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3-08-06卢洪靖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指标水平

卢洪靖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到2011年止,我国城市化率已接近至50%.然而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区过于注重数量因素,即城市化率本身,却忽视了城市化的质量因素.城市化作为一种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聚集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是一个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以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质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用来衡量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包括人口的转移、城市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是外延式的概念;而后者是衡量在高城市化率的地区在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优化程度,是内涵式的概念.

一个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应该是城市化的“质”和“量”协调发展,城市化进程中“质”和“量”的相互渗透使得城市健康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城市化发展往往具有阶段性特征.城市化的进程大体都遵循一个从初始到加速到终级三个不同的阶段的发展.美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Northam),利用“S”型曲线对这种变化趋势进行了描述:将城市化水平低于30%定义为缓慢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将城市化水平为30%—70%定义为加速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将城市化水平高于70%定义为稳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2011年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2%,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经典的城市化理论,较多学者是从城市化内涵的角度对城市化质量进行研究:叶裕民(2001)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生产的城市化过程,即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中;而林国先(2002)则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的城市化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关于城市化质量的评估方法,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项评价研究.李华生等(2005)提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包括环境质量、居住水平、建筑条件、能源环卫、生态维护、交通通讯、经济水平、稳文明程度在内的等35个指标.

而近年来,城市发展的质量问题更多的成为许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不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化发展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党兴华等(2005)将陕西省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25年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导致关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2008)将影响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部分,设置了涉及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城市化发展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

城市化问题的指标体系的建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更加合理.但是这方面研究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是不少研究中,关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质量”这两个概念有所混淆,由此导致选取的指标并不能反应研究对象的情况;另一方面是选取的一些指标可比性不强,指标项也不够全面.因此,在区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的概念的基础上来研究城市化质量不仅能够选择相对全面的评估指标,而且从城市化质量评估的本质目的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3 城市化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基于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原则,选取易于取得的,并且能够在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中获得相关数据,指标的选取在研究范围内的各个单元统计口径一致,具有可比性,力求所选取的指标能够涵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系统全面.本文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年鉴获得统计资料和相关数据.

整个指标体系一共分为四层:城市目标层A,城市子系统层B,子系统分类层C和详细指标层D.城市目标层A包括城市化质量;城市子系统层B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基础设施质量指数、生态质量指数、城乡统筹质量指数;每个城市子系统层C分为N类指标集,每类指标集下包含的若干个详细指标构成详细指标层,见表1.

进行数据处理,定义:Pij为第i层第j项指标数据值;Sij为第i层第j项参考数据值;Wij为第i层第j项指标权重;Lij为第i层第j项指标得分.统计每一个D层指标,得出其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当Pij指标数据值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时,则Sij=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当Pij指标数据值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时,则Sij=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参考数据值见表1.如果指标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那么当Pij>Sij时该项指标得分Lij=Wij,当PijSij时则该项指标得分为Lij=[1-(Pij-Sij)/Pij]×Wij.在求解各指标得分的基础上,根据公式Li=WiΣLij,即求得各层各项得分,最后对B层求和得到各城市城市化质量得分.数据处理之后的各城市分层得分表见表2.

4 评价结果分析

将安徽省各市按城市化质量的得分排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的得分明显可以看出,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带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生态发展和城乡统筹2个子系统的得分与城市化质量之间并没有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质量对城市化质量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而生态质量对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城乡统筹与城市化质量呈现负相关性,则是是由于我国发展城市化选择的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在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对而言较大,反之,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城乡差距没有那么明显.

第二,经济发展质量与社会发展质量呈现负相关性,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质量反而变低.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增长,所以发展实体经济成为主要任务,而社会发展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从而出现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医疗教育等评估社会发展质量的得分偏低.

第三,城市化质量得分在61.01(宣城)到63.52(滁州)之间的城市,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主要是因为不少城市的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是以牺牲生态环境、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表3 安徽省各市城市化水平

第四,城乡统筹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之间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即城乡统筹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且社会发展能够带动城乡统筹:一方面,社会发展质量较好的城市,其地方政府也会关注城乡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市人口素质较高,社会发展也较为稳定.

将2011年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标准,得到安徽省各市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城市化质量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也可能不高.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城市,如亳州城市化水平为11.12%,在16个市里排名最末,但是其城市化质量得分却为60.21.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快慢及发达程度.但是,城市化质量是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只讲求城市化率,便会导致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化质量提升的主要策略:

首先,在对城市化的质量有深刻的认识上提高城市化质量.如果不能很好地区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这两个概念,肯定会对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有所影响.从经济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扩大内需.从政治角度来看,要使中国真正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最根本的是实现城市化.从文化角度来看,城市化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文明的促进、创新的聚集.仅仅注重经济利益反而会阻碍发展的脚步.因此,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思考城市化,也就不会急于求成,急于想用眼前的快速增长带动经济,而是把城市化的速度放在一个合适的、可持续、健康的水平上.

其次,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就应该更加注重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建设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除了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主体的政府,居民自己以及与社区相关的社会组织往往对于居民的需求更加了解,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为居民更好的服务.地方政府应当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内容纳入政府采购项目,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并形成规范化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同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去除政府部门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职能.

再次,加强农业产业化与城市集群化.农业产业化作为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化直来那个,所以财政应当安排补贴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总体生产功能,把农村建成集现代设施、新农村管理体制、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城区.同时在大城市的周边,发展不同程度的中小城市,通过资源共享使得小城市能够享受大城市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同时大城市也能够把功能辐射到中小城市,既能够享受到规模经济的优势,又能够克服大城市聚集的不足.

最后,建立相关配套的制度.面对进城落户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应当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融入各类城市和小城镇,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也会发生变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同时,财政部门应拓展投融资渠道来解决农村城市化建设资金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二元结构和提升城镇化质量,确保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平稳和较快发展.

〔1〕于涛,张京祥,罗小龙.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7-12.

〔2〕王家庭,唐袁.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27-133.

〔3〕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 [J].地理研究,2009(6):1508-1515.

〔4〕柴文佳,王立会.城市化质量文献综述[J].学术交流,2011(3):49-50.

〔5〕王德利,方创琳,杨青山,李飞.基于城市化质量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J].地理科学,2010(5):643-651.

〔6〕庞玉珍,尹义昌.沿海小城镇城市化质量研究[J].华章,2011(3):42-43.

〔7〕黄衍电,黄文达.关于城市化质量问题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1(2):13-15.

〔8〕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31.

〔9〕余晖.我国城市化质量问题的反思[J].开放导报,2010(2):96-101.

猜你喜欢

城市化指标水平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