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中国对外经贸2013夏季形势分析会发言摘要

2013-08-10王俊文,孙振宇,姚景源

对外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企业

2013年7月7日,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主办,中企合(北京)企业管理中心承办的中国对外经贸2013夏季形势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围绕这一主题,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首任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孙振宇会长,国务院参事室姚景源研究员,商务部办公厅姚坚主任、政研室吴频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王俊文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副校长等进行发言,分析当前我国外经贸面临的形势,建言献策。现将发言内容摘登如下,供读者分享。

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王俊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方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另一方面,要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延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对我们在新时期的经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欧美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金融领域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各国经济结构调整也面临不少困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我国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同时,国内经济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人民币升值削弱了企业出口的竞争力,东部沿海地区面临转型的压力,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巨大压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

此次分析会的主题是“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国外经贸发展面临新的全球化外部环境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以及更加强劲的引擎。第二,国内经济条件发生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理论指导,需要探索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快沿边开放作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开放模式将出现新的格局,在深化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沿海、内地以及沿边联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通过与周边国家比较优势的交换来加快发展,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在企业层面,加快形成对外贸易新的竞争思路,将成为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机遇。努力形成品牌、质量、技术、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将是我国外经贸企业的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模式,世界经济再平衡必然会导致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中国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而又举足轻重,需要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全面提升中国产品与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孙振宇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首任常驻世贸组织代表、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欧债危机有重新爆发的风险,葡萄牙财长、外长相继辞职,欧盟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2%。发展中国家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日本金融政策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下滑,2010年全球贸易增长14%,2011年是5%,到了2012年仅略超2%,是有纪录以来外贸增长幅度最小的年度,甚至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非常不正常。一般来说,贸易的增长速度肯定要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要高过一倍以上,但是2012年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就很成问题。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反”对象。我国出口占全球总额的11%,但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占到全球的1/3以上,而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最典型的就是光伏产业,一个案子涉及200多亿欧元,历史上从未有过,涉及到整个产业和几十万人的就业,这确实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环境也面临很大挑战。现在外贸企业出口盈利越来越微薄,很多盈利率也就在3% ~5%之间,到了亏损的边缘,这种情况确实使企业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我们处于全球产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低端,这对我国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进入了全球的价值链,进入跨国公司的体系,但是我们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所谓“微笑曲线”的低端就是加工,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培训了人才,提高了管理水平,也引进了一定的技术,但是在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方面我们还差得很多。其中一个代价就是我们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加工领域,消耗了资源,以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和结构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今天的主题是怎么样通过开放来推动整个国家外经贸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这个角度来说,恐怕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开放来促进我们在整个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提升,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要通过开放来推动国内服务贸易,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贸易、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最近京交会开幕,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有服务贸易的大型交易会,很多国家都很看好,中国现在带头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来要把京交会建成像广交会一样具有影响力,这就看出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

现在全球服务贸易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0%,但实际上货物贸易中包含了很多服务贸易的内容,产品价值本身的含量加在一起,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接近50%,这说明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本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还比较低,没有达到在GDP中应占的比重,仅约43%。如何通过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的位置,来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水平全面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所处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服务业的开放,无论自贸区建设,还是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还是中韩自贸区谈判,服务贸易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谈判内容。服务贸易涉及面非常广,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的比重非常高,约为70%,甚至还要高。

由于多哈谈判受阻,所以美国极想推动服务贸易开放的24个WTO成员,在日内瓦开始搞诸边的服务贸易谈判,结果发展中国家非常反感,不允许他们在WTO内部谈,不允许他们使用WTO的会场,所以他们不得不到外面找饭店谈诸边的服务贸易协议。但是谈成之后,它会对多边的服务贸易规则有一定的影响。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负面清单的列表问题,服务贸易领域成员对自己的发展水平作出承诺,但是承诺并不要求一致,160个分部门,发达国家一般承诺120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水平,有的承诺四五十个,我国在110个左右的部门做了承诺。现在要在现有的承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承诺的水平,而且要改变承诺的办法。

正面清单要求将开放的部门列在承诺表上,但开放是有条件或有例外的,虽然承诺开放,但不适用国民待遇或其他条件,可以有开放的条件。负面清单就不一样了,列出来的是不开放的,其他全部无条件开放,当然你可以把负面清单列得非常长,但是有些新的领域都要无条件地开放。所以这里面有利有弊。

现在我们非常关注整个服务贸易谈判的进程,包括中韩自贸区谈判。实际上,开放得多,对我们国内也是一种推动。关键是我们怎么样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要采取积极态度,通过服务贸易的开放,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服务贸易谈判里会涉及到更多的国内规制,过去主要是边境措施,以后更多是国内的法律规章制度对政策的约束,这样对政府职能转换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下一步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通过扩大开放和外部谈判的倒逼机制,使国内的服务贸易更快发展。

