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产权下的土地收益内部化:订单农业的中粮模式
2013-08-07李信见
李信见
摘 要:订单农业在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但因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所引发的双向违约行为也时有发生。中粮公司通过参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对产业链上游参与者的内部化,通过利益捆绑机制增强了订单的稳定性。而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也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这种模式在见效周期较长、基础投入大、集约化要求高的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订单农业;内部化;中粮模式;土地使用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60-04
一、引言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订单农业在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农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基本延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合作共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系统状态。但因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所引发的双向违约行为,直接影响到订单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吴金忠,2010)。在订单农业方面,山东省内也涌现了不少通过不同策略稳定合作关系的案例:中澳集团采取了对鸭农高价出售鸭苗、然后再高价回收产品以防止鸭农私自向中澳集团以外的市场出售成品鸭的策略(山东省金融学会课题组,2010)。滨州市六合饲料公司采用商业化担保、定点采购农资和资金封闭运作的方式,确保对整个养殖产业链条的控制(李庆胜、郑方敬,2008)。蓝山集团则通过“担保渗透”较好地解决了困扰整个产业链条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吴金忠,2010)。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则通过将交易对手内部化解决订单的稳定性。
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和Casson,1976)指出,外部市场的不完善是企业以寻求效率为动机进行市场内部化的必要条件,内部化规避了不完善的外部市场,避免了因市场不完善导致的低效率,进而产生了内部化利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法律层面保证了这种内部化的可行性,其第14条规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二、葡萄订单采购的中粮模式
1982年,山东省蓬莱市第一家葡萄酒企业诞生,拉开了蓬莱进军葡萄酒产业的序幕。到2012年,蓬莱葡萄酒产区已经成为令海内外瞩目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和“中国葡萄酒名城”。目前蓬莱已拥有优质酿酒葡萄基地16.8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7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已建成酒庄12个,吸引葡萄酒旅游游客100万人次,葡萄酒旅游总收入近10亿元。蓬莱葡萄酒产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中粮公司在带动蓬莱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合作化经营的有效模式。
(一)中粮集团进驻蓬莱
上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葡萄酒文化的渗透,国内兴起了红酒热潮,在市场有效拉动下,蓬莱市的酿酒葡萄种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葡萄酒产量逐年增加,品质不断提高。自1996年开始蓬莱步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快车道,1997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总产达到2.2万吨。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蓬莱市提出要振兴葡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向加工业转变。1999年初,蓬莱市请来了烟台张裕公司、中粮集团、天津王朝公司等企业,并为吸引投资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在经过充分调研后,中粮集团认为,在蓬莱市建立葡萄酒生产基地,既可以生产出一流质量的产品,也符合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发展要求,故决定在蓬莱投资建立葡萄酒生产基地。一年之内,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公司”)在刘家沟镇建成投产。
(二)初试简单订单模式
葡萄酒7分靠原料,3分靠工艺;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再好的酿造工艺,如果没有好的葡萄作原料,也酿不出好酒;谁拥有葡萄酒原料,谁就有望凭借原料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为拥有足够的、优质的葡萄以满足经营需要,中粮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进行了多阶段尝试,并最终形成了利益捆绑的中粮模式。
投产初期,中粮公司仿照张裕公司等企业采取订单模式收购葡萄,即企业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葡萄由农民分散种植管理,采摘后为合同企业供货,企业制定收购保护价,提供技术指导。这种模式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一是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农民为了多产葡萄多赚钱,加大了葡萄浇灌水量,这样一来,虽然产量上去了,但糖分却降低了。葡萄的糖度需要在18度以上,但产量大的葡萄的糖度只有15度左右。二是标准化生产难以执行。此种模式下,企业无法控制用肥、用药等种植管理技术,农民一般不管所用农药是否符合标准,农药残留问题是否严重,而是哪种防病效果好就用哪种,不利于食品安全。三是当葡萄行情一路看涨时,部分农户甚至不惜为了每斤葡萄几分钱的差价毁约。
(三)再试“返租倒包”模式
