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银行业开放水平的全面测度

2013-08-04宋翠玲

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测度银行业

宋翠玲

(苏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一、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对银行业开放水平的测度是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也产生了从官方承诺(de jure)视角和现实法则 (de facto)下不同的测度方法。从官方承诺 (de jure)视角研究的有:Mattoo[1]在对WTO成员国的金融市场承诺开放水平进行测度时,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三种贸易方式出发对银行业的自由化承诺进行量化。张金清和刘庆富[2]构建了衡量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体系,该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末级指标层四个层次,以此体系为基础从官方承诺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进行了研究。从现实法则 (de facto)研究的有:Bayraktar和Yan[3]衡量银行业开放水平采用的是外资银行资产占比指标,即该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该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之比。王伟[4]建立了商业银行开放程度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不仅涵盖官方承诺指标和现实指标,而且涉及银行业对内开放的指标。张海冰[5]从银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该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余额占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东道国境内外资银行资产对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和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 (东道国境内注册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总和占境内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三个方面来测量银行业的开放度。孔艳杰[6]选取中国境内外资银行总资产及外资控制的中资银行资产与中国境内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比值测算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对银行业开放水平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官方承诺水平或现实开放水平的衡量,两个角度全都顾及到的较少。同时,研究更侧重于外资银行进入,然而将银行对外开放视为银行开放比较片面,对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关注较少。基于此,笔者对中国银行业开放水平进行定量研究,不仅考虑外资银行进入,还要考虑中资银行走出,兼顾银行业的官方承诺水平和现实开放水平,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银行业开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公式的建立

对银行业开放水平的测度,宏观考虑官方承诺水平和现实的开放水平两个维度,中观考虑外国 (或地区)商业银行服务本土化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服务国际化两个层面,微观考虑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角度。

从官方承诺 (de jure)视角和现实法则(de facto)建立了银行业开放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银行业开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问题,最终指标体系由五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 (即最终指标)为银行业开放水平。二级指标由银行官方承诺开放水平和银行现实开放水平两个指标构成。三级指标分别是银行业对内开放和银行业对外开放指标。四级指标由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等三种模式构成。五级指标下对于官方承诺水平主要从存款和贷款的官方承诺水平来探讨,对于银行现实开放水平主要从银行类业务进口额占比、外资银行资产额占比、银行类业务出口额占比和中资银行境外资产占比来衡量。

图1 银行业开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1.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测度说明

实际上,银行业的官方承诺开放水平主要为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和经营开放的限制,对本国银行到境外提供服务的限制比较少。例如,英国、日本及中国均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只有美国1953年法律做出了有关于银行走出去的限制。中国银监会对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态度为审慎支持、有的放矢、防范风险和持续监管。因而,在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测度上主要考虑对外资银行走出去的限制,将本国银行走出去的银行开放水平统一赋值为1。

官方承诺对外开放包括市场准入开放和经营开放,对于开放水平的测度借鉴Valckx[7]的研究,将银行开放按实现途径和方式不同限制措施情况划分为0、0.10、0.25、0.50、0.75和1.00六个等级,若某一项目的受限不止一个时,可取其平均值。Mattoo[1]在研究WTO各成员国提交的具体承诺表时采用了简化的方法,对三种贸易方式的权重设置如表1所示。Matto着重探讨了商业存在这种贸易方式的承诺水平,对于跨境交易和境外消费这两种方式unbond赋值为0,none赋值为1,对银行的具体业务Mattoo从存款和贷款角度进行测度。本文继续采用上述赋值和权重来测度本国银行业的开放水平,对于承诺的银行开放水平选取最严厉的措施给予赋值。存款和贷款权重的设定如下:存款权重=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贷款权重=银行业贷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

表1 银行不同贸易方式的权重

由此,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指标可以具体表述为:

其中,Lα1表示官方承诺水平下的对外开放,Lβ2表示官方承诺水平下对内开放,ε和φ分别表示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权重,ε+φ=1;i表示存款,j表示贷款,κ表示存款的权重,λ表示贷款的权重,κ+λ=1。wi表示在衡量存款的官方承诺水平时,第i种贸易模式的权重,ri表示存款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赋值;wj表示在衡量贷款的官方承诺水平时,第j种贸易模式的权重,rj表示贷款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赋值,

