附滤池 (GAC)、臭氧生物颗粒活性炭处理 (O3-BAC)。

由以上3个部分组合为常规处理流程、常规处理+颗粒活性炭吸附滤池 (GAC)深度处理流程、常规处理+臭氧生物颗粒活性炭 (O3-BAC)深度处理流程3个平行运行的工艺。将2组预处理和3条平行运行的工艺流程组合为6条试验工艺流程,具体为:(1)常规处理工艺;(2)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3)生物预处理+常规+GAC深度处理工艺;(4)常规+GAC深度处理工艺;(5)常规+O3-BAC深度处理工艺;(6)生物预处理+常规+O3-BAC深度处理工艺。由此进行各种组合工艺集成技术净化效果和技术经济的比较。其中,试验设施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1)生物预处理池井 设计水量3.3m3/d,水力负荷1.0m3/ (m2·h),气水比1∶1,YDT弹性填料;池分3格,采用穿孔管曝气,池内设有中心导流筒,穿孔管位于中心导流筒下部,每格内部通过中心导流筒连续曝气的抽升作用,形成水的交替循环,呈完全混合式。

(2)臭氧系统 由臭氧接触池和臭氧发生器组成。

臭氧接触池:内径300mm的圆柱形,总高度6.0m,最大有效水深5.7m,水从上部进下端出,臭氧从下部进上端出,逆向接触。池体为不锈钢。

臭氧发生器:Ozonia公司的LN103,以纯氧 (露点不高于-50℃)为气源,额定工作状态下 (氧气绝对压力1.6Bar,气温20℃),臭氧生成量2~5g/h,氧气利用率1.2%~8.8%,试验条件下氧气利用率约3%。

(3)常规处理 由混合、絮凝、沉淀、砂滤组成。设计水量3.0m3/h。

混合:静态水力混合器,混合时间6s。

絮凝:孔室反应,絮凝时间23.2min。斗底重力排泥。

沉淀:斜管沉淀池,清水区上升速度1.39mm/s,

砂滤:石英砂均粒滤池,滤速6.49m/h。滤料粒径0.8~1.0mm,水反冲洗。

(4)深度处理 采用粒状活性炭 (GAC)滤池及臭氧-生物活性炭 (O3-BAC)滤池。

GAC滤池采用矩形,分为独立的2格,每格处理水量1.5m3/h,滤速9.99m/h。滤料厚度2.0m。

1.2 水源水质状况评价

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J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评价水库水源水质状况。

水源水的锰、亚硝酸盐、凯氏氮、总磷、氨氮超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 (CODMn)、BOD5、总大肠菌群超Ⅱ类水体水质指标,部分时间超过Ⅲ类水体水质标准。5~8月属地面水Ⅲ类水质,个别项目超过Ⅲ类水质指标;按CJ3020-93的要求,该水源为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

藻类不是上述2个标准的评价项目,但水源的藻类数量较高,对水的常规净化工艺正常运行影响较大,可导致出厂水水质下降,是不应忽视的水质项目。本研究中选用面积为20×20mm、容积为0.1ml的计数框,采用行格法计数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处理及后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比较

常规处理、常规-GAC深度处理以及常规-BAC深度处理工艺3个工艺流程平行对比试验对几个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CODMn、色度、TON (总有机氮)、UV254等常规项目的分析化验方法基本以GB5750-85标准为依据,藻类采用计数框法测定。平均结果见表1。

表1 常规、常规-GAC、常规-BAC工艺单元及流程试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1)浊度。3个工艺的出水浊度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认为深度处理工艺相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提高浊度的去除效率,浊度的去除主要在常规工艺中解决。(2)氨氮、亚硝酸盐。常规工艺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较小,有时呈负值,说明常规工艺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几乎不能去除,且由于存在氨氮的硝化,出水中亚硝酸盐还可能升高;BAC深度处理工艺,投加臭氧后,水中的溶解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颗粒活性炭滤池中形成良好的生物生长环境,因此形成生物滤池,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5%左右。 (3)有机物。采用CODMn、UV254评价,常规、常规-GAC、常规-BAC3种工艺的CODMn去除率分别为14.42%、38.68%、58.19%;常规-GAC处理工艺中,GAC单元去除的CODMn总量占流程去除量的62%,而常规-BAC工艺中的BAC单元去除的CODMn总量占流程去除量的75%;说明投加臭氧后提高了深度处理的能力,有利于有机物的进一步降解;对UV254的去除效果与CODMn的趋势一致。(4)藻。常规BAC处理工艺出水的藻含量最低,效果较好,但是出水仍有37万个/L,对出水水质的稳定不利。(5)臭阈值、色度。2种深度处理工艺对臭阈值和色度的去除未见明显差异,但是显著优于常规处理工艺。