2002年,为解决分散种植的种种弊端,中粮公司进行了一番变革,尝试了“返租倒包”模式。此种模式下,由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出面协调,中粮公司先从农户手中统一租赁大片土地,统一平整和规划,然后再分包给农民进行种植。由农民出劳务、出生产技能,由企业出基础设施投入、出生产资料投入、出管理投入、出科技投入,要求农民按优质葡萄的生产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 具体合作办法为:农民的土地租赁费每年每亩420元,此后每三年增加40元;劳务投入费每亩730元;技能投入费平均每亩300元,并根据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来体现,产品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生产技能就越高。公司规定,葡萄糖度达到16度、18度、20度,每公斤葡萄分别加价0.2元、0.3元、0.4元,这样就使技能高的农民得到了更丰厚的收入,增收最多的每亩可达450元,最低的每亩250元。
在这种模式引领下,截至2005年末,蓬莱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葡萄酒企业建立的基地面积达到6.8万亩,推行标准化种植的基地面积占80%以上。葡萄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意大利罗迪、德国阿尔玛、英国登龙、法国瑞枫奥塞斯、菲律宾康达、天津王朝、新天国际、金六福香格里拉、华东百利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纷纷抢摊蓬莱,蓬莱的葡萄和葡萄酒产业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这种模式使用了5年,较好地解决了原有问题,但新的问题开始浮现。虽然农民的收入稳定了,但由于增收空间不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而中粮公司也发现,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农民不把葡萄园看成自己的,风险意识薄弱,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越来越高,从而制约了种植基地的大面积扩张。而且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更明确指出:坚决防止和纠正强迫农民流转、通过流转改变土地农地用途等问题,依法制止乡、村组织通过“返租倒包”等形式侵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行为。
(四)利益捆绑的中粮模式形成
2008年,为巩固先发优势,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保证葡萄酒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找到农企互动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为指导思路,中粮公司以“平等、自愿、有偿”为前提,开始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股权,成立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模式。不同于一般运作的专业合作社,中粮公司探索的模式是由中粮公司参股专业合作社。运作方法是:中粮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 1980个基地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以村为单位成立14个葡萄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在保证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与带地入股的农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按土地质级及评价折算股金入股,平均每亩折价1.6万元,按每股1元折算股权数,逐年按股权数支付定期股息和分红;在此基础上,每三年递增一次红利。公司则以设施、设备作价入股。合作社制定章程,设立成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全面实行“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合作社种植的葡萄优先卖给中粮公司,中粮公司则对葡萄收购实行保护价。在农民“垄断”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中粮公司通过参股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对产业链上游参与者的内部化。
这种模式下,农民收入的渠道多样化:一是分红收入,农民按股本金额享受2.88%的固定比例分红和与合作社效益相关的不固定分红,分红来源为合作社葡萄产品收益和农资经营收益。二是劳务收入,农民成为合作社工人,按1050元/亩取得劳务收入。三是技能收入,如果葡萄产品超过质量标准,公司对合作社支付技能奖励,由合作社转发给相关农民。得益于共同入股成立的14个葡萄种植合作社,农民与公司的利益共同体更加牢固,葡萄的品质得到保证。这种模式被称为“中粮模式”,成为葡萄酒基地建设的典范。
三、中粮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稳定的订单和优良的品质使企业快速成长
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使葡萄的品质得到到了保证,而中粮公司通过参股合作社也保证了订单的稳定性。在7分靠原料的葡萄酒行业,有了稳定高质葡萄供货来源的中粮公司,葡萄酒品质得到了提升。目前,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年产葡萄酒5万吨,已经成为中粮集团旗下三大葡萄酒产区之一,201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是蓬莱市第一纳税大户;2012年,中粮长城烟台公司还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二)农民获得资本收益的同时还松绑了土地与劳动力的束缚关系
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每年按照股本金额的2.88%给予固定比例分红,另外还可获得与合作社效益相关的不固定分红,使土地经营权拥有了资本属性,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从中获得资本收益。将土地使用权资本化还同时解决了土地与劳动力的束缚关系。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后,愿意从事葡萄种植的农民依然从事葡萄种植,不愿意从事葡萄种植的农民已经转向其他行业,成为工人,实现了就业的城镇化。
(三)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
蓬莱的葡萄基地多丘陵、山地,土壤中性偏酸、质地较粗,种植小麦、蔬菜等作物效益很低,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不高,许多土地被撂荒。通过土地流转,中粮公司对原来农民的承包地和无人承包的荒山荒坡统一规划整理,成方连片开发,整修田间道路,配套水利和葡萄栽培设施,使土地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至目前,中粮公司已投入土地整理资金7000万元,开发出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6400亩,其中开发整理荒山荒坡800亩。同时,加快村民住房和集体土地的置换利用。磕刘二村原占地35亩,搬迁到新社区仅占地7亩,置换出28亩土地。近期,二期、三期社区建设启动后,又可置换土地1300多亩。按目前村集体土地平均出让评估价格计算,可为村集体增收4000多万元,通过整理复垦用于葡萄种植,生产高端葡萄酒,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1亿元。