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在做,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就是一个试点,通过试点看看我们在某些领域开放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总结经验,促进国内进一步开放,这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另外金融领域的改革,还有小微企业怎么样通过自己的专利等方面,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可以有比较好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要重视科技创新,抓住当前好的时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也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要先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今后整个科技创新的路子要配套,主要精力要放在实体经济。政府应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通过政策的转变来鼓励大家进行创新。

人民币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35%,这是我国从国外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极好时机。泰国等很多国家都在动这个脑筋,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后,泰国货币也有所升值,他们在动脑筋要利用这个机遇购买好的技术设备。

最近谈的中瑞自贸区挺好,瑞士是欧洲发达国家,有很好的技术,尤其在精密机床、加工中心这些方面,将来大幅度降低税收,对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很有好处,我们应该抓好这种时机。

另外有些企业像华为、中兴、海尔把自己的研发中心设到国外,利用国外的优势和当地资源提升研发水平,这都是很好的路子。

第三,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据贸发组织最近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跨国集团之间的贸易已占全球贸易的80%。跨国公司掌握最高端的技术,它不会轻易把这个技术给你,这是它们的命根子。你进入它的价值链以后贸易会有很大发展,但总是在中低端水平。你想要到高端怎么办,就必须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而且要有自己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不光是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这样才能立于产业链的高端。

怎么样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很重要。目前来看,在全球500强中我们有比较大的公司,但是今后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尤其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样大的跨国公司。这又涉及到“走出去”的问题,“走出去”的企业怎样朝这个方向走?现在“走出去”很多是为了国外的资源,有的是把国内过剩的产能拿到国外去,有各种不同的理由出去。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配套的模式,这跟我们服务业不发达有关系。一个企业走出去,国内必须要有相应的银行、保险、咨询等专业服务跟上去,形成集群式的配套。如果我们能够逐渐发展出比较成规模“走出去”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自己的跨国企业还是很重要的。

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同时,无论从政府还是从企业来说,还要注意克服可能产生的误区:

一是我们一谈全球价值链,有可能会产生全盘否定加工贸易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要看到加工贸易有它存在的理由,是个历史的过程,改革本身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当然要加快速度,但是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要盲目全盘否定加工贸易的地位。

二是企业要避免长期的薄利多销做法,恶性竞争只能使大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行规,要讲究诚信,通过一定的协调共同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技术和科技方面的制高点,通过品牌、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人才还是关键,搞科技创新和今后的竞争,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人才竞争,首先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尊重人才。政府和企业要给这些人才创造好的平台,包括教育、培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最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很突出,2012年699万大学毕业生,据说只有1/3的人找了工作,余下的2/3的大学生让他们干什么,这也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年轻人失业率过高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大学生是很宝贵的人才资源,怎么样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从事不同的岗位?其实现在也是挑选人才的好机会,在座企业的老板要考虑怎样提升员工的素质,招一部分大学生,给他们进行很好的岗前培训。所以充分利用社会高素质人才的优势,对我们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复杂性分析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现在看,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状况基本平稳,且做到了稳中有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增速7.5%,现在整个经济运行还是在预期目标之内。

再看上半年在改革方面的重大进展,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不到一百天,就取消了123项审批,紧接着又取消、下放23项,现在加在一起156项,应当说这是一个在改革上很重要的成果。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今年经济工作的时候,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定,微观经济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保底。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我们保持了基本稳定,所以通过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取消和下放审批权,激发市场活力。最近银监会等以国务院名义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结构调整的一些重要决定。上半年在民生领域也有重大的突破,我们知道棚户区改造,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另外一个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治理环境,上半年也是力度相当之大。

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好,而且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商务部工作是很难干的。所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现在的问题很复杂,我是主张对中国经济要看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经济目前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一方面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下行,这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是影响财政收入,2013年1—5月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仅0.1%,过去都是20% ~30%的增长。5月也仅增长2.2%。二是影响企业利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2012年9月份以前都是负增长,9月份由负转正。到2013年5月份保持12.3%的增长,利润主要来自少数领域,比如电力利润状况不错,因为煤价便宜;汽车和电子工业不错;四个领域占了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的90%左右。多数产业利润状况还是恢复性增长,可能各位企业家都感到困难还是很大。三是影响居民收入。十八大明确讲我们要做到两个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提高和生产率提高同步。今年一季度没做到同步,差了一个百分点,这是差距。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再掉可能会影响到就业,虽然现在就业总体良好,但是我们应当有一个预案。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稳增长还是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还是不要让它再往下掉,或者掉的幅度过大,还是要稳住。