2.2 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后续深度处理工艺比较

本试验的后续3个工艺流程是在前述3个工艺流程基础上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净化单元,主要目的是解决水源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等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CODMn、色度、UV254等常规项目的分析化验基本以GB5750-85标准为依据,藻类采用计数框法测定。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1)浊度。各工艺对浊度去除无明显差异,深度处理不能提高浊度的去除率,这与前述3个工艺的结果一致。(2)氨氮、亚硝酸盐氮。由于有前置的生物预处理净化单元的生物作用,因此能够解决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问题,生物处理后续的3个工艺流程出水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基差异不很大。(3)有机物。当源水的CODMn在3mg/L左右时,生物预处理后续3个工艺流程出水平均值均低于1.5mg/L,生物预处理-常规工艺、生物预处理-常规-GAC深度处理工艺以及生物预处理-常规-BAC深度处理工艺的出水CODMn平均值分别为1.34、1.02、0.73mg/L。可见投加臭氧的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析各净化单元对CODMn去除率的贡献,生物预处理所占比率最大,其次是BAC,常规和GAC相差不大。以CODMn总量为1,各净化单元的CODMn去除量的比率见图2。从试验结果看,不同净化单元对水源水中的CODMn去除率相差较大,实际的去除效果与水中有机物构成有关。

表2 生物+常规+GAC(BAC)工艺流程试验结果

2.3 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达标率比较

试验期间共进行4次水质项目的全分析,所得结果表明:

常规处理工艺为大部分水厂所使用的工艺流程,该工艺的超标项目主要有氨氮、亚硝酸盐氮、有机氯 (总量),偶尔出现苯并 (a)芘及萘的超标。与其他流程的出厂水相比,水质最差。

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的水质指标中超标项目主要为有机氯 (总量)。原有项目35项指标全部达标,新增的53项指标达标率为92.45%,大于80%要求。

生物预处理+常规+GAC处理工艺的出水基本满足所有水质指标要求。

常规+GAC处理工艺不能解决氨氮、亚硝酸盐氮的超标情况,出厂水氨氮、亚硝酸盐氮浓度超出标准。

常规+O3-BAC处理工艺试验次数少,但其出厂水水质好,处理效果显著,出水只有1项萘超标,接近生物预处理+常规+GAC处理工艺。

比较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臭味几项常规项目,流程 (3)、流程 (6)的处理效果最好,既有生物吸附降解作用,又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其次是流程 (2)、流程 (4),流程 (2)的优势体现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及臭味的处理上,流程 (4)则对有机物与生物臭的处理效果好。

图2 不同净化工艺单元有机物去除量占总去除量的比例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受污染水源水的处理,要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或提高水质,应根据源水水质的特点进行工艺的选择。

(1)当原水中氨氮浓度高时应选择有生物作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如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或常规+臭氧生物颗粒活性炭处理工艺,在没有生物处理工艺单元的流程中氨氮基本上无去除效果;

(2)当原水中藻含量较高时,一般应选择有前处理除藻的工艺单元,否则对后续的砂滤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如可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单元;

(3)当原水中的臭阈值、有机物、色度较高时,应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后接深度处理 (GAC、O3-BAC)工艺。

本研究进行的6种工艺流程,从出水水质看,生物预处理+常规+O3-BAC工艺最好,其次是生物预处理+常规和常规+O3-BAC工艺以及常规+GAC工艺。不同的水源水水质条件、目标差异、经济条件等因素,对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

[1]罗龙海,曾山珊.微污染水源水的控制技术 [J].广州化工,2012,40(3):28-30.

[2]贺瑞敏,朱 亮,谢曙光.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J].陕西环境,2003,10(1):2-3.

[3]陈 莉,范跃华.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 [J].重庆环境科学,2002,24(6):67-70.

[4]付 乐,陶 涛,曹国栋,等.臭氧与活性炭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J].给水排水,2007,(5):31-35.

[5]张跃军,李潇潇.微污染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精细化工,2011,(1):1-9.

[6]黄 涛.微污染水处理新工艺 [J].贵州化工,2005,(5):25-29.

[7]宁海丽,朱 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2):98-100.

[8]杨文进,李树苑,李家就,等.人工YDT及PWT填料接触氧化池生物预处理与原水BOD5/CODCr的关系 [J].给水排水,2005,31 (3):25-28.

[9]李伟光,谭立国,何文杰,等.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滦河水的试验研究 [J].给水排水,2005,31(1):47-50.

[10]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饮用水处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01.

[11]卢静芳,孔祥媚,赵瑞斌,等.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湖泊水浊度及TOC的研究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76-79.

[12]刘继凤.浅谈饮用水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4):99-102.

[13]宁海丽,朱 琨.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2):98-100.

猜你喜欢

处理工艺亚硝酸盐水源
保护水源
羊亚硝酸盐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稳定轻烃脱硫处理工艺进展
南水源头清如许
高位池亚硝酸盐防控
冬棚养殖需警惕亚硝酸盐超标!一文为你讲解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脱硫废水零排放一体化处理工艺研究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