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分析

2013-08-10万亚晨

对外经贸 2013年8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分工产业结构

万亚晨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134)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化大分工背景下的产物,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可以通过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完成,也可以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而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发展,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分工也变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国际产业分工方式,产品内贸易是其主要贸易形式。产品内贸易分工的生产形式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至少两个以上的连续阶段;二是产品生产跨越国界,至少有两个国家参与其生产过程,提供价值增值,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一个以上的生产阶段,但不是完成所有的生产阶段;三是至少跨越国界一次,即至少一个国家在工序生产中运用了国外进口投入品,或出口的产品作为另一国家生产中的投入品[1]。

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各国的分工地位是不平等的。跨国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地区优势与要素禀赋特点,将自己处于成熟阶段与标准化阶段的产品分布于各发展中国家,而自身长期占据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价值链战略性增值环节。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简单的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只能依靠产品价值链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外溢与知识扩散效应带动经济增长,从长远来看处于被动“被锁定”状态,将逐渐在新型国际分工中被发达国家边缘化,失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域之间比较优势是相对变化的,资本的逐利性将导致跨国公司撤资,随之而来发展中国家面临跨国公司撤资后造成的产业结构“空心化”带来的威胁[2]。因此,在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分工和贸易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是长远之计。

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内贸易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我国产业发展也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产品内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转化的机遇下,结合自身劳动力禀赋优势,积极融入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生产中,发展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加工组装基地,因此,在我国贸易实践中产品内贸易通常又被称为加工贸易。总的来说,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突飞猛进,加工贸易总额从1981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3052.2亿美元,增长超过了500倍,占全国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6%跃升到2011年的34% 。同时我国开始注重培养加工贸易前后相关产业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延长价值链,形成产业集群。

(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跨国公司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纷纷在华投资建厂,这是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如表1所示,我国FDI由1996年的417.26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160.11亿美元,产品内贸易额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1996年的1278.6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3052.2亿美元。

表1 1996—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产品内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二、产品内贸易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及其估计

本文首先计算产品内贸易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并在对数据进行相关预处理的前提下以此作为实证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关系的指标,通过拟合历年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得出拟合方程,进而来验证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产品内贸易指数X=NIX/IX

其中,IX为我国进出口额之和;NIX为我国产品内贸易进出口额之和,产品内贸易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1]。该产业产品内贸易所占比重越大,该指数越接近于1;产品内贸易所占比重越小,该指数越接近于0。鉴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加工贸易额代替产品内贸易额。

响应快捷化:①对当班发生的变化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按变化性质与要求及时汇报,立即启动响应程序;②对上一班延续的变化项目,要详细跟踪落实变化进展情况,确保闭合管理;③发生瓦斯等有害气体报警或超限时,必须在3分钟之内汇报上级部门并及时落实事故原因;④对所有变化环节响应,全部规范时间标准,要求所有响应步骤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产业结构变动指数Y=CTV/ITV

其中,CTV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ITV为工业总产值。本文选取了12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来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3]。该指数上升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该指数下降则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升级。如表2所示,我国产品内贸易指数1996—2011年呈现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表明产品内贸易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变动指数也是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其中:α,β,γ表常数项,t代表时间趋势,U代表扰动项,Y代表产业结构变动指数,X代表产品内贸易指数。

图1 1996—2011年我国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变化趋势

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设 H0:γ =0,H1:γ≠0

t=3.95,查 t表得 tc=2.1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设 H0:β=γ=0,H1:β≠γ≠0

F=32.3,查F表得Fc=3.81

因为32.3>3.81,即总体回归方程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429560 0.132512 3.241666 0.0064 LNX 0.591292 0.149379 3.958325 0.0016 LNT -0.273548 0.043126 -6 343031 0 0000 R -squared 0.832668 Mean dependent var -0 535033 Adiusted R -squared 0.806924 S.D.dependent var 0 296710 S.E.of regression 0.13037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069433 Sum squared resid 0.220972 Schwarz criterion -0.924573 Log likelihood 11 55547 F -statistic 32.34486 Durbin-Watson stat 0.923235 Prob(F-statistic)0.000009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上文拟合方程知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可知,相关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本文借助Granger因果分析对我国产品内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Null Hypothesis: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LN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Y 14 4.44820 0.04536 LN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X 3.29681 0.08430

查F统计量表可知,F统计量为3.89。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检验结果拒绝了LNX不是LNY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但接受了LNY不是LNX的Granger原因的零假设,表明产品内贸易指数是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Granger原因,即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不是产品内贸易指数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三)经济学意义分析

根据结果可知,方程的拟合优度为0.83,F检验值为32.3,其相应数值都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方程显著性检验等,说明方程的估计及参数估计是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和产品内贸易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是显著的,同时产品内贸易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动指数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产品内贸易指数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长期弹性为0.59。其经济意义是,1996—2011年期间,产品内贸易出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就会上升0.59个百分点。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前提下,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要实现产业的有效升级,首先必须结合我国的资源禀赋等特点,以及我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实情况,全方面多角度地采取有效促进措施。

(一)加强“干中学”,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趋势

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内贸易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他提出发展中国家特定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由四个阶段构成: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反进口”[4]。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必须依靠进口过程中的技术外溢促进产业发展;第二阶段,随着产业的壮大,通过“干中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形成竞争优势;第三阶段,伴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步将产业转移到国外发展;第四阶段,本国的需求靠“反进口”满足。我国一方面必须顺应全球化产业转移趋势,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东西中部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平衡,因此我国可以借鉴雁行理论模式,在我国内部实现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发挥技术的带动作用

由于要素禀赋差异及发展历史等原因,全球产业价值链逐渐形成,不同国家的企业分别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及先发优势,牢牢控制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环节,居于垄断地位,而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有很强的替代性,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获得的利益较少。因此,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路径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是逐步摆脱被发达国家“边缘化”的不二选择。

(三)培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当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创新、抗风险能力差,路径依赖现象严重。因此客观上要求我国今后在产业集群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产业集群内部中产业链条的完整化,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间的相互拉动效应,提升产业集群的能力。同时通过产业集群的集体行动及跨国公司各厂商之间密切的关系,加快管理与技术创新,增强集群的动态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集群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升级[5]。

(四)加大政策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并给予大力扶持。一方面政策上仍要鼓励引进外资,促使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进而通过知识、技术等溢出效应,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导致自主品牌在国内遭侵权、在国外遭恶意抢注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扶持产业内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1]田文.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5).

[2]黄志启.产品内贸易、产品内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J].生产力研究,2011,(12).

[3]贾文文,周升起.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11(4).

[4]高泽金,夏明国.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科技创业,2011(5).

[5]安哥军,赵景峰.产品内贸易、分工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2).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分工产业结构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