我们稳增长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现在大家都清楚,咱们诸多的领域都是产能过剩,比如钢铁,现在是9亿多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7亿吨,过剩2亿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钢铁全行业亏损289亿。水泥全国生产能力30亿吨,去年生产了不到22亿吨。电解铝全国的生产能力2700万吨,去年生产2000万吨,93%电解铝企业亏损。现在不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也过剩了,比如风力发电,现在闲置能力40%。光伏产业2010年行业毛利率30%,2011年降到10%,现在已经全线亏损,而且这个时候雪上加霜—欧盟又搞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产能利润率,标准的好的产能利用率是80%~90%,正常应该在80%。我们一季度的时候是75%,不少产业都在74%以下,现在生产能力闲置是大问题。显然我们要想化解产能过剩,就必然以损失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但现在遇到的恰恰是经济下行,而且我们还要把它稳住,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现在中国经济任务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防风险。那么稳增长、调结构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做起来是很复杂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各项要素成本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环境保护成本上涨。但是由于现在产能过剩,要素成本的上涨无法转移到产品售价上去,它不像房地产。怎么办呢?按照经济学原理,就应通过技术进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吸纳要素成本价格的上涨,吸纳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成本要素价格上涨。但现在的问题是创新不足,我们现在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吸纳不了急剧上涨的各项要素成本,所以企业非常困难。

第三个方面是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

第四个方面是现在整个经济增长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

2019年的市场可能是“潜龙在渊”的一年,上证指数处于底部震荡期,难以出现趋势性或系统性机会;尽管从长期来看,估值回归是大概率,但在经济转型及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股市在低估值的状态下持续的时间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长。比如2012年至2014年,A股就曾经在低估值环境下震荡了较长时间。期待2020年出现“见龙在田”。

先说经济下行,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连续七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掉,到了四季度回升到7.9%,但是一季度又降到7.7%。2012年四季度虽然经济有所回升,但是现在看回升的基础还是不稳固。如何看宏观经济,李克强总理讲过这么一段话,看宏观经济不光看统计数据,还要看三个指标,第一就是用电量,第二就是铁路的货运量,第三就是贷款的数量,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我们2012年12月的用电量140亿千瓦时,到2013年1、2月份,就降到129亿千瓦时。第二就是从货运量看,大家知道经济本身很复杂,一定的经济增长要有一定的物流量。2008年、2009年调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当时带了一个组到山东调查,把山东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每天资料都要来,然后分析高速公路上货车通行的数量。你会看到什么问题呢?2008年上半年山东高速公路货车的数量还是很多,到下半年急转直下,到了11、12两个月和2009年1、2月份,山东高速公路上基本没有货车了,说明经济衰退。到3月份货车又出现,4月份陡然向上。当时我就写了一个报告,我说我们战胜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从2009年3月份开始初见成效。再看铁路货运量。2013年1月份全国铁路一个月运了3.44亿吨,2月份是3.10亿吨,较1月份呈现负增长。2012年2月是3.18亿吨,所以在2013年2月全国铁路的货运量,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是负增长。当然2月有一个特殊性是春节,再看3—5月份的全国货运量同比还是负的,说明经济在下行。第三个数据是贷款,5月份贷款数量6674亿,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258亿,说明整个还是需求不足。其实还可以再加一个就是进口,这个也说明国内的需求状况。

现在看为什么中国经济下行?从直接原因来讲还是出口——出口受阻。2012年4月,我们出口增长4.9%,2011年4月是24.9%,显然掉这20个百分点不是个小数。2012年进出口贸易增长10%,实际上是6.2%,这也真的不易,我们现在讲5月份出口增长1%,什么原因呢?还是世界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还是要努力把扩大内需做经济增长的根本点,外需方面咱们不好说多长时间,起码这一两年确实指望不上,我们想办法应该在外需方面调结构、转方式,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对出口依赖程度比较高,下行压力大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这些地区外向度高。对于世界经济来讲,我们还是要有一个长期性的思想准备。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我们要“双轮驱动”,两个“轮子”就是投资和消费了,我们常讲扩大内需,内需就等于投资加消费。在投资里分三块,一块叫做基础设施投资,一块叫工业投资,还有一块是房地产,这三块构成投资。这三块都遇到了新情况,比如说基础设施投资,2008年、2009年4万亿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这块我们的增长幅度都是30%甚至50%。但是到了2012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降到了-2.1%,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中国经济还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报告讲了三个没有变,我们还是社会初级阶段没有变,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变,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正因为三个没有变,才能推导出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因为三个没有变,才能推导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才能推导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是谁,李克强总理讲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像过去那样靠政府直接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就是投资的主体一定要放到企业去,让企业能够成为投资主体。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千万不要自满,觉得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世界第一了,你看得见的确实有不少是世界第一的,问题是你看不见的,实在是问题太大了。还有工业投资,我觉得现在有个问题,到处都讲投资投机,实体经济又辛苦,税负又重,又不赚钱,都讲投资投机、买彩票。

