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2013-08-06屠国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跆拳道体育运动运动员

屠国涛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文化事业交流方面的活动日趋频繁,体育运动是联系各国交流的重要渠道.跆拳道起源于韩国,也是其体育运动项目的典型代表,现已成为各大体育赛事的主要项目之一.基于中韩体育文化交流平台的建立,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国家队在培养跆拳道运动员人才时,应注重我国跆拳道运动理论发展的探究,为相关知识的教学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1 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跆拳道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在于腿法的运用,其运动需要有足够的场地,如图1.跆拳道攻击方法中起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1.1 实用性

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之后,人们开始注重于身体健康素质的培养,积极参与各种运动项目.跆拳道成为了城市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一大选择,学习此项运动能够锻炼人体的综合素质,并且遇到恶意性伤害时也可作为反击保护.如:跆拳道中融入了武术搏斗技巧,掌握该项运动可增强人们对于异常侵害的防御能力,有效地保护了个人的安危.

图1 跆拳道运动场地的图示

1.2 观赏性

除了具备运动方面的价值意义外,跆拳道也是一项观赏性极高的运动.现代跆拳道将先进的运动思想与人文理念融入其中,提供了新型的外在运动形态之美,让人们从多个角度感受到跆拳道的艺术之美感.跆拳道的精神内涵—“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就是对运动观赏价值的最好体现,充分呈现了运动的人文魅力及艺术内涵.

2 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体育事业大国,近年来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综合体现了我国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跆拳道运动不仅受到了社会群体的追捧,也成为了体育运动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研究与实战训练,中国运动员参与跆拳道比赛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是,由于本国体育运动技术有限,跆拳道运动依旧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

2.1 女强男弱

回顾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历史,自国家队成立以来,中国跆拳道运动在大型赛事上的成绩就保持着“女强男弱”的局势.无论是获得的比较奖牌数量或者比赛总得分,女队员都明显优于男队员,这充分呈现了我国跆拳道运动实力的不均衡性.跆拳道是一项开放式的运动,应当由男女运动员共同参与其中才能展现出体育精神的魅力.中国跆拳道长时间面对女强男弱的局面,显然不利于体育事业的长久性发展.

2.2 人才缺失

受到各种参赛机会的约束,我国跆拳道运动事业发展中出现了人才缺失的局面.不仅体现于“女强男弱”这一局面,在运动员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特别是各个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其投入运动事业的积极性.如:许多运动员仅限于省级运动比赛项目,国家级、国际级等大型赛事没有机会参与,限制了运动员人才技能的自我提升,间接性地造成了运动人才的缺失.

2.3 研究不足

跆拳道起源于韩国,而并非中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我国理应加强与韩国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比赛赛事或者运动交流,国家队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缺少技术与实训内容的交流沟通,无法将国外跆拳道技术引入国内;运动管理机制的改革不积极,一些新的运动模式难以推广开来;跆拳道理论研究不全面,阻碍了运动员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

3 发展跆拳道运动的理论分析

体育运动不仅培养了国民的身体素质,也刺激了一个新型产业的生成,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缺失限制了体育行业的进步.因长时间偏向于本土运动项目的发展,跆拳道运动在国内体育项目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时期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活动增加,体育运动在促进两国友好关系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鉴于本国跆拳道运动面临的问题,应坚持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3.1 队伍建设理论

体育运动是一个不断传递的过程,需要由各个运动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持久地发展体育运动精神.跆拳道是我国现代体育的重要项目,发展此项运动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回顾过去跆拳道运动的历史,我国完善跆拳道队伍建设应注重人员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位运动员的个人潜能,以求在比赛里创造更加优异的战绩.基于队伍建设理论的指导作用,如图2,国家体育部在组建跆拳道队伍时要考虑:一是人员结构,不同年龄层次均要训练一定数量的人员,使成年、青年、少年等结构比例均衡,为不同时期跆拳道队伍发展储备力量;二是人员数量,重点对男女运动员的比例进行控制,尽早摆脱中国跆拳道“女强男弱”的局面.图2 跆拳道队伍建设的理论

3.2 交流合作理论

经济全球化改革趋势下,世界各国不仅在经济领域上的合作次数增加,文化事业之间的交流同样日趋频繁,这些为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交流合作理论的本质内涵:实现中韩两国在运动事业上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新时期跆拳道技术及理论的改进方向.就我国而言,跆拳道运动尚未与国际接轨,运动员多数集中于国内的比赛活动.交流合作理论指导下,应注重本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学习、交流、研究等工作,可选派教练、运动员定期到国外学习,将其它国家的运动技术、理论、方法等融入到国内,为本国跆拳道运动奠定发展的基础.

3.3 教育科研理论

培养一批运动员人才是发展跆拳道项目的关键,只有依赖于人才作用发挥才能全面表现出跆拳道运动的核心精神.教育科研理论要求建立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方案,通过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等方面的改进,及时发现跆拳道运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我国应举办各种教练员、运动员的培训活动,招聘具备专业实力的成员加入到队伍组织里.此外,高校教育是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基地,应与高校建立良好的人才合作机制,让更多运动员爱好者有机会参加试训,从而为跆拳道事业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力量.

4 结论

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发展体育运动对国家经济产业、人文思想、民众意识的培养作用重大.为了发扬体育运动精神的先进意义,我国应注重跆拳道运动理论的深入性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改革跆拳道队伍建设.基于队伍建设、交流合作、教育科研等理论的指导,国家队应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赛事,以先进理论为运动指导,从实战训练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人才.同时,跆拳道运动人才也要与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借助高等教育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队储备人才力量.

〔1〕黄佑琴.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05).

〔2〕高洁伦,郝招,乔梁,范宏伟,张连.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 [J].博击 (武术科学),2006(03).

〔3〕王苏辉.跆拳道选项课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3).

〔4〕边文洪,张建春.跆拳道选项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J].博击(武术科学),2006(02).

〔5〕李爱华.从跆拳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08(11).

〔6〕姚焱兵.跆拳道课对高校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1).

〔7〕李爱华,侯春梅.刍议大学跆拳道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4).

〔8〕陈骊珠.浅谈传统跆拳道在教学中的道与技[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猜你喜欢

跆拳道体育运动运动员
嘻哈跆拳道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体育运动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呆呆和朵朵(13)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