2.银行业现实开放水平的测度方法

由于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这种模式在实际交易中所占的份额很小,①根据2005年国际贸易统计报告显示,WTO估测的全球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构成如下:跨境交付占35%;境外消费占10%—15%;商业存在占50%;自然人流动仅占1%—2%。本文对银行业现实开放水平度量主要从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两个服务贸易模式来测度。用国外获得的商品与劳务、国内私人国外资产的增加或国外负债的减少来衡量跨境交付模式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用外国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国内私人国外资产的减少或国外负债的增加来计量跨境交付模式下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

商业存在模式下通常衡量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是用外资银行数目份额,第二个是用外资银行资产份额。Claessens等[8]认为当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进入的反应非常迅速时,采用数量比例方法得到的结果显著性较强;而当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反映较慢时,也就是说外国银行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后才开始对国内银行的定价、利润等产生影响时,应采用资产比例方法,很明显,中国属于后一种情况。叶欣[9]与黄宪和熊福平[10]等在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结果为:外资银行营业机构占中国国内银行机构数比例这一变量对各被解释变量都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外资银行占东道国国内银行资产比重来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水平。

由此,测度银行现实开放水平的指标可以具体表述为:

其中,Lα3表示现实法则下银行对外开放,Lβ4表示现实法则下银行对内开放;wα表示在衡量银行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时,第α种贸易模式的权重,rα表示该模式下银行对外开放的测度值;wβ表示在衡量银行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时,第β种贸易模式的权重,rβ表示该模式下银行对外开放的测度值。

三、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1.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演进

1979年,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开始启动。按照Mattoo对金融服务贸易的不同提供方式和贸易政策的评估方法,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从1979年到现在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1984年,外资银行的进入显示为非营业性的常驻代表机构阶段;第二阶段是1985—1996年,外资银行的进入表现为营业性机构进驻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第三阶段是1997—2001年,外资银行的进入表现为上海浦东和深圳部分外资银行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第四阶段是2002—2006年,为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过渡阶段;第五阶段是2007年至今,外资银行的进入表现为法人导向阶段。

2.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测度

自197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官方承诺对外开放水平总体是上升的。在前三个阶段1979—2001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较低,1979—1984年间仅为0.20;1984—1996年间为0.24,1997年后,银行对外开放水平上升幅度较大,1997—2001年间为0.32,然而整体而言,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对外开放处于较低水平。

在入世过渡期间,对外开放水平上升最快,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0.52;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为0.62,对外开放水平继续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仅为过渡期的1.19倍。说明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在2002—2006年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的上升幅度达到62.97%,在过渡期结束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上升速度有所下降,为19.45%,主要是呈现过渡期前后对外开放水平稳步上升的局面。

3.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国际比较

截至2013年6月底,WTO成员国中有108个国家对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做出承诺(07.B.Banking and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然而其中文莱、古巴、危地马拉、列士敦士登、马拉维、黑山共和国、萨摩亚、中国台北和瓦努阿图等9个国家并没有对存款和贷款做出承诺。采用上文所拟定的测度方法对WTO成员国中99个国家的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进行评估,①受篇幅所限,省略了99个成员国官方承诺下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值,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并对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的对外开放水平做国际比较。首先,对这99个国家的银行业存、贷款的官方承诺开放水平进行比较,按照开放程度分别对存款和贷款进行自然排序。中国银行业开放水平目前处于第五阶段,该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值存款为0.62、贷款为0.62。在所评估的99个国家中,中国存款的测度值排在第52位,贷款的测度值排在第44位。其次,由于某些国家的开放程度相同,比如吉尔吉斯、格鲁吉亚、加纳、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圭亚那、蒙古、海地、汤加、乌克兰和巴拿马等国家存款的开放程度都是完全开放,并列第一位。按照这种分组排序,将99个国家存款的开放程度排成24位,贷款的开放程度排成28位,在这种排序中,中国存款的开放程度排在第11位,贷款也排在第11位。由此可知,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的对外开放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但是,与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存款均值0.77、贷款均值0.72相比,②在经合组织提出的发达国家的概念中,有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瑞士、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和南非等10个国家对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业务的开放水平做出了明确的承诺,对这10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取平均值,其存款和贷款的平均值分别为0.77和0.72。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认为其原因可能如下: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因为金融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普遍愿意开放银行业市场,对市场准入和以市场准入为前提的国民待遇的限制相对较少;对中国银行业而言,虽然中国银行业已拥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与防范风险冲击的能力,但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加入WTO的5年过渡期结束后,仍然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管理方式,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比如,由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大多是国际性大银行,这些银行拥有遍及世界的机构网络体系,风险容易在各国之间传递。为了有效保护中国金融体系安全,中国对外资银行实施法人导向监管,对外资银行分行只允许经营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业务,而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