第三就是房地产,我原来讲过,我说房地产是个重要产业,结果很多人批评我,说你还说房地产是重要产业,你立场站在什么地方去了。我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但是大家想全面小康肯定应当有一个指标,住房小康,全国人民住房不小康能叫全面小康吗。另外我也讲老百姓的民生最基本就是衣食住行,我们过去从1978年开始用了二三十年解决了衣食问题,吃饭不用粮票,穿衣不用布票了,所以这个产业应当在建设全面小康过程中是个重要产业。但是现在它确实有问题,我们宏观调控让这个产业健康发展,这个产业现在问题就是房价疯涨,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四环甚至五环,一平方米房子卖5万,5万什么概念?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年收入,你说他买一平方米房子,这不太离谱了吗?房价疯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有相当数量的投资投机的钱进入这个领域,就推高了房价,所以现在我们做的限购就是堵住投资和投机。现在调来调去房价也降不下来,还涨,我们还应当研究深化改革的办法,就是这笔投资投机的钱光堵,我觉得很难堵得住。我们能否让这笔钱有新的投资领域、投资空间,投到那里去比投到房地产还赚钱,他不就不进房地产里去了吗。所以还是要用改革,用改革的红利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个思路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推高房价。为什么三十多年中国主要是投资拉动呢?就是体制机制问题,对于中国房地产问题,要坚持调控方向,应当更多地还原民生这种职能。当然了,我觉得不能急,因为它很复杂,复杂的事不能急,一急还容易做不好。现在再往下分析,一个国家要长时间投资拉动经济就会形成两个问题,第一投资有两重性,投资在投入的时候创造需求,需要钢铁、水泥、机器设备创造需求拉动经济,但是项目总有完成的一天,它就变成了提供产品和供给单位了。所以一个国家大量以投资拉动经济,但同时也形成大量生产能力,大量生产能力形成以后消费没上来,于是产生过剩就躲不过去。我们长时间以来投资拉动经济,所以产能过剩的根是在增长方式,所以为什么要转变增长方式,就是长期以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不可持续。

我们这么大的投资靠信贷,从1949—2011年,我们一共发了55万亿的人民币贷款,其中2008—2011年就占了28万亿,这么大的贷款又靠什么呢?靠货币,发票子。2011年中国M2为15万亿,到今年5月底是104万亿,为什么房价涨、物价涨?说到根本上就是货币问题。所以金融领域也存在潜在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增长方式和结构问题,还是要坚持把扩大作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应当追求的是以民生为导向的增长。一些地方GDP上去了,老百姓还不满意,还不和谐,为啥呢?因为搞的是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跟民生没关系。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应该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的增长。现在要算账的话,到2020年还有七年时间,这七年如果保持7%的增长全面小康就没问题。现在我看也有一些同志盲目乐观,不少地方提出要提前进入小康,当然我觉得人家的积极性是好的,但是我主张还是要看到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性。如果把这7%看成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实实在在的增长,而且把这个实实在在的增长定位是物质财富增加的增长,是创新推动的增长,是技术进步推动的增长,是经济增长负效应降低的美丽的增长,是以民生为改善的这样一个标志的幸福增长,我觉得7%是不容易的。

我国中小企业今后将以两种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

姚 坚

(商务部办公厅主任)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必须注重外需和内需两个市场。凤凰卫视的记者问了我三个关于外需的问题,我跟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当前的光伏产业。我们和欧盟发生了冲突,怎么看这个事?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国内市场有很多洋奶粉价格卖得很高,最近发改委对洋奶粉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第三个问题是上海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你怎么看这个事情?这三个问题和我们今天的研讨会重点“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外经贸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性。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国,90%的产品出口,只有10%用在国内,产生了诸多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下一步怎么办?我们企业是不是得提高竞争力?为什么不更多地在国内使用光伏电池,反而把光伏制造的污染留在中国国内,把绿色能源的使用放在国外?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二个是洋奶粉。为什么国人对我们的奶粉没有信心?为什么宁愿花高价钱,比香港市场、欧洲市场贵两三倍的价钱,以这么低的收入买洋奶粉,为什么?在科技研发和产品质量方面,社会对我们的企业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品牌没有信心。

第三个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面对光伏产业出现的这些矛盾,面对洋奶粉出现的问题,我们怎么深化改革?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或许能给我们一个解答。它的突破口在于怎样以开放、以国际市场标准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放服务业、开放产品质量的安全和标准、开放企业注册和登记、开放对民营企业的投资限制,来解决诸如光伏产品和奶粉出现的问题。

