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成分对机体代谢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2013-08-05王国增郑军华
李 健,章 璟,王国增,郑军华
(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200072;2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草酸钙(CaOxa)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约占70%),尿路结石生成后60%的患者可能在10年复发[1]。CaOxa晶体包括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及三水草酸钙(COT)三种晶相,其中COM热力学最稳定,是最常见形式;COD次之;COT热力学最不稳定,在尿结石中很少见。因COM晶体很容易黏附在肾小管表面形成结石,而COD容易随尿液排出体外[2],故如能促使 COM晶体向COD转变或抑制COD向COM转变,就可减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会[3]。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我们共收治78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现对其中281例结石成分为草酸钙患者的血、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石成分对体内血、尿代谢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结石形成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1例尿路结石患者,男181例,女100例;年龄20~75(46.8 ±14.1)岁。临床诊断为肾结石125例,输尿管结石156例。红外光谱法[4]分析结石成分均为草酸钙,其中为COM 226例(COM组),COD 55例(COD组);两组年龄、性别和结石位置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尿液及血生化指标检测 收集患者普通饮食下当日晨8点至次日晨8点的全部尿液,混匀后精确测定尿量。取混匀尿1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光电比色法测定尿生化指标,包括尿钙、磷、钾、钠、镁、尿酸、草酸、枸橼酸;次日晨抽取空腹血标本,采用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包括血钙、磷、钾、钠、镁、尿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24 h尿生化指标比较见表1,血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24 h尿生化指标比较(mmol/24 h,¯x±s)
3 讨论
据报道,我国尿路结石成分为草酸钙者占75%~84%[4,5]。与 COD 相比,COM 晶体在热力学上较稳定,且与细胞膜表面的吸附能力强,故更容易黏附在肾小管表面形成结石;COD容易随尿液排出体外,但也容易转化成COM留在泌尿系统内形成结石[6]。诱导更多的COM晶体向COD转变或抑制COD向COM转变,可减小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会,因此区分COM、COD结石患者的生化代谢特点,对于分析草酸钙结石的成因、指导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7]。
表2 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mmol/L,¯x±s)
草酸钙结石的病因至今不明。有学者[8]认为草酸钙晶体黏附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是结石形成的始动因素,其中钙和草酸被认为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最重要因素。目前研究发现,草酸首先在肾小管形成草酸钙三水合物,但不久脱水形成二水合物,这在人体中被认为是正常物质。如COD在肾小管管腔内长时间停留,就会进一步脱水变成COM。COM在人类尿中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晶体的过饱和度是决定草酸钙晶体结构和形态的重要因素[9]。当开始草酸钙晶体过饱和度较低时,主要形成八面体形的COD晶体。随着草酸钙晶体过饱和度增大,成核的结晶动力学发生改变,形成的草酸钙晶体转变成六边形片状的COM。本研究发现COD患者尿液中草酸钙水平较低,证实低草酸有利于COD的形成。
镁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结石抑制物,其通过与草酸盐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而降低草酸钙晶体的过饱和度,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10]。也有学者认为,镁是磷酸盐晶体的抑制剂而非草酸盐[1]。本研究COM组尿镁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镁在结石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此与印度Bibilash等[1]研究结果相符,而与国内付杰等[7]、曹秋生等[11]研究结果相反。虽有大量关于镁的抑石作用的文献报道,但关于镁的防石作用的报道鲜见,其确切作用亦不清楚。
本研究COD组尿钙水平显著高于COM组,表明不是尿中钙离子浓度越大就越易形成结石,相反,钙提供了有利于COD晶体形成的条件。临床上曾经建议结石患者少吃含钙食物,但效果适得其反,此可证明上述观点。体外模拟亦证实[2],限制钙的摄入不但可促进肠道草酸盐吸收而引起高草酸尿,且可减少易排出体外的COD形成,更易形成黏附于肾小管的COM晶体。
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低的尿草酸及尿镁浓度和较高尿钙浓度均有利于COD优先生长,从而减少COD向COM转变形成草酸钙结石的机会。分析草酸钙结石的不同晶相有助于寻找结石形成的可能代谢原因,从而指导结石的预防及治疗。
[1]Bibilash BS,Vijay A,Fazil-Marickar YM.Stone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status[J].Urol Res,2010,38(3):211-213.
[2]欧阳健明,姚秀琼,苏泽轩,等.草酸钙结石的体外模拟[J].中国科学(B)辑,2003,33(1):14-20.
[3]邓芳,欧阳健明.二水草酸钙的形成及其对尿路结石的防治[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5):449-454.
[4]张鹤,姜宁,王国增,等.上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分析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22):13-15.
[5]马凤宁,何家扬.化学定性与红外光谱分析尿路结石成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2(4):266-267.
[6]Ouyang JM,Duan L,Tieke B.Effect of carboxylic acids on the crystal growth of calcium oxalate nanoparticles in lecithin-water liposome systems[J].Langmuir,2003,19(21):8980-8985.
[7]付杰,辛殿旗,殷延林,等.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51-52.
[8]郭克存,侯庆露,张家树,等.肾小管细胞膜的损伤与草酸钙肾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9):2464-2467.
[9]JungT,KimW S,ChoiC K.Bio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oxalate for controlling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J].Mater Sci Eng C,2004,24(1):31-33.
[10]那彦群,叶章群,孙光.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235.
[11]曹秋生,胡燕霞,黄士杰,等.草酸钙尿结石患者的成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35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