(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
以中粮集团君顶酒庄为例,该酒庄葡萄基地所在的南王山谷地区土地瘠薄、干旱缺水,农民种粮多属微利或无利耕种。位于酒庄中心地带的磕刘二村有200亩耕地,过去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收获粮食400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亩年纯收入不足300元。君顶酒庄建立基地后,村里耕地全部种植酿酒葡萄。社员按照企业亩产750公斤的限制标准进行生产,扣除农药、肥料和管理费用,仅向基地销售葡萄一项,每亩就可实现纯收入2400多元,是以往收益的8倍。酒庄所在的南王山谷地区6400亩葡萄基地的产出效益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300多万元。
四、中粮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一)内部化提高了企业效率
从金融角度分析,订单农业具有远期合约性质,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风险也金融化,两者交互作用势必造成订单农业交易中冲突的发生。正是这种冲突的存在,使得实现纵向一体化的内部化、提高企业效率成为可能。企业是否采取内部化策略,关键在于进一步内部化的成本与利益的比较。中粮公司在实行简单订单农业过程中暴露的品质下降、契约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动因激发了企业进行内部化的决定。“返租倒包”模式则是企业内部化策略的初步尝试,在激励不足、违反政策的情况下被中粮参股合作社的模式所取代。截至目前的事实证明,中粮公司的内部化策略提高了企业效率。
(二)利益捆绑使合作稳定性增强
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获取高收益,中粮公司通过合作社获取高品质原料,利益诉求的共同载体将两者捆绑在一起,增强了合作的稳定性。而且专业合作社成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机制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除了出资、出地进行合作经营外,为了使公司和农户之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中粮公司还与农户共同建立了风险基金。中粮公司把销售收入的0.5%拿出来作为企业的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农民灾年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补偿;农民每耕种一亩土地,拿出6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与企业共担风险。
(三)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
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给予了明确定价并以股权进行认证,一方面顺利实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保证土地规模经营和使用;另一方面,农民每年可获得土地股息和红利,保证了基本的土地使用权收益,避免了征地一次性补贴后无所收益和“吃子孙饭”的现象。农村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后流动性也变得更强。入股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选择在合作社继续从事种植,也可以选择从事其他工作,经济利益成为劳动力要素流转的主导。中粮模式下,农民所拥有的劳动力、土地两大生产要素均实现了自由流通或者半自由流通,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
(四)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
葡萄种植具有见效周期较长,基础投入大,集约化要求高的特点。葡萄一般3年才产果,盛果期要在7年之后;而更多的基础投入则主要集中于种植初期,苗木投入、设备投入、水利电力投入等需要较多的资金;集约化种植则有利于保证品质。较高的初期投入以及较长的见效周期意味着,对于种植户来说,实现集约化种植是较高的壁垒,拥有资金优势的大企业则被农民“垄断”的土地使用权挡在门外。中粮模式通过资金与土地使用权共同参股成立合作社,发挥了各方的比较优势。
(五)外部条件为中粮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是蓬莱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蓬莱位于山东半岛的北海岸,受海洋影响较大,且南高北低,葡萄成熟季节,南部群山挡住太平洋南来季风,空气中湿度较小,气温下降平缓,有利于糖分积累;蓬莱的土壤等条件都非常适宜产出优质葡萄。二是政府部门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不仅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和规划,而且自2006年至2012年共发放葡萄基地建设补贴2919.87万元。为维护品牌形象和保持生命力,政府部门还在监督打假、研发新品种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三是良好的市场机遇。中粮公司进驻蓬莱的时候正值国内兴起红酒热潮,从2003年开始全国葡萄酒市场突然出现了强劲攀升势头,当年葡萄酒市场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21%,2004年全国的销售收入也同比增长17.06%。重要的市场机遇稳定了企业投资的信心。
五、结论
中粮公司通过参股设立合作社将产业链上游环节实现了内部化,通过利益捆绑机制增强了订单的稳定性。土地使用权资本化满足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要求,而股权激励的方式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失衡的机制。这种模式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既避免了征地一次性补贴后无所收益和“吃子孙饭”的现象,又实现了农民特有资源的经济性,激发了农村地区更加丰富的生产关系。这种模式在见效周期较长、基础投入大、集约化要求高的产业具有推广价值。
但是这种模式下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还不够彻底,因为集约化种植的要求使合作社设立之初就没有建立农户退出机制,缺乏明确产权界定也使其不能够自由流通。可以借鉴枣庄模式,发放土地使用产权证,明晰权利边界,增强其流动性。(黄向庆,2009)。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合作经营中的农地产权形态与效率:圣东模式[J].金融发展研究,2012,(12).
[2]黄向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J].金融发展研究,2009,(7).
[3]吴金忠.担保渗透、产业控制与融资便利:蓝山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0,(7).
[4]山东省金融学会课题组.农业产业化企业主导新农村建设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中澳模式[J].金融发展研究,2010,(2).
[5]何嗣江.订单农业发展与金融市场创新[D].浙江大学,2007.
(特约编辑 张 勇;校对 XQ,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