我想从中小企业参与国际价值链的渠道作为切入点,谈谈我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什么是全球价值链。最近这个话题讨论得比较多,实际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我记得1998年、1999年,在座的孙振宇大使就带领我们研究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贸易逆差背后就是全球价值链的分布,当时美国说我们对美国市场出口太多,买美国货太少,顺差太大,压我们开放市场,压我们人民币汇率升值。当时李岚清副总理提出思路,孙部长带着我们研究,是否与美国有这么大的国际贸易顺差?分析结果是国际贸易的统计标准出了问题。以往的国际贸易统计是以一个国家的生产、国与国的交换、比较优势作为基础,但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搭上了全球化的这班车,我们的生产还是一国生产吗?绝对不是。中国占全球出口市场的11%,但全部是我们中国的成分吗?绝对不是。在光伏产业中,我们用了德国的机器设备,用了德国的多晶硅,这就是出口光伏电池背后的国际含量,是全球价值链的一个背景。但是不要忽略,过去30年中国大大参与了全球化,使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我们的出口是两位数、甚至是20%的增长,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就业提高、技术进步。

但是过去我们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是什么?和现在、下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跨国公司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过去三十年我们以外资为主,吸引外资让中国企业参与了全球价值链;未来十年到三十年,应当是中国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中带动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因为过去三十年,我们确实通过吸收外资,连续21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方面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国,参与了全球价值链。但是这个过程还可持续吗?我觉得几个因素表明我们不可持续。

第一,我们还能继续在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生产吗?有没有必要从上游的品牌、原材料开发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延伸,增加我们价值链的份额?我们的环境、劳动力成本都承载不了。第二,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当前外贸形势出现了重大逆转。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国际环境中,外需萎缩和出口下降使我们不可能继续延伸;国内方面,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大家知道2013年1—5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2012年全年。无论从外需萎缩、出口下降还是国内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代价提高,都不可能让我们继续以制造业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了。那么我们怎么办?

中小企业下一步可能以两种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分工,第一种模式,就是中等规模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由原来只从事制造环节,向上游的品牌、研发、融资、渠道和下游的销售延伸第二种模式是让小微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但是它靠什么?就是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我想举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个案例是中型企业怎么通过海外投资来延伸价值链。我举一个生产假发的企业,别看假发产品很简单,但是海外市场需求很大。山东有家企业叫新华锦集团,专门生产假发,工厂收购价是60美元,国际市场售价基本在900~1000美元,差距就这么大。以前出口企业以60美元从市场收购,以70美元卖给进口商,然后通过渠道商以1000美元卖到国际市场,中国企业赚了70美元以内的价格,我们的价值链确实处在低端。但是2009年这家企业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恰到好处的时点,果断投资购买了品牌和渠道,成为品牌和渠道的拥有者,也卖到了900~1000美元。借助进出口银行提供的美元贷款,加上自己的投资,该企业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实现了从原来的制造商到现在的品牌和渠道拥有商这一转变。这家企业的老板说:现在即便人民币升值也有底数了!如果有更多企业说这句话的话,我们的国力就强大了。

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也有很多案例。大家知道,前几年我国轮胎遭遇了美国的特保,之所以现在轮胎企业还非常健康地发展,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一方面是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就轮胎特保案对美交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第二起对我国的特保措施。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通过投资延伸价值链、提升竞争力创造的市场空间。山东还有一家叫高校软控的轮胎制造企业,它已在东南亚一带收购橡胶园,加工制造橡胶。通过收购橡胶园,参与到上游的生产和制造环节,牢牢控制了原材料渠道,大幅降低了成本,有效控制了价格和品牌,再加上国内研发。这类属于中型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延伸价值链,在更高的价值链环节解决我们在产品研发、获取原材料、营销渠道、新产品设计方面的困惑。

小微企业怎么办?我们从企业现实的经营渠道观察,现在的小微企业以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平台和载体,也在向全球价值链进行参与和渗透。我还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大家现在看到的门锁,别小看这个门锁,它的科技含量很高,都是与计算机连在一起的数字化新产品。我国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我们有几家跨国锁类公司。有一家叫三链锁业的企业,总部只有一百来人,并不生产锁具。它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和专利事务所合作,在全球进行专利和品牌收购。第二件是和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是联想原来的母公司合作,进行新锁具的科技研发。它就做这么两件事情。由于有了品牌,有了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它在国际锁具市场收购了欧洲、中亚、非洲地区的大量品牌代理商,带动了国内近百家中小锁具生产商进行生产制造。通过三链锁业这样一个跨国公司,带动了百家制造商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