我们看到银行业开放水平和一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完全正相关,非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加纳、肯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尽管是发展中国家,测度其银行业开放水平的存款和贷款的值均为1,而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其银行业开放水平存款测度值仅为0.67、贷款测度值仅为0.61。也就是说,虽然发达国家银行业开放水平普遍较高,但开放水平最高的并不是发达国家而是非洲国家。这说明一国官方承诺的银行业开放水平不仅受本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是本国意愿的影响,而且与成员国的谈判能力相关。

四、中国银行业现实开放水平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1.外资银行进入本国的银行现实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1)测度

由表2可知,自2002年以来,无论是跨境交付模式还是商业存在模式,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曲折变化趋势。从数据上看,2007年是趋势向下发生变化的拐点,时间节点正好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相吻合,说明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有所下降。2009年是趋势向上的拐点,从该时间节点之后中国银行业现实对外开放重拾升势,说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银行业的现实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表2 中国银行业现实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 单位:亿元,%

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这里与美国做一对比。

由表3可知,中国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相比美国比较低,美国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基本处于10%以上 (除了2004年9.90%之外),而中国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考察期间内,2007年该比值最高为2.38%,2002年该比值只有1.30%。将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与美国对比发现,美国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基本位于9.00%之上 (只有2003年为8.77%),而中国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考察期间,最高值为3.97%。综上比较可知,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国际比较

表3 美国和中国银行业现实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 单位:%

2.本国银行国际化的银行现实对内开放水平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1)测度

由表4可知,跨境交付下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整体上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其时间拐点是2007年,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相吻合。商业存在模式下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 (以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占比表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直到2010年才重拾升势,主要是由于2008年后中国商业银行积极推行走出去的策略。从数据上看,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自2002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稳定在5%左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银行业的服务出口、其他资产的交易以及海外资产的下降导致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呈现向下的趋势,2009年后重拾升势。

表4 中国银行业现实对内开放水平的测度 单位:亿元,%

(2)国际比较

选择美国与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进行国际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相比美国明显较低,美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在考察期间一直处于15%以上,而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不超过6%。对考察期间美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进行平均化处理可知为21.30%,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海外资产占比仅为4.10%。由中国与美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对比可知,在2002—2011年间,美国银行现实业的对内开放水平最低为13.54%,2010年最高为25.14%,而中国业银行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相对稳定在5%左右。这表明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资产占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美国银行业的对内开放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表5 美国和中国银行业现实对内开放水平的比较分析 单位:%

五、结 论

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对外开放水平自1979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7—2011年第五阶段内,中国官方承诺对外开放水平值为0.62,存款的官方承诺水平值为0.62、贷款为0.62。在世贸组织99个成员国中,中国银行业官方承诺的对外开放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自2002年以来,无论是在跨境交付模式还是商业存在模式下,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曲折变化。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自2002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相对稳定在5%左右,银行业开放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大环境,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金融形势密切相关,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较大。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呈现向下的趋势。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偏低。

无论是官方承诺视角,还是基于现实法则,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均低于对内开放水平,这也是国际普遍现象。各个国家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有众多的限制,对于本国银行走出去却基本没有限制。意识形态必然反映到现实层面,银行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低于对内开放水平也说明了这一点。

[1]Mattoo,A.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Liberalization Commitments of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J].The World Economy,2000,23(3):351-386.

[2]张金清,刘庆富.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判断与分析[J].社会科学,2007,(3):4-11.

[3]Bayraktar,N.,Yan,W.Banking Sector Openness and Economic Growth[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019,2006.

[4]王伟.我国商业银行开放程度及评价体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6,(6):48-52.

[5]张海冰.银行业开放度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国际比较[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6.

[6]孔艳杰.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测评及理性开放策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3):34-42.

[7]Valckx,N.WTO FinancialServicesLiberalization:Measurement,Choice and Impacton Financial Stability[R].Research Memorandum WTO No 705,2002.10.

[8]Claessens,S.,Demirguc-Kunt,A.,Huizinga,A.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1,25(5):891-911.

[9]叶欣.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6,(2):61-66.

[10]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06,(5):21-27.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测度银行业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给银行业打气