第二类就是我们所说的供应链企业。一部分传统外贸公司现在发展得很好,就是得益于供应链关系。大家知道,在深圳有家叫汇富控股的公司,它的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我国对中小企业服务还有一定局限,之所以欧洲有那么多专门的政府部门叫中小企业部,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弱势,拿不到贷款,没有力量和大企业和管理部门打交道。怎么办?供应链企业应运而生,很多外贸公司实现了转型。我们说的这家公司在广东地区代理了1000多家中小型生产企业,提供专门的外贸供应链服务,从2012年开始至今出口增幅全部超过100%。在融资方面,他和代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在出口退税方面,他直接把退税款给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根本不用与金融和税务部门打交道,企业只需与汇富公司一家合作。在海外市场、产品研发、设计等方面都一样。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价值链模式的特点可归纳如下:三十年前我们利用外资参与全球价值链;三十年后我们利用中国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公司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资本来源和企业主体发生了变化,其背后的故事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是代工的制造商,不再把环境问题和血汗工厂留在国内,我们向价值链的高端逐步转移,我们要的是科技研发,要的是品牌,要的是渠道,要的是对上游的控制,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依赖于什么?依赖于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依赖于我们下一步的体制改革,让民营企业不断在海外发展。我们知道,过去五年民营企业占出口的比重提高了13个百分点,由24%到37%。如果我们看到未来五年,民营企业在出口中超过50%,就说明民营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了,贸易和投资的中和进一步增强了。下一步我们参与全球的模式应当是这样的:对外投资和贸易融合,对外投资和出口融合,中国跨国公司不断涌现,价值链进一步向两端延伸。刚才姚景源研究员说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民生的中国就会指日可待,就会更进一步。

所以我想说,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是未来我们转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这种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跟踪这种变化,给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我们进一步转变行政管理体制,让企业的自主权,无论是在外汇还是投资方面都进一步放开。这样我们参与全球价值链就更有希望了。

当前外贸形势与企业创新发展

吴 频

(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

一、当前的外贸形势

当前,我国外贸走势总体波动较大,近期降速趋势比较明显。其中,出口下行趋势较明显,进口亦是如此。分析外贸降速的原因,基本结论是:外需不振,主要出口市场乏力;综合成本上升,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国际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便利化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间。另外,近期南方省市对外贸业务加大了合规性检查,也挤出了一些“水分”。

综合来看,外需不振和人民币汇率走强产生共振是导致当前外贸出口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外需不振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增速回升慢。最近,IMF、联合国、世界银行都调低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分别调至3.3%、2.3%和2.2%。WTO预计2013年国际贸易增长3.3%,比上年的2%要高,但低于近二十年5.3%的平均水平。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近期我国向美国、东盟的出口货运情况不错,但是向欧盟和日本的出口货运情况不理想,这与外贸统计所反映的情况相吻合。

如果说外需因素相对不可控,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则是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一般来说,外贸企业会在年初判断当年的汇率走势,据此与外商进行谈判和签订相关的贸易合同。截至2013年6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对日元升值超过13%,而其他货币对美元都在明显贬值,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接单意愿和盈利水平。其中,对日元升值较快,与日本现行的“安倍经济学”、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力度较大有关。

从制造成本看,由于近年来国内最低工资线提升幅度较大,以及“劳动力红利”减少,总体工资水平上升较快。据近期调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普通工人月工资水平已超过3000元,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最低工资水平分别上涨12%、14%。国内价格总水平无论是 PPI还是CPI总体保持稳定,对稳定出口有利。

关于未来的外贸走势,要关注人民币汇率、国外量化宽松政策变化、国内经济和政策变动等情况。关于人民币汇率,从2013年7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NDF走势图看,一年期内都是预计人民币要贬值,分界点是预计两年后会升值。据此判断,2013年下半年外贸出口有望得到汇率的一定支撑。从季节性变化看,7、8、9三个月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传统出货期。综合这两个因素,下半年外贸走势会有所好转。

对未来外贸影响较大的是量化宽松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问题。美联储已开始做退出量化宽松的准备,而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导下,日本正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些量化宽松变动带来的利弊影响要作深入分析。如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人民币对日元升值较快,对我国企业出口日本不利。但我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有大量的分工合作,如果日本经济复苏,其企业竞争力增强,对我国开展加工贸易,特别是以日本的核心元器件为基础的加工制造业,提升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对量化宽松政策变动带来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也应予以高度关注。从历史数据看,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达到最高点,但从2011年以来五金矿产价格下降了28%,能源价格下降了14%,这对扩大大宗商品进口是有利的,但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那些以大宗产品出口为主的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国家经济不景气,如巴西。这对我国企业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会有一定的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变动还会引发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也应引起企业的重视。

关于国内实体经济,需要关注:一是全社会用电量,5月份只增长了5%,比4月份还低。用电量增幅低了说明产出少,但也需要作结构性分析,有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快,降低了全社会用电量水平。二是PMI,无论是统计局还是汇丰公布的数据,都是下行的,说明中小企业情况并不理想,加上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会影响出口的竞争力。三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对此要做两方面的解读,一方面产能过剩压得我们必须出口,但另一方面有关国家对我们的反倾销、反补贴等限制措施可能会加剧。

国内宏观经济有两个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当前总体就业情况较好,但受2013年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等因素影响,如果下半年就业压力增大,不排除国家出台积极财政政策,以拉动就业增长。二是财政收入特别是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不快,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刮地皮”现象,这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行。进出口方面,要关注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以及进出口相关税收检查严格带来的影响。

关于稳定外贸增长的对策建议,需要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第一,稳定人民币汇率。根据对外贸企业的调研,人民币名义汇率每上升1%,企业利润将减少1%~4%。第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据调查,叠加在外贸各环节上收费名目繁多。仅海运环节就有20多种,每年向外贸企业乱收费1000亿元。第三,加强金融和税收方面对外贸企业的支持。第四,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机遇增加进口。

二、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企业竞争力

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稳定外贸增长的关键。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二次创新、流创新与源创新等不同类别。

传统上强调的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神舟飞船等就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其主要特点是在国家引导下,由国家来指定创新的方向,承载的创新主体主要是大企业。

“二次创新”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布莱兹茨尼和莫里夫在《奔跑的红桃皇后》一书提出的。他们认为,之所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现较快发展,与“二次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二次创新”的特点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了适合自身价值链的创新,而且完全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的反应。所谓“二次”,是指美国企业是技术的领跑者,而我国企业是在美国技术基础上善于改进和应用进行再创新,如集成创新、工业创新、管理创新等。两位美国学者在中国大陆作了许多调研,总结了大量案例。如富士康能在短期内动用100万人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创新。富士康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也相当强,仅其法务部中负责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相关员工就有3000多人,这方面值得我们企业学习借鉴。

“流创新”与“源创新”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德荪教授提出的。他根据在国内商学院讲学和与中国企业交流的积累,形成了“始创新”、“流创新”与“源创新”等概念。始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所谓流创新,在西方管理学中对应的是“连续性创新”,是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创新,提升产品的价值,拓展市场和销售。其具体做法通常有: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供应链的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差异化,改进设计、迎合市场提高价值。所谓源创新,在西方管理学中对应的是“颠覆性创新”或“破坏性创新”。举例来说,如数码相机的发明把胶卷产业打垮了。又如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替代了原来的CRT显示屏。最简明易懂的例子是汽车替代马车,实现了陆上主要交通工具的颠覆性创新。源创新的主要特点是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链,开发出新的理念价值,建立一个营销网络平台和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源创新》一书中有很多案例,值得一读。

关于外贸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路径,可分成三种。以“微笑曲线”为图例,通常认为我国外贸企业以加工制造为主,处在“微笑曲线”中间的低端。创新的第一条路径是向研发方面拓展,另外,通过“走出去”购买营销环节,实现了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创新的第二条路径是富士康模式,通过创新使自己的制造环节成为苹果等各大厂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升了制造能力,把“微笑曲线”中的制造低端抬高了。此外,在调研一些民营企业中发现,这些企业并未参与国际分工,它们的产品从头到尾都在国内生产,尚未构成全球产业链,但它们在创新升级方面也采取了突破性的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关于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从政府层面来讲,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即要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而不是政府自己做创新。二是创新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而且要向应用、保护、管理的方向延伸。三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倡导宽容失败、开放合作的创新文化。因为创新的同时也是冒险,会遇到各种问题,研究成果很可能经市场检验是失败的。要创造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四是推进科研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五是加强对外谈判与交涉,争取良好的国际创新环境。我国企业是在落后条件下追赶创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企业的创新道路会更加坎坷。总之,政府部门要致力于为我国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体制和制度保障。

全球最大的生产网络在亚洲

林桂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首先亚洲的生产网络,是全世界最大的,也就是所说的亚洲工厂,或者说中国是世界的一个制造业中心。衡量全球价值链一般情况是采取中间的贸易来衡量,中国在2001年的时候是1580亿美元,东盟是2780亿,整个亚洲是8980亿美元。到了2011年,中国就达到了10053亿美元,东盟是6810亿,远远超过东盟,我国占整个亚洲的1/3,这也衡量了我国生产能力规模的大小。

亚洲生产网络是怎么形成的呢?学者都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其原因一是低要素成本,二是市场的效应,规模经济;三是市场厚度,四是较低的贸易成本。其实亚洲工厂的成因也是非常偶然,当初有两家美国企业,一个是德克萨斯,一个是国民半导体,这两家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准备去拉美投资,因为美国成本非常高,他们对拉美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政局不好、投资环境不好,于是就转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当时正好欢迎外资,因而亚洲的市场网络,或者亚洲的价值链就从这里开始,这些年发展形成了市场最大的规模。我们对此做了分析,第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之间的距离;第二个是这些国家外资的流入;第三个是各国都实行了非常低的关税水平;第四个是有显著影响的各国之间的自贸区协定,这些促使了零部件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因而生产网络形成。

今天生产网络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呢?在亚洲、欧洲、北美市场三大工厂中22种商品的出口额,第一个是轮胎,亚洲和欧洲几乎旗鼓相当。第二个是纸制品,实际上不是在亚洲,而是在欧盟。珠宝是在亚洲,纺织品是在亚洲,欧盟领先的有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办公机器亚洲是领先的,电线、开关,电缆是欧盟领先。电子电路、电池都是亚洲领先,但是汽车、飞机等,欧盟就明显具有优势。

总结起来,可以看到欧盟和亚洲在优势上各有分配,分布不同,在电子电信上亚洲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发动机等,欧盟仍然是具有优势的。在亚洲的零部件贸易上,各个国家对亚洲的依存度不同,中国对亚洲的依存度是46%,但是其他国家都超过了50%,甚至60%。除了印度以外,各个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也是非常高的。

在SITC机器与运输方面,我国从东盟进口份额不断上升,从韩国、台湾进口份额也不断上升,从日本进口份额也非常大,但金融危机对此造成打击。SITC编码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北美和欧美,中国零部件从亚洲进口的,最终产品组装完了大部分出口到了北美市场,因而形成了价值链上的联系。

通过总结依存度得出亚洲领先的是轮胎、纸、纺织、钢铁、阀门、贱金属、传动装置、开关、电缆、电子元件、蓄电池和光缆等22种产品,其中中国占了16种,并且亚洲都是最大的。日本对亚洲依存度最高的只有: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飞机、特种机器和汽车。对亚洲依存度最高的,对新加坡就是民用工程机器一种。对印度依存度最高的就是珠宝。亚洲和欧美比起来的优势在哪?在纺织、珠宝、电子、开关、光缆、蓄电池方面,欧盟的优势是轮胎、纸、钢铁、发动机、传动装置、汽车,这样看优势有大致的分配。对于日本来说,所有具有优势的,欧美都比它有优势。韩国所有具有优势的,日本都比它有优势,中国具有优势的,除了光缆和电缆,欧盟都比我们有优势。所以从自贸区的角度,日本是不愿意和欧盟在一块的,我们的选择就比较复杂。

有人说北美的优势可能是服务业,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在全球价值链中北美的优势是在服务业,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参与了全球价值链,我们的作用是什么。2000年时,我国单位出口在国内增加值是0.76,出口1美元,国内增加值是0.762,这个很高了,也许我们计算有问题,但是其他计算也能达到这个结果,美国是0.889,日本是0.865,国内的附加值贡献也还可以,真正低的可能是加工贸易。也许我们升级的角度重点不见得是放在看附加值这个问题上。

再看一些行业,比如电子行业,我国单位出口国内附加值是0.665,这个高不高呢?美国是0.887,日本是0.870,跟他们比,我们电子产品可能稍低一些。纺织,我国国内附加值是0.837,皮革、制鞋是0.840。2009年我国的出口中,附加值12.7%是来自于美国,12.1%是来自于日本。电子产品我国附加值的14.2%是来自于日本,13.7%来自于美国。

看企业的情况,在出口份额中,中小企业占出口64.5%,大型企业占出口35.5%,中小企业在出口中是主力军。中小企业国内附加值是62.3%,大型企业是37.7%。这是直接和间接附加值的计算,中小企业直接是38.4%,间接是23.9%。

新加坡是从加工贸易起步的,它开始的时候只有港口和贸易,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升级轨迹。最早他们生产香皂、啤酒、化工产品,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电子消费品、半导体组装,80年代是工业电子、计算机和周边设定,集成电路,90年代,就是以区域一体化对外开放作为驱动,芯片制造、电路设计、生物技术、研发、石化、信息等。可以看出,像新加坡这样的模式,也可以实现升级,而且很多当时投新加坡的国外公司,最后就变成了新加坡的公司。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得出几个启示:

第一,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种类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中国是一个世界生产平台,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第二,中国的出口经历了升级,开始只能进口零部件,今天已经出口零部件。

第三,这个升级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我国零部件生产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外力效应,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质量。

第四,未来我国必须要扩大开放,如果能够把加工贸易的关税降下来,让它销售在国内,这些产能不仅能留在国内,而且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将来可能变成中国的企业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降低进口限制,更大地促进贸易便利化。

猜你喜欢

价值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